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

作者:释文珦 朝代:宋代

冬日原文

交因贫尽绝,懒与病相兼。
客里朱颜失,吟中白发添。
衲衣冬未补,霜气夜来严。
坐待朝曦上,支离曝短檐。

诗词问答

问:冬日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问:冬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尽绝

绝灭。 宋 司马光 《贤良策》:“今国家修明礼义以切励天下久矣,而退让之风未甚行於朝,争夺之俗未尽絶於野。”《元典章·户部九·立社》:“春首捕除,仍仰更为多方用心,务要尽絶。”《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黄盖 用苦肉计, 闞泽 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释氏却要尽絶事,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

相兼

(1).互相并吞。《史记·李斯列传》:“自 秦穆公 以来, 周 室卑微,诸侯相兼, 关 东为六国, 秦 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2).合并。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遂与同监院 刘巽 ,出俸钱十緡,又於寻常公用卖故纸钱四五十索,相兼使用。”

(3).相同。《后汉书·王符传》:“故四友虽美,能不相兼。” 李贤 注:“《尚书大传》:‘ 孔子 曰:“ 文王 得四臣, 丘 亦得四友。”’谓 回 也为胥附, 赐 也为奔走, 师 也为先后, 由 也为御侮,其能各不同也。”

客里

离乡在外期间。 唐 牟融 《送范启东还京》诗:“客里故人尊酒别,天涯游子弊裘寒。” 宋 刘一止 《洞仙歌·梅》词:“行人怨,角声吹老,叹客里,经春又三年。” 元 姚燧 《次韵时中》:“ 淮南 数日将寒食,客里三春尚腊衣。”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贫中聚散思亲串,客里行藏感岁华。”

朱颜

(1).红润美好的容颜。《楚辞·大招》:“嫮目宜笑,娥眉曼只。容则秀雅,穉朱颜只。” 王夫之 通释:“穉朱颜者,肌肉滑润,如婴穉也。” 南朝 宋 鲍照 《芙蓉赋》:“陋 荆 姬之朱颜,笑 夏 女之光髮。”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雕栏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颜改。”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评》:“ 元卿 年十八第进士,其叔 正叟 贺之云:‘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 清 刘大櫆 《祭吴文肃公文》:“我初见公,公在内阁,皓髮朱颜,笑言磊磊。”

(2).和悦的脸色。表示亲热信任。《汉书·淮阳王刘钦传》:“ 博 自以弃捐,不意大王还意反义,结以朱颜,愿杀身报德。”

(3).美色;美女。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余冠英 注:“朱颜为美色。” 南朝 梁简文帝 《美女篇》:“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七折:“欲觅佳姻,须索放还,强羈留,空絮烦,算除非为觅朱颜,算除非为觅朱颜。” 清 方文 《王抑之招集斋中有赠》诗:“翠幙出朱颜,清謳发皓齿。”

(4).指青春年少。 唐 郎士元 《闻蝉寄友人》诗:“朱颜向华髮,定是几年程。”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诗:“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 元 曾瑞卿 《留鞋记》第一折:“[梅香云]姐姐,你纔一十八岁,慌怎么的![正旦唱]我则怕一去朱颜唤不回,误了我这佳期。” 清 顾炎武 《蓟门送子德归关中》诗:“与子穷年长作客,子非朱颜我头白。”

(5).脸红。形容酒醉的面容。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玄醴染朱颜,但愬杯行迟。” 宋 司马光 《和子华招潞公暑饮》:“闲来高韵浑如鹤,醉里朱颜却变童。”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自古缨冕无丑士,酸寒一洗朱颜酡。”

(6).脸红。羞赧之色。《北齐书·王晞传》:“丞相西閤祭酒 卢思道 谓 晞 曰:‘昨被召朱颜,得不以鱼鸟致怪。’”

白发

白头发

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清平乐》

衲衣

(1).僧衣。《南齐书·张欣泰传》:“ 欣泰 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 唐 贾岛 《崇圣寺斌公房》诗:“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二年》:“ 仁达 欲自立,恐众心未服,以 雪峯寺 僧 卓巖明 素为众所重,乃言:‘此僧目重瞳子,手垂过膝,真天子也。’相与迎之。己亥,立为帝,解去衲衣,被以袞冕,帅将吏北面拜之。” 清 黄景仁 《慈光寺前明郑贵妃赐袈裟歌》:“铜驼荆棘寻常见,何论区区一衲衣。”

(2).代称僧人。 宋 梅尧臣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诗:“野策过寒水,山童护衲衣。” 清 顾炎武 《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愜同心。”

(3).道袍。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傅山父子》:“乱后,梦天帝赐以黄冠衲衣,遂为道士装。”

(4).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 宋 吴淑 《江淮异人录·建康贫者》:“时盛寒,官方施贫者衲衣。见其剧单,以一衲衣与之。辞不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 熙载 尝着衲衣负筐,令门生 舒雅 执手版,乞食诸姬院,以为笑乐。”

霜气

(1).刺骨的寒气。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凉风吹沙砾,霜气何皑皑。”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 钱振伦 注:“稜稜,霜气,严冬之貌。” 唐 孟郊 《秋怀》诗:“霜气入病骨,老人身生冰。” 清 郑燮 《弘量上人精舍》诗:“残月半天霜气重,晓鐘鸡唱满 东湖 。”

(2).喻刚正威肃之气。《南史·陆慧晓传》:“ 王思远 恒如怀冰,暑月亦有霜气。” 唐 孟郊 《投赠张端公》诗:“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宋 苏轼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遗子由》诗之二:“柏臺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璫月向低。”

夜来

(1) 〈方〉∶昨天

(2) 夜里

坐待

坐等

朝曦

(1).早晨的阳光。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 许地山 《暾将出兮东方》:“那时朝曦已射在我们脸上。”

(2).指朝阳,早晨的太阳。 唐 赵彦昭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六龙齐軫御朝曦,双鷁维舟下緑池。”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曝日》:“忍寒东窗底,坐待朝曦上。”《花月痕》第一回:“倏而海水蒸红,天光凝赤,一轮朝曦,腾跃而起,心摇目骇,嘆曰:妙哉日乎,观止矣。”

支离

(1) 分散;残缺;没有条理

支离破碎

(2) 瘦弱;衰弱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