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燕公楼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代

晓登燕公楼原文

栏干纳清晓,拄杖追黄鹄。
燕公不相待,使我立於独。
雾收天落川,日动春浮木。
举手谢时人,微风吹野服。

诗词问答

问:晓登燕公楼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问:晓登燕公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陈与义的名句有哪些?答:陈与义名句大全

陈与义晓登燕公楼书法欣赏

陈与义晓登燕公楼书法作品欣赏
晓登燕公楼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栏干

见“ 栏杆 ”。

清晓

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清晓的微风,略带凉意

拄杖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黄鹄

(1).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鵠之飞,一举千里。”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珠帘绣柱围黄鵠,锦缆牙檣起白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媒合》:“一个将青蛾来燎火,且过眼前;一个见黄鵠而关弓,不知背后。”

(2).比喻高才贤士。《文选·屈原<卜居>》:“寧与黄鵠比翼乎?将与鸡鶩争食乎?” 刘良 注:“黄鵠,喻逸士也。”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黄鵠据其高,众鸟接其卑。” 钱仲联 集释引 陈沆 曰:“黄鵠谓 元稹 、 李绅 也。”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六:“失藪哀鸿叫,摶空黄鵠劳。”

(3).指 汉高祖 刘邦 所作《鸿鹄歌》。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 汉高帝 ﹞虽飢渴四皓而不逼也,及太子卑辞致之,以为羽翼,便敬德矫情,惜其大者,发《黄鵠》之悲歌,杜婉妾之覦覬,其珍贤贵隐,如此之至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愿歌《黄鵠》三千岁,移得金茎五百年。”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加以《大风》、《黄鵠》、《落叶哀蝉》,或步燕歌,或循骚旨,无詔伶人,自成絶调。”

(4). 汉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所作之歌。《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 江都王 建 女 细君 )悲愁,自为作歌曰:‘……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鵠兮归故乡。’” 唐 李德裕 《讨回鹘制》:“ 太和公主 居处不同,情义久絶,懐土多畏,亟闻《黄鵠》之歌,失位自伤,寧免緑衣之叹,念其羈苦,常軫朕心。” 唐 杜甫 《留花门》诗:“公主歌《黄鵠》,君王指白日。”后以“黄鵠”指离乡的游子。 明 高启 《甪里村》诗:“紫芝日已老,黄鵠何时还?”

(5).据 汉 刘向 《列女传》载: 鲁 陶婴 少寡, 鲁 人闻其义,将求焉。 婴 闻之,乃作歌明己之不更二也。其歌曰:“悲黄鵠之早寡兮七年不双。”后指妇女的守节不嫁和空闺寂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互醋》:“我流落边关,若不回时只恐你终啣黄鵠哀。泪空垂,冷落鸳幃日易西。” 清 陈维崧 《麦秀两岐·为周贞女题词》词:“既许驱金犊,便合歌《黄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早岁吟《黄鵠》,颠连四十春,怀贞心比铁,完节鬢如银。”

(6).山名。参见“ 黄鵠山 ”。

燕公

(1). 周 代 燕国 的始祖 召公 。也称 邵公 、 召康公 。《楚辞·刘向<九叹·思古>》:“ 乌获 戚而驂乘兮, 燕公 操於马圉。” 王逸 注:“ 燕公 , 邵公 也。封於 燕 ,故曰 燕公 也。”

(2).指 唐 燕国公 张说 。 宋 梅尧臣 《送李推官之岳州》诗:“试寻 燕公 旧赋笔,磨圭刻碧独可完。” 宋 计有功 《唐诗纪事·李伯鱼》:“其妻 范阳 张氏 女, 燕公 之妹也。” 宋 陈与义 《晓登燕公楼》诗:“ 燕公 不相待,使我立於独。”

相待

(1).对待。《韩非子·六反》:“犹用计算之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乎?”《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心坚似铁,只以主母相待,并不及乱。” 清 吉尔杭阿 《致英法公使照会》:“彼此相待两歧,未免相形见拙。”

(2).招待;款待。《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免不得买些酒相待他们。”

时人

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汉书·艺文志》:“《论语》者, 孔子 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於夫子之语也。” 五代 颜红郁 《农家》诗:“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穀自生。” 孙犁 《秀露集·欧阳修的散文》:“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此’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微风

(1).轻微的风。《荀子·解蔽》:“微风过之,湛浊动乎下,清明乱於上,则不可以得大形之正也。” 汉 班婕妤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宋 范成大 《春晚》诗之二:“微风尽日吹芳草,蝴蝶双双贴地飞。” 清 刘纯熙 《日暮》诗:“宿鸟树高下,微风云重轻。”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六章:“那面深绿色的绣有和平鸽的旗帜,也被人插到地堡上,在微风里轻轻地飘荡。”

(2).指日趋衰微的风俗。 唐 杜甫 《杜鹃行》:“ 蜀 人闻之皆起立,至今相效传微风。”微,一本作“ 遗 ”。

野服

村野平民服装。《礼记·郊特牲》:“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 孔颖达 疏:“尊野服也者,草笠是野人之服。今岁终功成,是由野人而得,故重其事而尊其服。”《晋书·隐逸传·张忠》:“ 坚 ( 苻坚 )赐以冠衣。辞曰:‘年朽髮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覲。’从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脱靴返棹二图赞》:“幅巾兮野服,貌腴兮神肃。” 清 屠文漪 《南歌子》词:“先生野服出寻诗,正是菊花天气好秋时。”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臺笠野服,不可施於都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