山居即事二首

作者:陆希声 朝代:唐代

山居即事二首原文

君山苍翠接青冥,东走洮湖上洞庭。茅屋向阳梳白发,
竹窗深夜诵丹经。涌泉回泬鱼龙气,怪石惊腾鸟兽形。
为问前时金马客,此焉还作少微星。
不是幽栖矫性灵,从来无意在膻腥。满川风物供高枕,
四合云山借画屏。五鹿归来惊岳岳,孤鸿飞去入冥冥。
君阳遁叟何为乐,一炷清香两卷经。

诗词问答

问:山居即事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陆希声
问:山居即事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陆希声的名句有哪些?答:陆希声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君山

山名。在 湖南 洞庭湖 口,又名 湘山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湘水》:“湖( 洞庭湖 )中有 君山 …… 湘君 之所游处,故曰 君山 矣。” 唐 李白 《陪族叔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诗之五:“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 君山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词:“日落 君山 云气,春到 沅 湘 草木,远思渺难收。”

苍翠

嫩绿的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青冥

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茅屋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向阳

面对太阳;朝着太阳;比喻蒙受恩遇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深夜

指半夜以后

工作到深夜

丹经

讲述炼丹术的专书。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一卷,金液丹经一卷。” 南朝 梁 江淹 《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 广成 爱神鼎, 淮南 好丹经。” 明 张居正 《轩皇问道治世长生颂》:“彼异端者流,掇虚崇诞,谓 轩皇 受丹经,传九品,及服食金液之术,岂不浅之乎闚圣閾哉。” 清 孙枝蔚 《房衍公每以治生养生相劝因有赠》诗:“出门寻羽士,拭几展丹经。”

涌泉

亦作“涌泉”。1.水向上喷出的泉。《公羊传·昭公五年》:“濆泉者何?直泉也。直泉者何?涌泉也。”《庄子·盗跖》:“且 跖 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东观汉记·朱勃传》:“ 援 计如涌泉,埶如转规;救倒悬之急,存几亡之城。”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 宋 韩拙 《山水纯全集·论山》:“湍而漱石者谓之涌泉,山石间有水滭泼而仰沸者谓之喷泉。”

(2).中医针灸穴位名。《素问·阴阳离合论》:“少阴根起於涌泉。” 张隐庵 集注:“涌泉,穴名,在足心下,踡指宛宛中。” 宋 苏辙 《送杨腾山人》诗:“夜归空牀卧,两手摩涌泉。”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禀赋不同》:“又有百病从脚起之説,盖涌泉穴与心相通,风最易入,故养生家皆慎之。”

回泬

(1).交错不齐。《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用明居晦,回泬於曩时。” 李贤 注:“回泬,犹携互不齐一也。”

(2).邪僻。《文选·潘岳<西征赋>》:“事回泬而好还,卒宗灭而身屠。” 李善 注:“《韩诗》曰:‘谋猷回泬’。 薛君 曰:‘回,邪,僻也。’”《新唐书·白志贞裴延龄传赞》:“君臣回泬,可不戒哉!”

鱼龙

(1).鱼和龙。泛指鳞介水族。《周礼·地官·大司徒》“鳞物” 汉 郑玄 注:“鱼龙之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草木之遇阳春,鱼龙之逢风雨。”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明 李贽 《环阳楼晚眺得碁字》诗:“水底鱼龙醒,花间鸟鹊飢。” 清 吴伟业 《黄河》诗:“白浪日崔嵬,鱼龙亦壮哉。”

(2).指古代百戏杂耍中能变化为鱼和龙的猞猁模型。亦为该项百戏杂耍名。《汉书·西域传赞》:“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颜师古 注:“鱼龙者,为舍利之兽,先戏於庭极,毕乃入殿前激水,化成比目鱼,跳跃潄水,作雾障日,毕,化成黄龙八丈,出水敖戏於庭,炫燿日光。”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百戏骋鱼龙,千门壮宫殿。” 宋 苏轼 《次韵答钱穆父作诗见及》:“鱼龙絶伎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还得经过一家扎冥器出租花轿的铺子,有白面无常鬼、蓝面阎罗王、鱼龙、轿子、金童玉女。”

(3).古爬行动物名。外形像鱼,生于海洋。四肢桨状,适于游泳。眼大。嘴长,牙齿尖锐,肉食。卵胎生。于侏罗纪最繁盛。

怪石

(1).似玉的美石。《书·禹贡》:“ 岱 畎,丝、枲、鈆、松、怪石。” 孔 传:“怪异好石似玉者。” 陆德明 释文:“怪石,碔砆之属。”《山海经·中山经》:“ 薄山 之首曰 苟牀之山 ,无草木,多怪石。” 郭璞 注:“怪石,似玉也。” 宋 苏轼 《后怪石供》:“ 苏子 既以怪石供 佛印 , 佛印 以其言刻诸石。”

(2).奇形怪状之石。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廻谿,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唐 方干 《题故人废宅》诗之一:“閒花旧识犹含笑,怪石无情更不言。”

鸟兽

飞禽和走兽的统称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时

从前,以前。《史记·项羽本纪》:“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 前时少年,勇於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宋 晏几道 《踏莎行》词:“雪尽寒轻,月斜烟重,清懽犹计前时共。” 潘漠华 《雨点》:“站在门口探头向房内一看,前时那个伙计迎身出来。”

金马客

指翰林学士。 唐 刘禹锡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诗:“早忝 金马 客,晚为 商洛 翁。”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谢伯初 诗:﹞下国难留 金马 客,新诗传与竹枝娘。”

少微

(1).微贱。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自其家少微时,治其家以俭约。”

(2).稍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农妇》:“腹少微痛,想孽障欲离身也。”《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应酬已毕,少微歇息,吃些东西。”

(1).星座名。共四星,在太微垣西南。《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 张守节 正义:“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处士也;第二星,议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士大夫也。占以明大黄润,则贤士举;不明,反是;月、五星犯守,处士忧,宰相易也。”按,五,当从《汉书·天文志》作“四”。《晋书·隐逸传·谢敷》:“初,月犯少微。少微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

(2).称处士。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况乃少微真人,天山逸民。” 唐 牟融 《送沉翔》诗:“清朝尽道无遗逸,当路谁曾访少微。” 清 龚自珍 《夜坐》诗:“塞上似腾奇女气, 江 东久霣少微星。”

不是

(1)

错误;过失

是吾不是处。——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否定判断

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幽栖

(1).幽僻的栖止之处。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羇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絶。” 宋 范仲淹 《与孙元规书》:“肺疾未愈,赖此幽栖,江山照人,本无他望,以此为多。” 明 练子宁 《二月望日与饶隐君游玉笥山》诗:“上有 梅仙 采药之幽栖,下有 萧云 读书之故基。”

(2).隐居。《宋书·隐逸传·宗炳》:“ 南阳 宗炳 、 雁门 周续之 ,并植操幽栖,无闷巾褐,可下辟召,以礼屈之。” 唐 白居易 《与僧智如夜话》诗:“懒钝尤知命,幽栖渐得朋。”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这确是一座好山……是理想的幽栖之所。”

性灵

指人的精神、性格等

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无意

(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膻腥

(1).荤腥。亦指鱼肉类食物。 唐 高适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诗:“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 唐 李绅 《过荆门》诗:“阴森鬼庙当邮亭,鸡豚日宰闻膻腥。”

(2).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习或其所建立的政权等的蔑称。 明 梁伯龙 《拟出塞》曲:“音书难倩。况万里膻腥,更谁访红颜薄命?”

风物

风景和物品。喻指大气候

风物长宜放眼量

高枕

垫高枕头安心睡觉,形容无所忧虑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又: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齐策》

四合

(1).四面围拢。 汉 班固 《西都赋》:“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新唐书·吐蕃传下》:“ 乞悉蓖 见兵寡,悉众追,堕伏中,兵四合急击,遂禽之,献京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2).四方配合;四面相应。《汉书·儿宽传》:“六律五声,幽赞圣意;神乐四合,各有方象。”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云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画屏

(1).有画饰的屏风。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亦有曲帐画屏, * 綵扇。” 前蜀 韦庄 《奉和观察郎中春暮忆花言怀见寄四韵之什》:“落花带雪埋芳草,春雨和风溼画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两女对舞,长衣乱拂,香尘四散;舞罢,斜倚画屏。”

(2).《新唐书·后妃传上·太穆窦皇后》:“﹝父 毅 ﹞画二孔雀屏间,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 高祖 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归於帝。”后以“画屏”为择婿之典。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探婚》:“我羡你玉京游方少年,我羡你画屏间多妙选。”

(3).在屏条上作画。 元 夏文彦 《图绘宝鉴·吴》:“ 曹弗兴 , 吴兴 人,以画名冠絶一时。 孙权 命画屏,误墨成蝇状, 权 疑其真,以手弹之。”

五鹿

(1). 春秋 时地名。(1) 卫 地。在今 河南省 濮阳县 南。《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 公子 重耳 ﹞过 卫 , 卫文公 不礼焉。出於 五鹿 ,乞食於野人。” 杜预 注:“ 五鹿 , 卫 地。”(2) 晋 地。即 五鹿墟 ,又名 沙鹿 。在今 河北省 大名县 东。相传 穆天子 东征曾舍于此。《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 齐侯 、 卫侯 救 邯郸 ,围 五鹿 。” 杜预 注:“ 五鹿 , 晋 邑。”

(2).指 西汉 五鹿充宗 。(1)《汉书·朱云传》载, 充宗 通晓 梁立 《易》。尝凭借权势与诸儒辩《易》,诸儒不敢与争,惟 朱云 多次将他驳倒。故时语曰:“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后借指能言善辩的人。 清 王涛 《赠唐魏公》诗:“雄辩惊四筵,高谈折 五鹿 。”(2)《汉书·佞倖传·石显》:“ 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绶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后借指擅权倚势的人。

(3).复姓。

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岳岳

亦作“岳岳”。1.挺立貌;耸立貌。《楚辞·九思·悯上》:“丛林兮崯崯,株榛兮岳岳。” 王逸 注:“岳岳,众木植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神仙岳岳於栋间,玉女闚窗而下视。” 李善 注:“岳岳,立貌。” 郭沫若 《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巨厦煌煌周八面,丰碑岳岳建中央。”

(2).喻人位尊气盛。锋芒毕露。《汉书·朱云传》:“ 五鹿 岳岳, 朱云 折其角。”此为双关语,以鹿角高耸突出,喻 五鹿充宗 之为人。

(3).形容人刚直不阿。 唐 柳宗元 《佩韦赋》:“ 云 岳岳而专强兮,果黜志而乖图。” 清 周亮工 《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及入对司寇,公抗辨数百言,岳岳不挠。”

孤鸿

孤单的鸿雁。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唐 张九龄 《感遇》诗之四:“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宋 苏轼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縹緲孤鸿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擒》:“看天外孤鸿 北海 回,要写封音书去。” 明 周岐 《塞下曲》:“横角夜吹闻四野,长戈朝试解重围。关山多少征人泪,不及孤鸿天外归。”

冥冥

(1) 不明亮

天色冥冥

杳以冥 冥。——《楚辞·屈原·涉江》

薄暮冥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指人不明事理

(3) 形容高远;深远

鸿飞冥冥

(4) 迷信的人指有鬼神暗中起作用的境界

遁叟

隐居的老翁。为 唐 陆希声 自号。 唐 陆希声 《山居即事》诗之二:“ 君 阳 遁叟 何为乐,一炷清香两卷经。” 宋 无名氏 《实宾录》:“ 遁叟 , 唐 希声 自号也。”

何为

为什么,何故。《国语·鲁语下》:“今王死,其名未改,其众未败,何为还?”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 唐 韩愈 《琴操·履霜操》:“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清 侯方域 《壮悔堂记》:“余向为堂,读书其中,名之曰‘杂庸’。或曰:‘昔 司马相如 卖酒 成都 市,身自涤器,与庸保杂作。子何为其然?’”

(1).干什么,做什么。用于询问。《后汉书·齐武王縯传》:“﹝ 刘稷 ﹞闻 更始 立,怒曰:‘本起兵图大事者, 伯升 兄弟也,今 更始 何为者邪?’”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子产》:“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辰止 …… 太叔 曰:‘ 公孙 何为?’ 子产 曰:‘説也。’”

(2).是什么。《后汉书·何进传》:“大将军称疾不临丧,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为?” 唐 徐夤 《人事》诗:“平生生计何为者?三逕苍苔十亩田。”

清香

清淡的香味

则有荷叶之清香。——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