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作者:王丘 朝代:唐代

咏史原文

高洁非养正,盛名亦险艰。
伟哉谢安石,携妓入东山。
云岩响金奏,空水滟朱颜。
兰露滋香泽,松风鸣珮环。
歌声入空尽,舞影到池闲。
杳眇同天上,繁华非代间。
卷舒混名迹,纵诞无忧患。
何必苏门子,冥然闭清关。

诗词问答

问:咏史的作者是谁?答:王丘
问:咏史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咏史是什么体裁?答:五古
问:王丘的名句有哪些?答:王丘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111_9

参考注释

高洁

高尚纯洁

实际行动证明她很高洁

养正

涵养正道。《易·蒙》:“蒙以养正,圣功也。” 孔颖达 疏:“能以蒙昧隐默自养正道,乃成至圣之功。” 唐 李邕 《春赋》:“散归閒之 召父 ,隐养正之 姜牙 。”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毋輒因时俗之言,改废其绳墨,庶成蒙以养正之功矣。”

盛名

很高的名望

盛名难副

险艰

险阻艰难。《北齐书·段荣传》:“吾昔与卿父冒涉险艰,同奬王室,建此大功。” 唐 杜甫 《彭衙行》:“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忆昔时摽季,逢危歷险艰。”

东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云岩

(1).高峻的山。 唐 王丘 《咏史》:“云巖响金奏,空水灧朱颜。” 唐 高适 《同群公题中山寺》诗:“平原十里外,稍稍云巖深。” 宋 王质 《泛兰舟·谯天授画像》词:“萧萧乌帽黄衫。烟水拍云巖。”

(2).指 云岩寺 。 宋 范成大 《再到虎丘》诗:“有缘再踏 云巖 路,无处重寻石井泉。” 宋 卢祖皋 《虞美人·九月游虎丘》词:“清尊 * 红萸佩,两度 云巖 醉。”参见“ 云巖寺 ”。

金奏

(1).敲击钟鎛以奏乐。常用以指庙堂音乐。《周礼·春官·锺师》:“钟师掌金奏。” 郑玄 注:“金奏,击金以为奏乐之节。金谓钟及鎛。” 唐 包佶 《祀风师乐章·奠币登歌》:“礼陈瑶币,乐献金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 杜仪 抽出一枝红旗来,上有‘金奏’二字。当下乐声又一齐大作起来。”

(2).泛指音乐或乐声。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明 刘基 《玉漏迟·初夏》词:“枝上鸣蜩,断续一庭金奏。”

空水

天空和水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 宋 范成大 《 * 林》诗:“湖路荒寒又险艰,大千空水我居间。”

朱颜

(1).红润美好的容颜。《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穉朱颜只。” 王夫之 通释:“穉朱颜者,肌肉滑润,如婴穉也。”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陋 荆 姬之朱颜,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评》:“ 元卿 年十八第进士,其叔 正叟 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 清 刘大櫆 《祭吴文肃公文》:“我初见公,公在内阁,皓髮朱颜,笑言磊磊。”

(2).和悦的脸色。表示亲热信任。《汉书·淮阳王刘钦传》:“ 博 自以弃捐,不意大王还意反义,结以朱颜,愿杀身报德。”

(3).美色;美女。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余冠英 注:“朱颜为美色。” 南朝 梁简文帝 《美女篇》:“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七折:“欲觅佳姻,须索放还,强羈留,空絮烦,算除非为觅朱颜,算除非为觅朱颜。”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翠幙出朱颜,清謳发皓齿。”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闻蝉寄友人》诗:“朱颜向华髮,定是几年程。”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记》第一折:“[梅香云]姐姐,你纔一十八岁,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则怕一去朱颜唤不回,误了我这佳期。”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

(5).脸红。形容酒醉的面容。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自古缨冕无丑士,酸寒一洗朱颜酡。”

(6).脸红。羞赧之色。《北齐书·王晞传》:“丞相西閤祭酒 卢思道 谓 晞 曰:‘昨被召朱颜,得不以鱼鸟致怪。’”

香泽

(1).指发油一类的化妆品。《释名·释首饰》:“香泽者,人髮恒枯顇,以此濡泽之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 毛嬙 ,天下之姣人也,待香泽脂粉而后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红蓝花栀子》有合香泽法。《北史·魏纪五·西魏文帝》:“有司奏煎御香泽,须钱万贯。”

(2).香气。 唐 王丘 《咏史》:“兰露滋香泽,松风鸣珮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歌阑舞作,微闻香泽。”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抚其所遗旧服,香泽犹存,不觉柔肠寸断,冥然昏去。”

松风

(1).松林之风。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壠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唐 杜甫 《玉华宫》诗:“溪迴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清 姚鼐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诗:“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 李广田 《记问渠君》:“大概是大雨之后吧,山里的泉水,万马奔腾的向下驰去,发出吓人的声响,又加以松风呼啸,自己就像在海涛中夜行。”

(2).古琴曲《风入松》的别称。 唐 李白 《鸣皋歌送岑徵君》:“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宋 苏轼 《十二琴铭·鹤归》诗:“白鹤归来见曾玄,《陇头》《松风》入朱絃。” 明 唐顺之 《铜雀台》诗之二:“翠襦霑《薤露》,锦瑟入《松风》。”

(3).指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纸窗儿明,僧房儿雅,一椀松风啜罢,两箇倾心地便説知心话。” 凌景埏 校注:“松风,指茶。”

歌声

声带经头腔和喉腔共鸣产生的乐音,与说话时声音的主要区别在于特定音高上元音的拖长与否;唱歌的声音

歌声飞出窗外

空尽

竭尽;凋敝。《后汉书·袁安传》:“今北庭弥远,其费过倍,是乃空尽天下,而非建策之要也。”《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江 淮 閒空尽,人民相食。”

杳眇

亦作“ 杳渺 ”。1.悠远、渺茫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頫杳眇而无见,仰攀橑而捫天。” 刘良 注:“杳眇,深邃貌。” 唐 权德舆 《杂言和常州李员外副使春日戏题》:“佳期远,相见少,试一望,魂杳渺。” 明 宋濂 《文原》:“南 桂 北 瀚 ,东 瀛 西 溟 ,杳眇而无际。” 叶圣陶 《义儿》:“同学们的喧声和沉重且急速的脚步……对于他只起很淡很淡的感觉,差不多春夜的梦一般,迷离而杳渺。”

(2).指幽深晦秘之境。 宋 陈亮 《祭王丞内子文》:“虽託契於夫君,岂能保安人之释然耶……安人岂以其言为堕於杳眇而不足听耶!”

(3).形容文字飘逸高妙。 清 谭献 《<古诗录>序》:“ 梁 之诗艷而荒矣,而 武帝 为最高;文士之杳眇明丽者,则 沉约 、 柳惲 有焉。”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楚辞》中有《九歌》……而綺靡杳渺,与 原 他文颇不同,虽曰‘为作’,固当有本。”

同天

谓共存于人世间。《晋书·列女传·王广女》:“吾闻父仇不同天,母仇不同地。”

繁华

(1) 繁荣热闹

繁华大街

(2) 指容貌美丽或地位显贵

卷舒

(1).卷起与展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玳瑁屏》:“阳文张玳瑁屏风,黄金为屈膝,长七尺,广二丈,可以卷舒。”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叶子戏》:“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2).犹进退;隐显。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 王章 妻知卷舒之节。” 唐 韩愈 《遣兴联句》诗:“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知行藏。” 元 刘祁 《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

卷缩和伸展。《淮南子·原道训》:“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高诱 注:“卷舒,犹屈伸也。”

混名

诨名

纵诞

恣肆放诞。《后汉书·窦融传》:“ 融 在宿卫十餘年,年老,子孙纵诞,多不法。”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 ﹞曾以武艺补 淮南 军裨将,因使酒忤帅,斥逐落魄,纵诞饮酒为事。” 明 刘基 《沁园春》词:“笑 杨雄 寂寞, 刘伶 沉湎, 嵇生 纵诞, 贺老 清狂。”

忧患

忧虑、祸患

生于忧患。——《孟子·告子下》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苏门

山名。在 河南省 辉县 西北。又名 苏岭 、 百门山 。 晋 孙登 曾隐居于此。后因用以借指 孙登 。 唐 杨炯 《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阮籍 之见 苏门 ,止闻鸞啸。” 唐 庞德公 《与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 峴亭 清夜月,与君长啸学 苏门 。”参见“ 苏门啸 ”。

冥然

(1).恍惚不可捉摸貌。《淮南子·道应训》:“冥然忽然,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

(2).玄默貌。 晋 殷仲堪 《天圣论》:“天者为万物之根本,冥然而不言,百姓生而不用其功,万物成而不疲其劳。” 唐 白居易 《题赠定光上人》诗:“安得遗耳目,冥然反天真。” 明 李贽 《答耿司寇》:“ 柳老 平生正坐,冥然寂然,不以介怀,故不长进。”

(3).昏迷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凌华》:“命酒与对酌别,饮数盃,冥然无所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货郎》:“ 二 冥然而僵。既晓,第主出,见人死门外,大骇。”

(4).愚昧无知貌。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最古之民,冥然罔觉,偏隅为固,八风不通。”

(5).犹盲然。 元 何中 《送喻秀才序》:“冥然而趋,不知其九折之坂与其四达之衢歟。”

清关

犹清门。高贵的门第。谓门无杂宾。 唐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清关尘不杂,中使日相乘。”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