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仙坛胡尊师

作者:辛敬 朝代:元代

赠仙坛胡尊师原文

一鹤晚随青玉杖,双龙秋佩紫荷衣。

月明何处闻吹笛,百丈山前卖药归。

诗词问答

问:赠仙坛胡尊师的作者是谁?答:辛敬
问:赠仙坛胡尊师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赠仙坛胡尊师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辛敬的名句有哪些?答:辛敬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出处:御选元诗卷七十四

参考注释

一鹤

本谓一只仙鹤。因鹤龄甚长,故亦以喻高年老寿。 唐 刘禹锡 《秋词》之一:“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 白居易 《九老图》诗:“雪作鬢眉云作衣, 辽东 华表独双归,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 令威 。” 宋 苏辙 《披仙亭》诗:“仙翁旧住 蜀 江边,千岁归来一鹤翩。”

玉杖

(1).饰有玉鸠的拐杖, 汉 时天子始以赐老人。《后汉书·礼仪志中》:“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餔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鳩鸟为饰。” 唐 李白 《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天子刻玉杖,鏤形赐耆人。”《资治通鉴·汉明帝永平二年》:“三老服都紵大袍,冠进贤,扶玉杖。” 胡三省 注:“玉杖长七尺,端以鳩鸟为饰。鳩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尔雅翼》曰:刻玉为鳩,置之杖端,谓之鳩杖,亦曰玉杖。”

(2).泛指以玉为饰的美杖。 南朝 梁元帝 《相名》诗:“仙人卖玉杖,乘鹿去山林。” 唐 张祜 《公子行》:“轻将玉杖敲花片,旋把金鞭约柳丝。” 宋 陆游 《书怀》诗:“翠裘緑玉杖,白日凌青天。” 清 钱泳 《履园丛话·陵墓·忠逊王墓》:“携我緑玉杖,著我游春屐。”

双龙

(1).两条龙。 北周 庾信 《贺传位于皇太子表》:“自当八风通,庆云聚,五老同游,三星运曜,岂直双龙再赐,九雉重飞而已哉。” 唐 李白 《玉真仙人词》:“清晨鸣天鼓,飆歘腾双龙。” 唐 李商隐 《九成宫》诗:“云随 夏后 双龙尾,风逐 周王 八马蹄。”

(2).称誉同时著名的两个人,多指兄弟。著名的有 东汉 许虔 、 许邵 , 南朝 梁 谢举 、 谢览 , 柳惔 、 柳悦 , 唐 乌承玼 、 乌承恩 等。《晋书·陆云传》:“矫翮南辞,翻栖火树;飞鳞北逝,卒委汤池。遂使穴碎双龙,巢倾两凤。”按,此指 陆机 、 陆云 。

(3).相传 晋 代 张华 见斗、牛二星之间常有紫气,推知 豫章 丰城 有宝剑。 张华 派 雷焕 到 丰城 ,掘狱屋基,得宝剑二把。 张华 和 雷焕 各得其一。后 张华 被诛,其剑顿失。 雷焕 卒, 雷焕 之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 ,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下水取剑,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后以“双龙”用为宝剑之典。 唐 杜牧 《怀锺陵旧游》诗之二:“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 宋 司马光 《华星篇时视役河上寄郡中诸同舍》诗:“匣中夜半双龙吼,乃知神物不自藏。” 清 孙枝蔚 《遇张容庵话旧》诗:“匣里双龙在,人间猛虎愁。” 梁启超 《侠情记传奇·纬忧》:“昨夜双龙匣剑鸣,负汝汝难忍。”参阅《晋书·张华传》。

佩紫

佩挂紫色印绶。 汉 代相国、丞相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借指荣任高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晋书·夏侯湛传》:“被朱佩紫,耀金带白。”参见“ 佩紫怀黄 ”。

荷衣

(1).传说中用荷叶制成的衣裳。亦指高人、隐士之服。《楚辞·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焚芰製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吕延济 注:“芰製、荷衣,隐者之服。” 唐 钱起 《送邬三落第还乡》诗:“荷衣垂钓且安命, 金马 招贤会有时。” 明 高启 《归吴至枫桥》诗:“寄语里閭休復羡,锦衣今已作荷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五:“白头相见 山东 路,谁惜荷衣两少年?”

(2).指旧时中进士后所穿的绿袍。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荷衣新染御香归,引领群仙下翠微。” 明 王錂 《寻亲记·报捷》:“一别后杳无音信,知他有着荷衣分。”

月明

(1).月光明朗。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水浒传》第九回:“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

(2).指月亮;月光。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磧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白苹红蓼緑簑衣,青海滩头一钓磯。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满船空载月明归。”

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唐 王昌龄 《梁苑》诗:“万乘旌旗何处在?平臺宾客有谁怜?”《宋史·欧阳修传》:“ 脩 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奬其敢言,面赐五品服。顾侍臣曰:‘如 欧阳脩 者,何处得来?’” 茅盾 《一个女性》五:“但是何处有爱呢?何处是爱呢?”

吹笛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远而疎, 吕 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因以“吹笛”为伤逝怀旧之典。 北周 庾信 《寄徐陵》诗:“莫待 山阳 路,空闻吹笛悲。”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二:“病树枝颠天一握,为君吹笛上高楼。”

百丈

(1).极言高、深或远。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

(2).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

(3).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怀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