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作者:许景衡 朝代:宋代

端午原文

节序重重过,京华物物新。

安排黍生角,妆点艾为神。

穷巷无来客,他乡有故人。

挥毫非楚些,谁与吊灵均。

诗词问答

问:端午的作者是谁?答:许景衡
问:端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端午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许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许景衡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参考注释

节序

节令,节气;节令的顺序。 南朝 梁 江淹 《谢仆射游览》诗:“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时菊耀巖阿,云霞冠秋岭。”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江 南节序多,文酒屡经过。共踏春江曲,俱唱采菱歌。” 清 纳兰性德 《鹧鸪天》词之一:“惊节序,叹沉浮,穠华如梦水东流。” 李大钊 《青春》:“每更节序,輒动怀思,人事万端,那堪回首,或则幽闺善怨,或则骚客工愁。”

重重

(1) 很多层

重重围住

(2) 许多

矛盾重重

(3) 充满

烦恼重重

京华

国都

誉满京华

物物

各种东西,各种事物

物物各自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一物以与物物争。——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安排

事先规定的程序

生角

戏曲行当中的“生”,通常专指老生

妆点

(1).梳妆打扮。《北史·后妃传下·齐后主冯淑妃》:“城陷十餘步,将士乘势欲入。帝敕且止,召 淑妃 共观之。 淑妃 粧点,不获时至。 周 人以木拒塞,城遂不下。” 元 乔吉 《清江引·笑靥儿》曲:“一团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 * 词话》第四回:“﹝妇人﹞先到楼上,从新粧点,换了一身艷色新衣。”

(2).妆饰点缀。 元 薛昂夫 《端正好·闺怨》套曲:“残红粧点青苔径,又一番春色飘零。” 清 吴伟业 《雕桥庄歌》:“年年细柳与新蒲,粧点溪山入画图。”《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初还只在 西湖 上粧点,既而西边直粧点到 灵隐 、 天竺 ,南边直粧点到 净慈 、 万松岭 ,竟将一个 西湖 团团粧点成花锦世界。”

(3).渲染敷洐。 宋 吕祖谦 《与朱侍讲元晦》:“祭文谨録呈,虽病中语言无次序,然却无一字粧点做造也。”《朱子语类》卷八三:“问: 季札 观乐,如何知得如此之审?曰:此是 左氏 粧点出来,亦自难信。”

(1).装饰,打扮。 南朝 陈后主 《三妇艳词》之二:“小妇初妆点,回眉对月钩。”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五:“呼舆往迎,续报至矣。已而登楼,託以妆点始见。”

(2).谓点缀。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白羊妆点芳草》:“ 午桥庄 小儿坡 ,茂草盈里。 晋公 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妆点。’” 明 高攀龙 《三时记》:“二十一日行,两岸残雪妆点,野色甚佳。”《红楼梦》第二二回:“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3).指修饰文字。 清 黄宗羲 《<山翁禅师文集>序》:“ 山翁 之诗文,亦不免於堆垛妆点。” 清 恭士 《蹇千里传评》:“可见文不在妆点,一涉妆点便拙。”

(4).渲染敷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世间所传幽欢冥会之事,尽出文人妆点,悉属寓言,君乃信以为真哉!”

穷巷

(1).冷僻简陋的小巷。《墨子·号令》:“吏行其部,至里门,正与开门内吏,与行父老之守及穷巷幽间无人之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家乃负郭穷巷,以獘席为门。” 唐 王维 《渭川田家》诗:“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清 方苞 《书<烈妇东鄂氏事略>后》:“穷巷篳门,艰贞苦恨而湮灭无闻者,更不知其几矣。”

(2).犹穷乡。《商君书·更法》:“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陈涉 ﹞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

无来

(1).不知所自来。《鹖冠子· * 》:“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渟心独得,标想千仞。虚以应物,无来不顺。”

(3).没有到来。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他乡

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有故

(1).有变故。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常居则匱於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

(2).有旧交。《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曰:‘君安与 项伯 有故?’ 张良 曰:‘ 秦 时与臣游, 项伯 *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刘三杰扶陛》:“﹝ 刘三杰 ﹞与 韩氏 有故,用为太守。”

挥毫

写毛笔字或作画

此君动辄挥毫于人前

挥毫题字

楚些

《楚辞·招魂》是沿用 楚国 民间流行的招魂词的形式而写成,句尾皆有“些”字。后因以“楚些”指招魂歌,亦泛指 楚 地的乐调或《楚辞》。 唐 牟融 《邵公母》诗:“搔首惊闻 楚 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伤心独有黄堂客,几度临风咏《蓼莪》。” 宋 范成大 《 * 渡江》诗:“伴愁多 楚 些,吟病独 吴 音。” 清 朱锡 《幽梦续影》:“焚香供梅,宜读 陶 诗;垂帘供兰,宜读 楚 些。”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之三:“莫倚 巫阳 歌 楚 些,杜鹃已唤不如归。”

灵均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标签:端午节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