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桃源

作者:梁寅 朝代:元代

木兰花慢 桃源原文

爱山中日月,春渐去,又还来。
望水绕人家,云生窗户,岫转峰回。
层层绛桃千树,似丹霞、散绮映楼台。
世上从教桑海,人间自有蓬莱。
渔郎未必是仙才。
偶尔到天台。
喜相问相邀,山中肴*,树里尊*。
何便寻归路,是风波险处未心灰。
要似秦民深隐,桃花只好移栽。

诗词问答

问:木兰花慢 桃源的作者是谁?答:梁寅
问:木兰花慢 桃源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木兰花慢 桃源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梁寅的名句有哪些?答:梁寅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中日

隔日。《仪礼·聘礼》:“士中日则二双。” 郑玄 注:“中,犹间也。”

还来

归来,回来。《楚辞·天问》:“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唐 杜甫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诗之三:“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映泉 《白云深处》:“让他去,反正人家会还来的。”

人家

(1) 代词,指说话人或听话人以外的人

人家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2) 代词,指某个人或某些人

把信给人家送去

(3) 代词,指说话者本人

人家等你半天了

窗户

(1) 窗和门

(2) ( chuānghu)

(3) 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层层

(1).一层又一层。 唐 刘禹锡 《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宋 梅尧臣 《和仲文西湖野步》:“决决堰根水,层层湖上田。” 元 薛兰英 薛惠英 《苏台竹枝曲》之三:“ 虎邱山 上塔层层,静夜分明见佛灯。” 清 邱象升 《清远峡》诗:“客心愁入暮,高峡尚层层。”

(2).指逐层逐次。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人民日报》1982.3.31:“会议要求各地做到经费落实,组织落实,层层有人抓。”

丹霞

(1).红霞。 三国 魏 曹丕 《丹霞蔽日行》:“丹霞蔽日,采虹垂天。”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丹霞烂成綺,素云轻若綈。” 明 夏完淳 《叙怀》诗:“丹霞照深池,清暉被嘉树。”

(2).比喻红艳的色彩。 晋 傅玄 《艳歌行》:“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 唐 李商隐 《和郑愚赠筝妓二十韵》:“茜袖捧琼姿,皎日丹霞起。”《红楼梦》第五八回:“﹝ 宝玉 ﹞从 沁芳桥 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綫,桃吐丹霞。”

散绮

展开美丽的绸缎。比喻绚丽的云霞。语本 南朝 齐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餘霞散成綺,澄江浄如练。” 元 姚燧 《江梅引·谢王子勉提刑送江梅》词:“暮霞散綺 楚 天外,几片轻飞。”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玩赏》:“春来 云梦 天似水,水边楼阁参差,十二雕阑霞散綺。”

楼台

(1) 〈方〉∶凉台

(2) 较高的台榭,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

近水楼台

世上

世界上;人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从教

(1).听从教导。《韩非子·诡使》:“无二心私学,听吏从教者,则谓之陋。”

(2).指信教的人;教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江楚黜教》:“ 罗 至 抚州 中途,憩息於从教 陈 姓之宅。”

(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以其间缚悍 回 於 华 渭 ,禽餘匪於 寧羌 城固 ,皆治渠魁,宽胁从,曰:‘吾但治从逆,不治从教。’”

(4).从此使得;从而使。 唐 韩偓 《偶见》诗:“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 下蔡 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爱其晚年佳句,如:‘废书祇觉心无著,少饮从教睡亦清。’”

(5).听任;任凭。 宋 韦骧 《菩萨蛮》词:“白髮不须量,从教千丈长。” 明 高启 《夜雨》诗:“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 清 钱谦益 《团扇篇》诗:“从教妾扇经秋掩,但愿君心并月圆。”

桑海

“桑田沧海”的略语。 唐 杨炯 《和辅先入昊天观》:“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明 李东阳 《和萧封君凤仪遗诗四十韵》:“世运迭推代,昔闻桑海三。” 赵朴初 《柳营曲·参观全国劳动改造罪犯工作展览会》曲:“奋身桑海换,刮目性情移。”参见“ 桑田沧海 ”。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渔郎

打鱼的年轻男子。 唐 许浑 《灞上逢元九处士东归》诗:“旧交已变新知少,却伴渔郎把钓竿。” 明 文徵明 《桃园图》诗:“桑麻鸡犬自成村,天遣渔郎得问津。” 清 魏源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布歌》:“山中胜不传山外, 武陵 难向渔郎道。”

未必

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仙才

(1).道教谓成仙者的资质。 晋 郭璞 《游仙诗》:“ 燕昭 无灵气, 汉武 非仙才。”

(2).超凡越俗的才华。 宋 王得臣 《麈史》卷中:“ 庆历 间, 宋景文 诸公在馆,尝评 唐 人之诗,云‘ 太白 仙才, 长吉 鬼才’,其餘不尽记也。” 明 屠隆 《彩毫记·脱靴捧砚》:“矢口立成,妙丽如此,真仙才也!” 清 龚自珍 《台城路》词:“明月 扬州 ,古来英丽,端合仙才人住。”

偶尔

很少出现;远不是经常的

他总是出外勤,偶尔回趟总部也呆不了多久

天台

(1).谓尚书台、省。《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天臺县远,众所絶意。”《北齐书·文宣帝纪》:“仍摄天臺,总参戎律。”《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臣何敢久污天臺、辱东朝乎?” 胡三省 注:“天臺,谓尚书省。”参见“ 三臺 ”。

(2).对太守、县令等地方行政官的尊称。《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太守道:‘他怎么敢赖你?’ 程元 道:‘……万乞天臺老爷做主。’” 明 郑仲夔 《耳新·经国》:“今幸遇天臺,夫冤庶伸有日。”

山名。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台 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明 杨珽 《龙膏记·邂逅》:“听言词有意相怜,怕重来 天台 路远。”详“ 天台山 ”。

喜相

〈方〉∶喜悦的神色

归路

归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们在大树林里越走越远,终于迷失了归路

波险

指书法用笔波折难测。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草书》:“ 张丞相 好草书而不工。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姪録之,当波险处,姪茫然,乃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詬其姪曰:‘何不早问,致予忘之。’”

心灰

(1).佛教语。心上的尘埃。指心中的世俗杂念。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

(2).谓心如死灰。极言消沉。 唐 白居易 《冬至夜》诗:“心灰不及炉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 宋 苏轼 《次韵答黄安中兼简林子中》:“老去心灰不復然,一麾江海意方坚。” 吴玉章 《辛亥革命》三:“同盟会的著名活动家 赵声 在 广州 起义失败后生起病来,不久就在 香港 死了; 黄兴 因事败而心灰,束手无策。”

深隐

(1).深深隐藏。《鬼谷子·抵巇》:“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 许由 匿 尧 而深隐, 唐 氏不以衰; 夷 齐 耻 周 而远饿, 文 武 不以卑。” 唐 杜甫 《雨》诗:“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

(2).偏僻隐蔽。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择一深隐处驻 一妹 ,某日復会於 汾阳桥 。”

(3).深奥隐晦,不易理解。 唐 道宣 《续高僧传·彦琮》:“详梵典之难易,銓译人之得失,可谓洞入幽微,能究深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事以明覈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桃花

亦作“ 桃华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只好

只有;只能

河上没有桥,我们只好涉水过去

移栽

(1) 将从原来容器移植到另一处适合继续生长的地方

(2) 移走并栽种在另一个地方;特指挖出来再种在其它土壤或位置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