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宪诗二首

作者:刘子翚 朝代:宋代

次韵刘宪诗二首原文

吾宗三凤久心降,一见端如渴饮江。
好客襟怀直绝倒,封侯骨相自耆庞。
知名夙昔惭惊座,袖手雍容笑斲窗。
岂谓诗盟容我辈,哑钟无韵若为撞。

诗词问答

问:次韵刘宪诗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子翚
问:次韵刘宪诗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子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子翚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吾宗

我们的宗族。《左传·僖公五年》:“ 晋 ,吾宗也,岂害我哉?”《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羣 为儿时, 寔 常奇异之,谓宗人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 唐 杜甫 《吾宗》诗:“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三凤

(1). 唐 薛元敬 有文学,少与 薛收 及 收 族兄 德音 齐名,时人谓之“ 河东 三凤”。见《旧唐书·薛元敬传》。 明 李东阳 《林亨大修撰得第四男用旧韵贺之》:“三凤岂须夸 薛氏 ,八龙今已半 荀家 。”

(2). 明 张泰 字 亨父 , 太仓 人; 陆釴 字 鼎仪 , 崑山 人; 陆容 字 文量 ,亦 太仓 人。三人少齐名,号“ 娄东 三凤”。见《明史·文苑传二·张泰》。

心降

犹心服。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自向叨 希畋 珠邱金穴、口讽心降之言,其復家传奥言、身周雄文者乎?” 前蜀 韦庄 《和人岁晏旅舍见寄》:“意合论文后,心降得句初。”

端如

犹端然。庄重貌。 宋 范成大 《大所后堂南窗负暄》诗:“端如拥褐茅檐下,祗欠乌乌击缶歌。”

饮江

(1).向江中喝水。 宋 苏过 《飓风赋》:“断虹饮江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

(2).犹饮河。比喻不慕荣利,隐退自乐。 明 张居正 《奉旨迎母就养谢遣官郊劳疏》:“既以紓瞻云陟屺之怀,奏甘膬以承欢,寧復忆饌鲤饮江之乐,候起居于八座,欣团聚于一堂。”参见“ 饮河 ”。

见“ 饮马长江 ”。

好客

社交上或商业上热诚、大方地接待和款待客人或陌生人

襟怀

胸襟;胸怀;心胸

襟怀坦白

绝倒

前仰后合地大笑

每闻卫玠言,辄叹息绝倒。——《新五代史·晋家人传》

封侯骨

封侯的骨相。《汉书·翟方进传》:“ 蔡父 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送汤朝美司谏自便归金坛》词:“活国手,封侯骨。腾汗漫,排閶闔。待十分做了,诗书勋业。”

耆庞

高年有德者。 清 姚鼐 《袁随园君墓志铭》:“粤有耆庞,才博以丰。”

知名

(1) 出名。声名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 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岸旁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3) 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

夙昔

(1).前夜。《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李善 注引《广雅》:“昔,夜也。”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时,往日。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峯,夙昔栖真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八:“离居日久,病身不能动,求如夙昔相聚讲习之乐,寧可得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

(3).朝夕。《后汉书·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按,《文选》引作“夙夜”。

惊座

见“ 惊坐 ”。

袖手

(1).藏手于袖。表示闲逸的神态。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道士哑然笑曰:‘子诗如是而已乎?’即袖手耸肩,倚北墻坐。”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一折:“没揣的两鬢秋,争如我便修身闲袖手。” 清 曹寅 《贺新郎·又昭序皇和词甚美五迭前韵》词:“此目枫亭闲袖手,瞥一双游刃腾空怕。擣虀具,且高掛。”

(2).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 东海王 越 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 越 府多雋异, 敳 在其中,常自袖手。” 宋 陆游 《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予谢曰:‘吾幸获同舟,公等努力,而予袖手,独不愧于心乎?’” 张天翼 《新生》:“他们不甘心袖手看着自己家乡受糟踏。”

雍容

(1) 形容仪态温文大方

宣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汉书·薛宣传》

雍容有礼

雍容华贵

(2) 舒缓;从容不迫

从车骑,雍容闲雅其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雍容大方

斲窗

亦作“斵窗”。谓文人才拙。典出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阳滔 为中书舍人,促命草制词,令史持门钥他适,无旧本检寻,乃斵窗取得之,时人号为斵窗舍人。” 宋 苏轼 《次韵答密州宋国博》:“斲窗谁赴捄,袖手良优裕。”

诗盟

诗人的盟会。 宋 苏轼 《答仲屯田次韵》:“秋来不见 渼陂 岑,千里诗盟忽重寻。” 宋 陆游 《詹仲信出示卜居诗佳甚作二绝句谢之》之一:“老来万事慵开眼,独喜诗盟不寂寥。”

我辈

我等,我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兴公 作《天台赋》成,以示 范荣期 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范 曰:‘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然每至佳句,輒云:‘应是我辈语。’” 唐 杜甫 《万丈潭》诗:“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若内翰不讳,我辈岂忍独生?”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四》:“这许多事物挤在一处,正如我辈约了 燧人氏 以前的古人,拼开饭店一般,即使竭力调和,也只能煮个半熟。”

哑钟

(1).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旧唐书·张文收传》:“太乐有古钟十二,近代惟用其七,餘有五,俗号哑钟,莫能通者。”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十二律中,唯用七声,其餘五调,谓之哑钟,不用也。”

(2).喻指蕴藏的才识。 唐 黄滔 《上赵起居启》:“若不仰投门舘,虔佇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钟而泯默。”

无韵

不押韵。指诗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五经中多有用韵》:“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 顾亭林 泥於一字祇有一音,遂谓诗有无韵之句,是不然矣。”

若为

(1).怎样;怎样的。《南齐书·高逸传·明僧绍》:“天子若来,居士若为相对?” 唐 萧意 《长门失宠》诗:“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宋 苏轼 《和沉立之留别诗》之二:“试问别来秋几许,春江万斛若为量?” 清 纳兰性德 《浣纱溪》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宁调元 《燕京杂诗》:“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2).怎堪。 唐 王维 《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 衡山 与 洞庭 ,若为秋月听猿声?”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唐 白居易 《重到华阳观旧居》诗:“若为重入 华阳观 ,病鬢愁心四十三。”

(3).怎能。《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隔谷歌一》:“食粮乏尽若为活?救我来!救我来!”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宋 范成大 《燕堂书事》诗:“耳边情话少,笑口若为开?”

(4).倘若。 唐 雍裕之 《江边柳》诗:“若为丝不断,留取繫郎船。” 唐 白居易 《春至》诗:“若为南国春还至,争向东楼日又长。”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