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原文

越地缯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
便令裁制为时服,顿觉光荣上病身。
应念此官同弃置,独能相贺更殷勤。
三千里外无由见,海上东风又一春。

诗词问答

问: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的作者是谁?答:张籍
问: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张籍的名句有哪些?答:张籍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385-79

参考注释

远封

远方来的书信。 唐 张籍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诗:“ 越 地繒纱纹样新,远封来寄学曹人。”

寄学

(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 宋 王溥 《唐会要·学校》:“ 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

(2). 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 俞樾 《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 《顾亭林年谱》:“ 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 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 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裁制

(1).剪裁制作。《隋书·天文志中》:“须女四星,天之少府也。须,贱妾之称,妇职之卑者也,主布帛裁製嫁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衣裳服玩,无所裁製,贵鲜白,轻杂彩,男则绕腰络腋,横巾右袒,女乃襜衣下垂,通肩总覆。”

(2).泛指制作,制造。 清 沉埏 《砚归歌》:“理縝实润裁製古,青花如藻浮春漪。”

(3).体裁,风格。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陶翰》:“﹝ 陶翰 ﹞为诗,词笔双美,既多兴象,復备风骨。三百年以前,方可论其裁製。大为当时所称。”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披史妙纵横,论诗富裁製。”

(1).裁剪制作。《周礼·考工记·函人》“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 汉 郑玄 注:“裁制札之广袤。” 贾公彦 疏:“上旅七节六节,节数已定,更观人之形容,长大则札长广,短小则札短狭,故云裁制札之广袤。广即据横而言,袤即据上下而説也。”

(2).泛指制作。《宋书·律历志上》:“先师传笛,别其清浊,直以长短,工人裁制,旧不依律。”

(3).引申为炮制。 章炳麟 《訄书·商鞅》:“ 汤 以为不如是不足以媚人主,故瘁心力而裁制之,若 鞅 则无事此矣。”

(4).规模制式。《新唐书·王徽传》:“ 徽 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踰年,稍稍完聚,兴復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

(5).规划,安排。《周髀算经》卷上“勾股方圆图” 汉 赵君卿 注:“然则,统叙羣伦,宏纪众理,贯幽入微,鉤深致远。故曰:其裁制万物,唯所为之也。” 宋 叶适 《法度总论一》:“独曰古今异时,言古则不通於今,是摈古於今,絶今於古;且使为国者,无所斟酌,无所变通,一切出於苟简,而不可裁制矣。” 清 方苞 《春秋通论序》:“所以考世变之流极,测圣心之裁制,具在於此,非通全经而论之,末由得其间也。”

(6).制止;抑止。《三国志·蜀志·费祎传》:“﹝ 姜维 ﹞每欲兴军大举, 费禕 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孙中山 《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溯自 满洲 入主,据无上之威权,施非理之抑勒,裁制民权,抗违公意。”

(7).制裁。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六:“朝廷容之,适所以害之。欲保全其人,宜加裁制。” 章炳麟 《秦献记》:“至于 徐市 、 卢生 之徒,妄妖求仙,荧惑主听,皆不能以法令裁制。” 许地山 《集外·女国士》:“这小奴才老是来搅扰我们,非得想个方法来裁制他不可。”

(8).引申为约束;束缚。 章炳麟 《论式》:“ 汉 世之论,自 贾谊 已繁穰,其次渐与辞赋同流,千言之论,畧其意不过百名。 扬子 为《法言》,稍有裁制,以规《论语》。” 朱自清 《背影·儿女》:“后来孩子是多起来了,磨折也磨折得久了,少年的锋棱渐渐地钝起来了;加以增长的年岁增长了理性的裁制力,我能够忍耐了。”

时服

(1).当时通行的服装。《礼记·檀弓下》:“往而权其葬焉,其坎深不至於泉,其敛以时服。” 郑玄 注:“以时行之服,不改制节。”

(2).时兴的服装。 晋 陆机 《招隐》诗:“嘉卉献时服,灵术进朝飡。” 唐 张籍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诗:“便令裁制为时服,顿觉光荣上病身。”

顿觉

佛教语。犹顿悟。 元 邓文原 《重刻<禅源诠>序》:“自顿觉至成佛,十重为浄;自不觉至受报,十重为染。”参见“ 顿悟 ”。

光荣

(1) 荣耀;荣誉

红十五军团的全体同志,都为这个光荣的会师欢欣鼓舞。——《奠基礼》

光荣归于祖国

(2) 光芒

雕莹启光荣

病身

体弱多病之身。 唐 张籍 《感春》诗:“远客悠悠任病身,谁家地上又逢春。” 唐 白居易 《彭蠡湖晚归》诗:“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宋 杨万里 《晓行东园》诗:“老眼读书长作睡,病身得酒忽全苏。”

弃置

扔在一边,废弃

一个弃置的香烟盒

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三千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里外

(1) 内里和外表

营房里外都种了树

(2) 左右,大概

不用看秤,里外差不了二两

无由

没有门径或机会

相见无由

海上

(1).海边;海岛。《吕氏春秋·恃君》:“ 柱厉叔 事 莒敖公 ,自以为不知而去,居於海上,夏日则食菱芡,冬日则食橡栗。”《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公孙弘 ﹞家贫,牧豕海上。”《后汉书·荀爽传》:“﹝ 荀爽 ﹞后遭党錮,隐於海上,又南遁 汉 滨。”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予家海上,园亭中喜种杂花。”

(2).指湖滨。《文选·江淹<恨赋>》:“迁客 海 上,流戍 陇 阴。” 李善 注引《汉书》:“ 匈奴 乃徙 苏武 北海 上无人处。”

(3).海面上。《汉书·郊祀志上》:“及 秦始皇 至海上,则方士争言之。”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鳧,伤云閒之离鹤。” 唐 皮日休 《奉酬崔璐进士见寄次韵》:“意超海上鹰,运跼辕下驹。”

(4).指 上海 。犹言 沪 上。《海上花列传》第一回:“只因 海 上自通商以来,南部烟花日新月盛。” 冯自由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壬寅春,旅 沪 志士 馀杭 章炳麟 ……因联络 海 上有志之士,发起中国教育会为策动机关。” 王旡生 《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吾闻 海 上诸君子,发大愿合大力,既賡续此报,復求所以改良者,吾未尝不为之距跃三百,喜而不寐也。”

东风

(1) 从东方吹来的风

小楼昨夜又东风。——南唐· 李煜《虞美人》

(2) 春天的风

(3) 比喻革命的巨大力量或高涨的革命气势

东风吹向天地外,荡尽人间群魔妖。——《天安门诗八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