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八韵(三月廿九日)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雨八韵(三月廿九日)原文

谁谓三春雨,竟符十日期。

当辰方布絮,卓午遂棼丝。

优霈已慰矣,过霖却畏之。

一心浑不定,二寸报才滋。

翻覆情堪鄙,伺窥意早知。

为君难若此,筹稼究何其。

西北风来𦂳,东南云去驰。

晚舂诚快霁,夏朔作祥宜。

诗词问答

问:雨八韵(三月廿九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雨八韵(三月廿九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雨八韵(三月廿九日)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六

2. 三月廿九日

参考注释

春雨

(1).春天的雨。《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  方干 《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吞大漠,过 江 春雨入全 吴 。” 明  刘基 《春雨》诗:“春雨和风细细来,园林取次发枯荄。”

(2).用以比喻恩泽。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幸天恩同沾春雨,最堪悲,又分襟云山两处暌违。”

(3).曲名。 苏曼殊 《本事诗》:“《春雨》楼头尺八簫,何时归看 浙江 潮。”自注:“《春雨》,曲名。”

十日

(1).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日, 尧 命 后羿 射落九日。《山海经·海外东经》:“ 汤谷 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 黑齿 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墬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下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按《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 羿 毙十日, 嫦娥 奔月。”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尧 呼大水浸十日,不惜万国赤子鱼头生。女於此时若食日,虽食八九无馋名。”参见“ 十日并出 ”。

(2).十干所表示的日子。《周礼·春官·冯相氏》:“ 冯相氏 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杜预 注:“甲至癸。” 唐  韩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国家失太平,於今六十年矣,夫十日十二子相配,数穷六十,其将復平,平必自 幽州 始。”《新五代史·司天考一》:“周天一藏,四时,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行十日十二辰,以为历。”

布絮

(1).布和丝绵。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间者,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

(2).泛指棉衣。 唐  白居易 《村居苦寒》诗:“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卓午

正午。 唐  李白 《戏赠杜甫》诗:“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二折:“今日时当卓午,家中必然有人寄书信来。”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卓午不受日,当夜不受月与星。” 陈毅 《枣园曲》:“先生雅量多风趣,常巾履萧然酣睡,直过卓午。”

棼丝

乱丝。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立之朝廷,则乱剧於棼丝,引用駑庸,以为党援,而望风向草偃。” 宋  陆游 《寓叹》诗:“俗心浪自作棼丝,世事元知似弈棋。” 何其芳 《忆昔》诗:“善治棼丝除谬论,宛如今日著新篇。”

一心

(1) 全心全意地;专心;一心一意

一心为革命

(2) 齐心;同心

万众一心

不定

(1)

副词,表示不肯定,后面常有表示疑问的词或肯定和否定相叠的词组

一天他不定来多少次

我明天还不定去不去呢!

(2)

不稳定

方向不定的风

心神不定

寸报

极少的报答。 明  沉鲸 《双珠记·处分后事》:“小生久负厚恩,愧无寸报,倘有天开眼之日,决不忘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不图先葬沟瀆,殊为恨恨。”

翻覆

(1) 使从直立的、水平的或正常的位置上倾覆

车辆翻覆

(2) 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天地翻覆

(3) 来回翻动身体

夜间翻覆不能眠

伺窥

窥伺。 唐  柳宗元 《愬螭文》:“蟉形决目,潜伺窥兮。膏血是利,私自肥兮。”

早知

对未来事件能超常预知的现象

若此

如此;像这样子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 今》

何其

多么(多带有不以为然的口气)

何其壮也。——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何其衰也。——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何其糊涂

西北风

从西北吹来的风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