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咏诗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爱咏诗原文

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
坐倚绳床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

诗词问答

问:爱咏诗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问:爱咏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爱咏诗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答:白居易名句大全

白居易爱咏诗书法欣赏

白居易爱咏诗书法作品欣赏
爱咏诗书法作品

全唐诗

参考注释

辞章

(1)

(2)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3) 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

讽咏

见“ 讽咏 ”。

亦作“ 讽咏 ”。讽诵吟咏。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听诵诗书讽咏之音,不听淫声,不视邪色。” 明 海瑞 《训诸子说》:“圣贤以识真诲人,其説备在方册,踊跃於讽咏,而不能以自已。”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序:“所居东偏小室,设榻帷额中尽书 元亮先生 《饮酒诗》,朝夕讽咏,有会於心,爰用追和,以誌所怀。”

心行

(1).谓心施仁德而不表露于外。《管子·形势》:“见与之交,几於不亲;见哀之役,於不结;见施之德,几於不报;四方所归,心行者也。” 尹知章 注:“心行而不见,则四方归之。”《管子·形势解》:“能心行德,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

(2).佛教语。变动不居之心。心以流行于事相为作用,故称。《法华经·方便品》:“佛知彼心行,故为説大乘。”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坐倚绳牀闲自念,前生应是一诗僧。”

(3).犹品行。《北史·祖珽传》:“ 孝徵 心行虽薄,奇略出人,缓急真可冯仗。”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 仁皇帝 每曰‘某心行不佳’,后竟除平章事,盖 仁皇帝 盛德大度,不念旧恶故也。”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撑达,服色儘奢华,心行更姦猾。”

归依

依附

无所归依的流浪者

一乘

(1).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 郑玄 注:“四矢曰乘。”

(2).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 ,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就是你一乘花轿,还有第二?”

(3).古以方六里为一乘之地。《管子·乘马》:“方六里,一乘之地也;方一里,九夫之田也。”按,方六里,即六里见方,亦即三十六平方里。

佛教语。谓引导教化一切众生成佛的唯一方法或途径。《法华经》首倡此说。乘,指车乘,比喻能载人到达涅槃境界。《法华经·方便品》:“十方佛土之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説。” 唐 玄奘 《谢敕赉经序启》:“搜扬三藏,尽龙宫之所储;研究一乘,穷 鷲岭 之遗旨。” 唐 白居易 《爱咏诗》:“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我国佛教宗派如 华严宗 等对此还有一些说法。参见“ 一乘显性教 ”。

绳床

见“ 绳牀 ”。 一种可以折迭的轻便坐具。以板为之,并用绳穿织而成。又称“胡床”、“交床”。《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迺与弟子 法首 等数人至故泉上,坐绳牀,烧安息香,呪愿数百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至於坐止,咸用绳牀。” 宋 王观国 《学林·绳床》:“绳牀者,以绳贯穿为坐物,即俗谓之交椅之属是也。” 清 杜濬 《为斯上人题》诗:“谁识山僧意,绳牀绘牡丹。” 清 黄宗羲 《陈乾初墓志铭》:“晚得拘挛之疾,不下绳床者十五年。”

前生

佛教中或迷信中指人生的前一辈子

应是

(1).料想是;应当是。 唐 李白 《清平乐》词:“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宋 苏轼 《卜算子·感旧》词:“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明 刘基 《题宋子章效米元晖山水图》诗:“应是前后身,神会造化迹。”《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据此一説,自然应是父亲更重。”

(2).凡是,所有。

诗僧

能作诗的僧人。 唐 皎然 《答权从事德舆书》:“ 灵澈上人 ,足下素识,具文章,挺瓌奇,自 齐 梁 已来诗僧未见其偶。”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贾似道 当国时,一日退居湖山,有一 蜀 僧徘徊於其侧。问之曰:‘你为何僧?’对曰:‘某,诗僧也。’” 苏曼殊 《有怀》诗之二:“多谢 刘三 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二章:“ 齐己 和 贯休 齐名,是 五代 的两个大诗僧。”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