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中草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树中草原文

风吹秋草子,寄生枯树中。

枯树无枝叶,托荫交茏葱。

草树非同根,尚自相依倚。

友朋怀二心,害不视乎此。

诗词问答

问:树中草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树中草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二

参考注释

草子

(1).草籽。草本植物的果实。 明 唐顺之 《凤阳等处灾伤疏》:“前在秋末,尚有草子木实可赖充飢,今值隆冬,虽草木亦无可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平沙万顷中,留一粒草子,见雨即芽。”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八章:“抗 日 时期,谁没有吃过几天草子呢!”

(2).指紫云英等绿肥作物。《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长沙县高山乡武塘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从中农占优势转变为贫农占优势的》:“草子折价也偏高。”编者注:“草子--红花草、蓝花草等绿肥作物。”

(3).寒热时疫,即瘴。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杂志》:“草子即寒热时疫。南中吏卒小民,不问病源,但头痛体不佳,便谓之草子。不服药,使人以小锥刺脣及舌尖出血,谓之挑草子。”

寄生

(1) 一种生物体依附在另一生物体中以求供给养料、提供保护或进行繁衍等而得以生存

寄生虫

(2) 指不劳而获的生活

枯树

凋枯之树。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蛊》:“寄生无根,如过浮云,立本不固,斯须落去,更为枯树。”《晋书·王羲之传》:“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四山多风溪水急,寒雨颯颯枯树湿。” 元 虞集 《画枯木赋》:“夫谁画此枯树兮,临不食之散泉。” 明 刘基 《彭泽阻风》诗:“枯树掛崖眠復起,老藤牵石坠还留。” 杨朔 《蚁山》:“蚂蚁时常借着一段砍剩的枯树桩子做梁架,一点一点衔着土粒往上垒。”

枝叶

(1) 枝条和树叶

那棵大树枝叶茂盛

(2) 比喻琐碎的言辞或情节

(3) 子孙

(4) 喻同宗旁支

强本干,弱枝叶

托荫

犹托庇。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今幸托荫得一官,将拮据营窀穸矣。”

茏葱

青翠茂盛

同根

三国 魏 曹丕 欲加害其弟 曹植 ,尝限 植 七步中成诗。 植 遂作《七步》诗以讽,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之语。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后常以“同根”比喻兄弟。 郭孝成 《四川光复记》:“若今概不分别 汉 人投旗军之由来,而加杀害,何异煮豆之诗而摧残同根者也。”

自相

相互。《后汉书·党锢传·范滂》:“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二刻拍案惊奇》卷四:“两承差自相商议了一回道:‘除非如此如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诸峯自相掩蔽,不能一目尽也。”

(1).亲自察看。《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 除州县嫁聚,皆须八月引户,人民集会之时,男女自相可适,乃为夫妻,父母不能止。”

(2).佛教语。指事物各自外现的形象特征。与“共相”相对。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物﹞无毕同,故有自相;无毕异,故有共相。”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浮屠之言曰:从一青计之,以是青为自相,以凡青为共相,青同也。以凡青为自相,以赤、白、黄、紫为共相,显色同也。以显色为自相,以声、香、味、触为共相,色聚同也。”参见“ 共相 ”。

依倚

倚靠;依傍。 汉 王充 《论衡·论死》:“秋气为呻鸣之变,自有所为。依倚死骨之侧,人则谓之骨尚有知,呻鸣於野。” 唐 张籍 《征妇怨》诗:“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清 孙枝蔚 《归来》诗:“依倚诸有位,不如为农商。”

友朋

朋友。《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晋 陆机 《挽歌诗》之一:“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明 袁宏道 《忆弟》诗之二:“文章妻子怪,姓字友朋嗔。” 瞿秋白 《饿乡纪程》四:“从入 北京 到五四运动之前,共三年,是我最枯寂的生涯,友朋的交际可以说绝对的断绝。”

二心

(1).异心;不忠实。《书·康王之诰》:“则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二心事君,明罚无捨。”《二刻拍案惊奇》卷六:“那妻子是个乖巧的,见不是头,也就怀着二心,无心恋着夫家。”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五:“要有二心,天打五雷轰。”

(2).分心,分散精力。《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3).犹豫。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五章:“你是去也不去?怎么走在路上,还二心不定?”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