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尔唯九日招饮同弥生尚之大白洛生绸生用

作者:沈守正 朝代:明代

原文

三逢令节独悲秋,幸尔招携浪漫游。

但醉不须嘲落帽,对花何必更登楼。

南冠尽望燕山远,楚岫仍将暮雨收。

转忆去年今日事,同人千里始知愁。

诗词问答

问:《和张尔唯九日招饮同弥生尚之大白洛生绸生用韵兼有所感》的作者是谁?答:沈守正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沈守正的名句有哪些?答:沈守正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参考注释

令节

(1) 佳节,如元旦、春节等。也指最佳时节

八月中秋,正是赏月令节

(2) 高风亮节

悲秋

看到秋无草木凋零而感到伤悲

闲庭欹枕正悲秋。——刘兼诗

招携

亦作“ 招擕 ”。 1.招引尚未归心的人。《左传·僖公七年》:“招携以礼,怀远以德。” 杜预 注:“携,离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 宋 苏轼 《邓义叔主客郎中王谔水部郎中制》:“通商惠农,水政为急,而招携柔远,宾客之事亦重矣。”

(2).安抚,招安。《魏书·安丰王猛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延明 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玉太尉书》:“凡诸部曲,竝使招携,投赴戎行,前后云集。”《周书·长孙俭传》:“因序 梁国 丧乱,朝廷招擕之意。”《隋书·宇文化及传》:“乃东北趣 聊城 ,将招携 海曲 诸贼。”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招携户口,检责漏田。”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五:“初遇贼,击败之。随广发牌諭招携逆党。”

(3).招邀偕行。 南朝 宋 谢惠连 《捣衣》诗:“美人戒裳服,端饰相招携。”《北齐书·文襄帝纪》:“至于才名之士……每山园游燕,必见招擕。” 宋 林逋 《寄题历阳马仲文水轩》诗:“红烛酒醒多聚会,粉笺诗敌几招携。” 清 唐孙华 《同宋药洲太史登滕王阁》诗:“ 阎公 宾客今寂寞,幸有胜友能招携。”

浪漫

(1)

(2) 富有诗意,充满幻想

我的想法也许有点浪漫

(3) 行为放荡,不拘小节(常指男女关系而言)

他们的关系太浪漫了

不须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落帽

《晋书·孟嘉传》:“﹝ 嘉 ﹞后为征西 桓温 参军, 温 甚重之。九月九日, 温 燕 龙山 ,寮佐毕集。时佐吏并著戎服,有风至,吹 嘉 帽堕落, 嘉 不之觉。 温 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 嘉 良久如厕, 温 令取还之,命 孙盛 作文嘲 嘉 ,著 嘉 坐处。 嘉 还见,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叹。”后因以“落帽”作为重九登高的典故。 唐 韩鄂 《岁时纪丽·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唐 钱起 《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明 何景明 《九日独酌简何太仆》诗:“愁来转觉登臺懒,病里谁传落帽狂。”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登楼

(1).上楼。 南朝 宋 谢灵运 《南楼中望所迟客》诗:“登楼为谁思,临江迟来客。” 宋 戴复古 《无策》诗:“老觉登楼懒,心知涉世疎。”《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道:‘正是,我们何不登楼一望。’”

(2).指 汉 末 王粲 避乱客 荆州 ,思归,作《登楼赋》之事。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五:“羣盗哀 王粲 ,中年召 贾生 。登楼初有作,前席竟为荣。” 宋 陆游 《秋望》诗:“一樽莫恨盘飧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金 元好问 《邓州城楼》诗:“自古江山感游子,今人谁解赋登楼。” 元 戴良 《怀宋庸庵》诗:“ 祖逖 念时空击檝, 仲宣 多难但登楼。”参见“ 登楼赋 ”。

(3).特指登上御楼,赦免囚徒。古代帝王大赦仪式之一种。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陛下还京,登楼肆赦,则天下之人,尽皆迁善远罪。”《宋史·礼志二十》:“﹝御楼肆赦﹞其日,刑部録诸囚以俟。驾还至 宣德门 内幄次,改常服,羣臣就位,帝登楼御坐,枢密使、宣徽使侍立,仗卫如仪。”《宋史·乐志一》:“今郊祀礼毕,登楼肆赦,然后还宫。”《宋史·乐志二》:“皇帝归大次奏《定安》,登楼礼成奏《圣安》,驾回奏《采茨》。”

南冠

(1) 俘虏的代称

晋侯观于军府,见 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 杜预注:“南冠,楚冠也。”

(2) 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燕山

中国河北省北部山脉。西起八达岭,东到山海关,主峰雾灵山2116米。著名的明朝万里长城在河北省、北京市部分即沿其山脊而筑

楚岫

(1). 楚 地山峦。 唐 韦迢 《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诗:“ 楚 岫千峰翠, 湘 潭一叶黄。” 唐 朱庆馀 《送人下第归》诗:“岸阔湖波溢,程遥 楚 岫微。”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即事》曲:“俊友 吴 鉤,清秋 楚 岫,退叟 齐 丘。”

(2).指 巫山 。泛指男女欢会处。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所恨 洛川 波隔, 贾午 墻高,连云不及於 秦 臺,荐梦尚遥於 楚 岫。”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访兴不遇》:“自怜迁客去 长沙 ,迷 楚 岫隔京华,匆匆不尽离情话。” 柴萼 《梵天庐丛录·妙判三十则》:“启北门钥而荡乃春心,神迷 楚 岫;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梦绕 阳臺 。”

暮雨

傍晚的雨。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 《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去年

上一年

我从去年辞帝京。——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同人

(1) 旧时称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或同行业的人。又作“同仁”

(2) 也称志同道合的人

告同人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