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蓝吉州

作者:赵蕃 朝代:宋代

送蓝吉州原文

前岁公开府,邻疆我适移。
山坳深遣戍,斋阁远投诗。
去国哀王粲,逢人说项斯。
春秋其我罪,观过可仁知。
流转今初定,保持端自谁。
笔难穷记牍,礼欲簉宾墀。
累日方求棹,传闻遽解龟。
只云那有是,及此信无疑。
春事峥嵘际,农工劝相时。
吾曹一身计,父母百年思。
雁渚新浮绿,杨堤亦褭丝。
兹时系船地,异日寄书期。
学道安时顺,余寒近酒宜。
临分意无尽,公尔岂其私。

诗词问答

问:送蓝吉州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问:送蓝吉州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赵蕃的名句有哪些?答:赵蕃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前岁

(1).前年。《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 泰始 四年夏,詔有司曰:‘ 崇宪 昭太后 脩寧陵 地, 大明 之世,久所考卜。前岁遭诸蕃之难,礼从权宜,未暇营改,而塋隧之所,山原卑陋,可式遵旧典,以礼改创。’”按, 路太后 卒于 泰始 二年。

(2).去年。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前岁之春, 愈 以罪犯,黜守 潮州 。”按, 韩愈 于 元和 十四年贬 潮州 ,十五年作此文。

(3).前几年。 唐 白居易 《花前叹》诗:“前岁花前五十二,今年花前五十五。”

公开

(1)

(2) 不限定参加者、特属某集团或某范畴

公开性

(3) 业余的和专业的竞争者都可以加入

网球公开赛

(4) 不同级别的竞争者都可以参加

公开拍卖

(5) 完全不隐蔽

公开的全面战争

山坳

通常指在跨越分水岭山脉高处的要隘;山间平地

几处炊烟,在山坳里徐徐飘荡

遣戍

旧时谓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戍守。《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壻、贾人,略取 陆梁 地,为 桂林 、 象郡 、 南海 ,以适遣戍。” 清 秦鑅 《归州纪事》诗:“放盗归山何猖獗,囹圄长羈待遣戍。”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时在戊戌八月十五日,由刑部解赴兵部,遣戍 新疆 。”

斋阁

亦作“ 斋閤 ”。书房。《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 宋 元嘉 世,诸王入斋閤,得白服帬帽见人主。”《宋史·吕端传》:“ 端 使 高丽 ,暴风折檣,舟人怖恐, 端 读书若在斋閤时。” 明 杨慎 《<石鼓文>序》:“先生歌一首,坿之卷尾,藏之斋阁,以无忘先生之教云。” 清 冯桂芬 《<问径堂印谱>序》:“摹印书有繆篆,篆仅见於 许氏 《<説文>序》中……浸淫至於 元 明 以来,署斋阁,鎸诗词,为用滋广。”

国哀

国丧。《宋书·孝武帝纪》:“六月甲子,以国哀除释,大赦天下。”《旧五代史·晋书·郑受益传》:“ 高祖 晏驾,以不赴国哀停任。”

逢人说项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杨祭酒 敬之 爱才,公心尝知 江 表之士 项斯 。赠诗曰:‘处处见诗诗揔好,及观标格过於诗。平生不解 * 善,到处逢人説 项斯 。’”后因以“逢人説项”谓到处称扬人善。 清 徐枋 《与王生书》:“若足下贸贸然逢人説 项 ,是爱我者害我,誉我者毁我也。”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2) 年龄

(3) 我国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4) 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流转

流通周转

加快资金流转

初定

(1).谓国家方始平定。《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彊庶孼,以镇抚四海,用承衞天子也。” 汉 班固 《两都赋序》:“大 汉 初定,日不暇给。”

(2).佛教谓入定之初。 唐 戴叔伦 《留宿罗源西峰寺示辉上人》诗:“山寂僧初定,廊深火自明。” 唐 李中 《宿钟山知觉院》诗:“磬罢僧初定,山空月又生。”

保持

(1) 维持某种状态使不消失或减弱

保持安静

(2) 维持

保持中立

宾墀

宾阶。借指宾馆。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小生蒙姑母留止宾墀,礼意勤恳,但心繫北堂,不安寝食。”

累日

连日

累日不适

传闻

(1) 听到流传

传闻说你将同她结婚

(2) 通过多人才了解

(3) 辗转流传的消息

传闻多失

解龟

解下龟印。指辞官。《文选·谢灵运<初去郡>诗》:“牵丝及 元兴 ,解龟在 景平 。” 李善 注:“解龟,去官也。” 张铣 注:“解龟,谓解去所佩龟印也。” 唐 杜牧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诗:“一壑风烟 阳羡 里,解龟休去路非赊!” 明 唐顺之 《罢病归访王山人含真》诗:“还因解龟后,重问养鷄乡。”

无疑

没有可疑之处,表示非常肯定

确信无疑

春事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沉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峥嵘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筑物的高大耸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请相公平贼后,暂携诸吏上峥嵘。——唐· 韩愈《奉和裴相公东征途经女儿山下作》

(3) 高爽空旷

举目四顾,霜天峥嵘。——唐· 李白《金陵与诸贤送权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西游记》

(5) 卓异,不平凡

元龙( 陈登)本志陋曹吴,豪气峥嵘老不除,—— 苏轼《和刘景文见赠》

相时

观察时机。 汉 贾谊 《新书·立后义》:“夫帝王者,莫不相时而立仪,度务而制事,以驯其时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筑郿大无麦禾臧孙辰告籴于齐新延厩》:“夫国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本,可不相时而轻用其力也哉?” 清 曾国藩 《金陵楚军水师昭忠祠记》:“其他器械财用,选卒校技,凡可得而变革者,正赖后贤相时制宜。”

吾曹

犹我辈;我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吾曹何爱不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杨万里 《次主簿叔乞米韵》:“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从古不应贫。”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吾曹市语,举大数以为言,五金盖五十金云。” 郭沫若 《在欢送志愿军大会上》诗:“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恒胜利属吾曹。”

一身

(1) 全身,浑身

一身正气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个人

孑然一身

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雁渚

指雁常栖息的水中小块陆地。 唐 宋之问 《发藤州》诗:“泛舟依雁渚,投馆听猿鸣。” 宋 吴文英 《绛都春》词:“春来雁渚,弄艷冶、又入垂杨如许。” 金 梦庵 《齐天乐》词:“鸥汀雁渚,记仿佛当年,暗经行处。”

褭丝

亦作“裊丝”。香灰的别称。 明 徐渭 《香烟》诗之五:“阳成罐口飞逃汞,太古坑中刷裊丝。”

系船

泊舟。 唐 韩愈 《量移袁州酬张韶州》诗:“暂欲繫船 韶石 下,上宾 虞舜 整冠裾。” 宋 杨万里 《泊船百花湖登姑苏台》诗之一:“二月尽头三月初,繫船杨柳拂菰蒲。”

异日

(1) 以后的一天或一段时间

留待异日再议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往日;从前

异日情谊,记忆犹新

寄书

传递书信。 北周 庾信 《竹杖赋》:“亲友离絶,妻孥流转; 玉关 寄书, 章臺 留釧。”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 宋 陆游 《箜篌谣寄季长少卿》之二:“寄书何时到, 江 汉 春茫茫。”《水浒传》第三一回:“他知道我杀了 阎婆惜 ,每每寄书来与我,千万教我去寨里住几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忽有客自 东粤 来,寄 陶生 函信。发之,则嘱姊归焉。考其寄书之日,即妻死之日。”

学道

(1).学习道艺,即学习儒家学说,如仁义礼乐之类。《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若 宪 ,贫也,非病也。” 宋 唐庚 《大观四年作诗寄任因命舍弟同赋》:“学道一生凡几化,不因到此始知非。” 明 唐顺之 《万思节以集中无名作诗见贻》之一:“学道频年慕屡空,支离犹堕语言中。”

(2).学习道行。指学仙或学佛。《汉书·张良传》:“廼学道,欲轻举。” 颜师古 注:“道谓仙道。” 宋 苏轼 《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西湖佳话·葛岭仙迹》:“从 左慈 学道,得九丹金液仙经。”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然而出来的题目就因此常常是难题,仍如飞剑一样,非上 武当山 寻师学道之后,决计没法办。”

(3).即学政。《儒林外史》第三回:“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 广东 学道。” 清 蒲松龄 《禳妒咒·入泮》:“酒色养的那脾胃娇,那厌气时文也不待瞧。我的天,学道瞎,真是瞎学道。”《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据了他的学识,与他个学道,绰绰然做得过去,却不肯把学道与他,偏与他个巡道。”参见“ 学政 ”。

时顺

犹顺时。《左传·成公十六年》:“用利而事节,时顺而物成。”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处险夷以解挫,弘忧虞以时顺。”

余寒

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馀的寒气。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一:“涧道餘寒歷氷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宋 陆游 《小舟游西泾度西冈而归》诗:“小雨重三后,餘寒百五前。” 沙汀 《淘金记》十四:“等到早上的余寒退了,寡妇全家人便都从内室里走出来,散坐在太阳下面。”

临分

犹临别。分,分手。 唐 韩愈 《示爽》诗:“临分不汝誑,有路即归田。” 宋 陆游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诗:“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清 钱谦益 《闽中徐存永陈开仲乱后过访各有诗见赠次韵奉答》之二:“最是临分多苦语,相期把卷白云边。”

无尽

无穷尽的

无尽的水源

岂其

(1).犹何必。《诗·陈风·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魴。岂其取妻,必 齐 之 姜 。” 郑玄 笺:“此言何必河之魴然后可食,取其口美而已;何必大国之女然后可妻,亦取贞顺而已。”《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谷口 郑子真 不詘其志,耕於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清 李调元 《勦说·岂其卿》:“岂其卿者,犹云何必卿也。”

(2).犹难道。《左传·昭公三年》:“ 肸 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 杜预 注:“言必不得祀。”《楚辞·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