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得凉字)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台上(得凉字)原文

改席台能迥,留门月复光。
云行遗暑湿,山谷进风凉。
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苍。

诗词问答

问:台上(得凉字)的作者是谁?答:杜甫
问:台上(得凉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杜甫的名句有哪些?答:杜甫名句大全

杜甫台上(得凉字)书法欣赏

杜甫台上(得凉字)书法作品欣赏
台上(得凉字)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227_62

参考注释

改席

改换座席。对客人表示尊敬的举动。《宋书·羊欣传》:“ 欣 尝诣领军将军 谢混 , 混 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 混 族子 灵运 在坐,退告族兄 瞻 曰:‘ 望蔡 见 羊欣 ,遂易衣改席。’ 欣 由此益知名。”

留门

为等某人回来而不锁门

云行

(1).形容随从出行者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贵人之家,云行於涂,轂击於道。” 明 李东阳 《立春日车驾诣南郊》诗:“云行复道龙随輦,雾散仙坛日满臺。”

(2).喻迅捷。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至於云行电迈,谷静山空。扼 鹊尾 而定王畿,登 牛渚 而扫天闕。”

(3).犹广布。 晋 傅玄 《答程晓》诗:“皇泽云行,神化风宣。”

(4).犹云游。 唐 吕温 《送文畅上人东游》诗:“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宋 陶穀 《清异录·三只袜》:“去习者云行至 峨眉山 而隐。”参见“ 云游 ”。

暑湿

炎热潮湿。《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暑溼。”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之一:“以北土能寒之人而争騖于毒利暑湿瘴癘之域……此兵家之忌。” 清 王鹏运 《<彊邨词>序》:“江干暑溼,不可久留。”

山谷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风凉

(1).指凉风。 唐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诗:“树湿风凉进,江喧水气浮。”

(2).谓有风而凉爽;凉爽。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酢法》:“初置瓮於北荫中风凉之处,勿令见日。”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景隆八发》:“尔乃以瓦为枕,以棺为铺,逍遥乎风凉,从容乎日晡。”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此刻倒风凉了。”

(3).使身体清凉爽快;纳凉。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二段:“他想出去风凉风凉,一推门,灯光射出去,只见……飞舞着好一片大雪。”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他满脸红光,正在洞口风凉,大概是在火炉边包了好半天饺子,热了。”

(4).犹轻松。 郭沫若 《<创造十年>发端》:“这一段文章说得倒还风凉,不过先生的苦心我们是不好忽略看过的。” 魏金枝 《任樟元和三个地主》:“你倒说得风凉,收了我的租,不帮我,还来劝我。”

(5).古地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关中图》曰: 丽山 之西,川中有阜,名曰 风凉原 ,在 磈山 之阴, 雍州 之福地,即是原。” 唐 皎然 《送如献上人游长安》诗:“闲寻 鄠 杜 看修竹,独上 风凉 看古原。”

老去

(1).谓人渐趋衰老。 唐 杜甫 《往在》诗:“归号故松柏,老去苦飘蓬。”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明 汪循 《老去》诗:“老去心还竞,春来花又新。”

(2).引申为老年;晚年。 沉从文 《<沉从文选集>题记》:“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

(3).死去。 元 房皞 《思隐》诗:“情知老去无多日,且向闲中过几年。” 明 李东阳 《柳岸垂纶》诗:“老去祗应家在此,不须盘石更垂萝。”

一杯

(1).指一杯的容量。《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 王维 《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朱子语类》卷二四:“如一杯羹在此冷了,将去温来又好。”

(2).表示少量。 唐 李白 《送鲁郡刘长史》诗:“ 鲁国 一杯水,难容横海鳞。”

(3).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台上》诗:“老去一杯足,谁怜屡舞长。” 宋 杨万里 《立春日有怀》诗之一:“白玉青丝那得説?一杯嚥下 少陵 诗!”《红楼梦》第六三回:“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嘮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

屡舞

(1).接连多次歌舞。亦谓歌舞无度。《诗·小雅·宾之初筵》:“舍其坐迁,屡舞僊僊。” 毛 传:“屡,数也。” 晋 左思 《蜀都赋》:“紆长袖而屡舞,翩躚躚以裔裔。”《旧唐书·穆宗纪》:“夫宾宴之礼,务达诚敬,不继以淫。故诗人美‘乐且有仪’,讥其屡舞。”

(2).常常舞动。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词:“闻説北风吹面急,边上衝梯屡舞。”

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官烛

公家供给、供官吏办公用的蜡烛。《初学记》卷二五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巴祇 为 扬州 刺史,与客坐闇中,不然官烛。” 南朝 陈 徐陵 《谢敕赉烛盘尝答齐国移文启》:“方其宠锡,独有光前,官烛斯燃,更慙良史,宵光可学,乃会耆年。” 唐 杜甫 《台上》诗:“何须把官烛,似恼鬢毛苍。”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中有家问,即令灭官烛,取私烛閲书。閲毕,命秉官烛如初。” 清 赵翼 《七十自述》诗:“奎堂校士春蚕叶,官烛修书秋兔毫。”

鬓毛

鬓角的头发

乡音无改鬓毛衰。——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