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

作者:李德裕 朝代:唐代

原文

共怜独鹤青霞姿,瀛洲故山归已迟。
仁者焉能效鸷鹗,飞舞自合追长离。
梧桐迥齐鳷鹊观,烟雨屡拂蛟龙旗。
鸿雁冲飙去不尽,寒声晚下天泉池。
顾我蓬莱静无事,玉版宝书藏众瑞。
青编尽以汲冢来,科斗皆从鲁室至。
金门待诏何逍遥,名儒早问张子侨。
王褒轶材晚始入,宫女已能传洞箫。
应令柏台长对户,别来相望独寥寥。

诗词问答

问:《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知早入朝便入集贤…诗赠之》的作者是谁?答:李德裕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李德裕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德裕名句大全

全唐诗:卷475-4

参考注释

独鹤

孤鹤;离群之鹤。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唐 杜甫 《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诗:“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

青霞

(1).犹青云。 南朝 梁武帝 《直石头》诗:“翠壁絳霄际,丹楼青霞上。” 唐 韩愈 《李花赠张十一署》诗:“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2).喻高远。《文选·江淹<恨赋>》:“鬱青霞之奇意,入脩夜之不暘。” 李善 注:“青霞奇意,志意高也。” 清 黄景仁 《送余伯扶之太原序》:“然而抗志青霞,每塌秋风之翅。”

(3).引申指高人雅士。 宋 曾巩 《百花堤》诗:“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

(4).喻隐居;修道。 唐 陈子昂 《暉上人房饯齐少府使入京府序》:“朝廷子入,期富贵于崇朝。林岭吾栖,学神仙而未毕。青霞路絶,朱紱途遥。” 宋 杨万里 《送王监簿民瞻南归》诗:“黄纸苦催得高卧,青霞成癖谁能那。”

(5).引申为隐居、修道之所。 明 宋濂 《哭王架阁辞》:“俟君他日归休,御款段马,候君青霞白水间。”

(6).指佛家的禅房。 清 厉鹗 《同筠谷太虚上人游花坞诸精舍·精进林》诗:“敷坐是何处,苍雪围青霞。”

瀛洲

亦作“ 瀛州 ”。1.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 渤海 之东,不知几亿万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舆 ,二曰 员嶠 ,三曰 方壶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莱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莱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 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林游学》:“ 瀛洲 同泛济川船,伊吾共仗屠龙剑。”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狱中赠邹容》诗:“ 邹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诗》:“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龄 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流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典籍。又命 阎立本 画像, 褚亮 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事见《新唐书·褚亮传》。后来的诗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归思》诗之二:“四十为郎非不偶,况曾提笔直 瀛州 。”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朝登 瀛洲 ,暮赐莲炬。”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衅开马市英魂恨,庙焕 瀛洲 俎豆香。”参见“ 登瀛洲 ”。

故山

旧山。喻家乡。 汉 应瑒 《别诗》之一:“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一:“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鶯声似故山。” 宋 秦观 《吕与叔挽章》之一:“追惟献岁发春间,和我新诗忆故山。” 凌景坚 《寄十眉》诗:“应被故山猿鹤笑,我偏无计渡 汾 南。”

仁者

(1).有德行的人。《左传·定公四年》:“《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御。’唯仁者能之。”《论语·子罕》:“ 子 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墨子·节葬》:“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南史·孔灵符传》:“夫题里逆心而仁者不入。”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师》诗:“仁者虽无敌,王师尚有征。”

(2).有恩情的人。《礼记·丧服四制》:“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焉。” 郑玄 注:“仁,有恩者也。” 孔颖达 疏:“孝子居丧,性有仁恩则居丧思慕,可以观其知爱亲也,若不爱亲,则非仁恩也。”

(3).佛教语。对人的尊称。《大日经疏》卷四:“梵音尔儞,名为仁者。”《法华经·序品》:“四众龙神,瞻察仁者。”

鸷鹗

(1).凶猛的鱼鹰。 唐 李白 《望鹦鹉洲怀祢衡》诗:“鷙鶚逐孤凤,千春伤我情。”

(2).形容悍勇。 唐 吴少微 《和崔侍御日用游开化寺阁》:“左宪多才雄,故人尤鷙鶚。”

飞舞

在空中飞着舞动

海燕在黑色的海面上高傲地飞翔

自合

(1).自应;本该。 宋 陆游 《落梅》诗之二:“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明 刘基 《孤儿行》:“人生一世为弟兄,同根自合同枯荣。”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之四:“ 倢伃 怨较 昭君 怨,自合清才让 令嫻 。”

(2).自然契合。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

长离

(1).即凤。古代传说中的灵鸟。一说为神名。《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左 玄冥 而在 黔雷 兮,前长离而后矞皇。” 颜师古 注“长离,灵鸟也。 服虔 曰:‘皆神名也。’”《后汉书·张衡传》:“前长离使拂羽兮,委水衡乎玄冥。” 李贤 注:“长离,即凤也。”后用以比喻才德出众之人。《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婉婉长离,凌江而翔,长离云谁,咨尔 陆生 。” 李善 注:“长离,喻 机 ( 陆机 )也。”《旧唐书·薛元敬传》:“﹝ 元敬 ﹞少与 收 及 收 族兄 德音 齐名,时人谓之‘ 河东 三凤’。 收 为长离, 德音 为鸑鷟, 元敬 以年最小为鵷雏。”

(2).琴名。 前蜀 贯休 《送杨秀才》诗:“抚长离,坎答鼓。 花姑 吹簫, 弄玉 起舞。”

梧桐

一种落叶乔木,长柄叶呈掌状分裂,开黄绿色单性花。木材质轻而坚韧,可制乐器等。种子可食,亦可榨油

左右种梧桐。——《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鳷鹊

(1).传说中的异鸟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章帝 永寧 元年, 条支国 来贡异瑞。有鸟名鳷鹊,形高七尺,解人语。其国太平,则鳷鹊羣翔。”

(2).指喜鹊。 清 李慈铭 《蓬莱驿》:“看他额黄稀,眉青锁,粉痕疏,脣褪猩朱,只忆着填桥鳷鹊待黄姑。”

(3). 汉 宫观名。在 长安 甘泉宫 外。 汉武帝 建元 中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过 鳷鹊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此四观, 武帝 建元 中作,在 云阳 甘泉宫 外。” 南朝 齐 谢朓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金波丽 鳷鹊 ,玉绳低 建章 。” 元 耶律楚材 《和张敏之诗·读唐史有感复继张敏之韵》:“灯烛暉 鳷鹊 ,丝簧沸 建章 。”

(4). 南朝 楼阁名。在 江苏 南京 。 南朝 梁 吴均 《与柳恽相赠答》诗之一:“日映 昆明 水,春生 鳷鹊楼 。”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四:“春风试暖 昭阳殿 ,明月还过 鳷鹊楼 。” 王琦 注:“ 吴均 诗:春生 鳷鹊楼 。是皆谓 金陵 之 昭阳殿 , 鳷鹊楼 也。旧註以为在 长安 者,非是。” 宋 范成大 《己丑中秋寓宿玉堂》诗:“ 鳷鹊楼 栏浮瑞气, 凤凰城 闕带新凉。”

烟雨

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烟雨空ň。——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蛟龙

传说中能使洪水泛滥的一种龙

鸿雁

一种鸟( Anser cygnoides ),羽毛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间有蹼。吃植物的种子,也吃鱼和虫。群居在水边,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

冲飙

亦作“ 衝飇 ”。亦作“ 衝颷 ”。急风;暴风。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衝飆倾山,而不能效力於拔毫;火鑠金石,而不能耀烈以起溼。” 北周 王褒 《送观宁侯葬》诗:“衝飇摇桓榦,烈火壮曾崑。” 唐 王勃 《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衝颷荡岳,寧移忍地之灵;烈火焚山,不挠坚林之色。” 宋 杨万里 《海鰌赋》:“於是海鰌交驰,搅西蹂东,江水皆沸,天色改容,衝飆为之扬沙,秋日为之退红。” 清 吴伟业 《松鼠》诗:“衝颷飘頽瓦,坏墙丛废棘。”

不尽

(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寒声

(1).寒冬的声响,如风声、雨声、鸟鸣声等。 唐 朱邺 《扶桑赋》:“巨影倒空而漠漠,寒声吹夜以颾颾。” 宋 杨万里 《霰》诗:“寒声带雨山难白,冷气侵人火失红。” 清 袁枚 《赤壁》诗:“我来不共吹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2).凄凉的声音。 唐 皎然 《陇头水》诗之一:“ 陇头 水欲絶, 陇 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唐 高适 《燕歌行》:“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天泉

(1).星名。《史记·天官书》:“困敦岁:岁阴在子,星居卯。以十一月与氐、房、心晨出,曰天泉。玄色甚明。”

(2).池名,也称“天渊”。有二:一在 洛阳 东,为 晋 人游宴之地。《初学记》卷四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华林园 中千金堤,作两铜龙,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 。”又引 晋 戴延之 《西征记》:“ 天泉 之南,有东西沟,承御沟水。水之南有 积石坛 ,云三月三日御坐流杯之处。”一在 江宁 ,为 南朝 宋 元嘉 年间造。 唐 柳宗元 《为王京兆贺嘉莲表》:“香激大王之风,影耀 天泉 之水。”按,《宋书·符瑞志下》:“ 元嘉 二十一年六月丙午, 华林园 天渊池 二莲同榦,园丞 陈袭祖 以闻。” 柳 表所云 天泉 ,即此 天渊池 。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无事

(1).没有变故。多指没有战事、灾异等。《礼记·王制》:“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 郑玄 注:“事谓征伐。”《史记·平準书》:“ 汉 兴七十餘年之间,国家无事。”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契丹》:“自此边境去矢石之忧,天下无事,百姓和乐。” 明 陈子龙 《议财用》:“若云多事,则自古亦无无事之国也。”

(2).指无为。道家主张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史记·苏秦列传》:“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图》诗:“道人本无事,何苦尘中为?”

(3).无所事事。《孟子·滕文公下》:“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史记·张仪列传》:“ 陈軫 曰:‘公何好饮?’ 犀首 曰:‘无事也。’”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学堂日无事,驱马适所愿。” 宋 辛弃疾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词:“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4).无须;没有必要。《后汉书·臧洪传》:“ 洪 於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破,将妻子出。” 明 刘基 《题枯木图》诗:“白髮死枕席,无事伤其躬。” 清 纳兰性德 《梦江南》词:“ 江 南好,何处异京华?香散翠帘多在水,緑残红叶胜於花,无事避风沙。”

(5).无端;没有缘故。《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 北周 庾信 《杨柳歌》:“定是 怀王 作计悮,无事翻覆用 张仪 。” 宋 范成大 《江安道中》诗:“威名功业吾何有?无事飘飘犯百蛮。”

玉版

亦作“ 玉板 ”。1.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亦泛指珍贵的典籍。《韩非子·喻老》:“ 周 有玉版, 紂 令 胶鬲 索之, 文王 不予; 费仲 来求,因予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刻玉版以为文字。”

(2).特指上有图形或文字,象征祥瑞、盛德或预示休咎的玉片。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帝 尧 在位,盛德光洽, 河 洛 之滨,得玉版方尺,图天地之形。”《晋书·慕容儁载记》:“初, 石季龙 使人探策於 华山 ,得玉版,文曰:‘岁在申酉,不絶如綫。岁在壬子,真人乃见。’及此, 燕 人咸以为 儁 之应也。” 唐 李商隐 《为河南卢尹贺上尊号表》:“至化潜融,事光於玉版,元机独运,理溢於瑶编。”

(3).一种光洁坚致的宣纸。 宋 苏轼 《孙莘老寄墨四首》诗:“谿石琢马肝, 剡 藤开玉版。” 元 朱庭玉 《行香子·寄情》曲:“会语应难,修书问候,铺玉版写银钩,寄与娇羞。”《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原来一个 唐六如 的‘地狱变相图’的手卷……上面贴着旧 宣州 玉版的衬纸。”参见“ 玉版纸 ”。

(4).笋的别名。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 苏軾 ﹞尝要 刘器之 同参玉版和尚……至 廉泉寺 烧笋而食, 器之 觉笋味胜,问此笋何名, 东坡 曰:‘即玉版也。此老师善説法,要能令人得禪悦之味。’于是 器之 乃悟其戏。” 宋 陆游 《村舍小酌》诗:“玉版烹雪笋,金苞擘双柑。” 清 汪懋麟 《张杞园自安丘来访赋四诗为赠》之四:“饱尝玉版惊雷笋,细斫银丝出水鳞。”

(5).鳣的别名。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二:“鱣,黄鱼,口在頷下,无鳞,长鼻软骨,俗谓玉板,长二三丈, 江 东呼为黄鱼。” 清 方文 《品鱼四十首·鳣》:“玉版浸金膏,允为盘中最。”参见“ 玉版鱼 ”。

(6).美称击节的拍板。 明 陈海樵 《锦缠道·惜别》曲:“殢 * 荡秋波含情两眸,哄 * 绽樱桃生香小口,玉板按鶯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红牙玉板;怜尔妾命薄,独支永夜寒更。”

(7).喻冰块。 宋 范成大 《爱雪歌》:“长篙斲冰阴火迸,玉板破碎凝不流。”

宝书

(1).指 周 代的官修的史书。《公羊传经传解诂·隐公第一》 唐 徐彦 疏:“昔 孔子 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义,使 子夏 等十四人求 周 史记,得百二十国宝书…… 周 史而言宝书者,宝者保也,以其可世世传保以为戒,故云宝书。”

(2).泛指珍贵的书籍。 唐 李白 《猛虎行》:“宝书长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 宋 黄庭坚 《双井茶送子瞻》诗:“人间风月不到处,天上王堂森宝书。”

(3).用为谑称。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对于这类宝书,却从不敢作非分之想。”

(4).指佛教经典。 南朝 梁 江淹 《休上人怨别》诗:“宝书为君掩,瑶琴詎能开。” 唐 刘禹锡 《送深法师游南岳》诗:“飞锡无定所,宝书留旧房。” 宋 苏轼 《宿圆通禅院》诗:“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5).皇帝的玺书。《新唐书·车服志》:“ 天宝 初,改璽书为宝书。”《新唐书·李栖筠传》:“军国大事以宝书易墨詔。”

(6).珍贵的书信或书法。 唐 温庭筠 《春日》诗:“宝书无寄处,香轂有来期。” 元 张翥 《题李早女真三马扇头》诗:“宝书玉轴充内府,时以 李早 当 龙眠 。”

青编

(1).即青丝简编。 唐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诗:“青编尽以 汲冢 来,科斗皆从 鲁室 至。”参见“ 青丝简编 ”。

(2).借指史籍。 南朝 梁简文帝 《长沙宣武王北凉州庙碑》:“功书緑字,事烛青编。” 宋 陆游 《读史有感》诗:“读尽青编窗日晚,一樽聊復吊兴亡。”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 永贞 求旧空黄土, 元祐 青编照千古。”

(3).泛指书籍。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粉指印青编》:“ 徐州 尚书妓女多涉猎。人有借其书者,往往粉指痕并印於青编。” 宋 王禹偁 《馆中春值偶题》诗:“春风老尽诗情淡,翻卷青编独绕廊。”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昔年薰香染翰,粉印青编;今日滴血濡毫,綃封红泪。”

汲冢

(1).指 晋 不準 所盗发之古冢。墓在 汲郡 ,故称。参见“ 汲冢书 ”。

(2).借指汲冢书。 唐 骆宾王 《早秋出塞寄东台详正学士》诗:“ 汲 冢寧详蠹, 秦 牢詎辨冤。”

科斗

(1).蝌蚪。蛙或蟾蜍的幼体。《庄子·秋水》:“还虷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陆德明 释文:“科斗,虾蟇子也。” 唐 韩愈 《峡石西泉》诗:“闻説旱时求得雨,秖疑科斗是蛟龙。” 宋 梅尧臣 《初闻蛙》诗:“何时科斗生,草根已吐牙。” 鲁迅 《呐喊·鸭的喜剧》:“科斗成群结队的在水里面游泳; 爱罗先珂君 也常常踱来访他们。”

(2).指科斗文字。 唐 韩愈 《科斗书后记》:“於 汴州 识 开封 令 服之 者, 阳冰 子,授余以其家科斗《孝经》, 卫宏 《官书》,两部合一卷。”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固 步覘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又非梵书。” 宋 陈师道 《观兖文忠公家六一堂图书》诗:“庙器刻科斗,寳樽播华虫。”

(3).指古文经籍。 唐 刘言史 《放萤怨》诗:“架中科斗万餘卷,一字千回重照见。”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 子由 尝跋 东坡 遗稿云……科斗藏壁间,见者空叹惊。废兴自有时,诗书付 西京 。”

(4).指科斗形营帐。 唐 崔湜 《大漠行》:“科斗连营 太原 道,鱼丽合阵 武威 川。”

鲁室

指 孔子 宅室。 唐 李德裕 《雨中访王侍御》诗:“青编尽以 汲冢 来,科斗皆从 鲁 室至。”参见“ 鲁壁 ”。

金门

(1).见“ 金马门 ”。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待诏

(1).等待诏命。《文选·扬雄<甘泉赋>序》:“ 孝成帝 时,客有荐 雄 文似 相如 者……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 张铣 注:“待詔,待天子命也。”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明经思待詔,学剑觅封侯。” 清 惠士奇 《送蒋树存之官馀庆》诗:“待詔吾留 金马门 ,修书君上 南薰殿 。”

(2).官名。 汉 代徵士未有正官者,均待诏公车,其特异者待诏 金马门 ,备顾问,后遂以待诏为官名。《汉书·王莽传中》:“ 莽 诛灭待詔,而封告者。” 唐 有翰林待诏,负责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等事。后改为翰林供奉。 明 清 翰林院属官有待诏,秩从九品,掌校对章疏文史,为低级事务官。

(3).待命供奉内廷的人。 唐 代不仅文词经学之士,即医卜技术之流,亦供直于内廷别院,以待诏命。因有医待诏、画待诏等名称。 宋 元 时对手艺工匠尊称为待诏,本此。《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裱褙铺里﹞ 璩待詔 问:‘府干有何见諭?’虞候道:‘无甚事,閒问则个。’”《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走到铁匠铺门前看时,见三个人打铁。 智深 道:‘兀那待詔,有好钢铁么?’”《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看那娘子,正与浇蜡烛待詔説话。”

(4).旧时农村里称理发师为“待詔”。 李劼人 《 * 》第一部第二章:“ 楚用 几个人早都交卷完毕,在理发室找待诏梳了发辫。”

逍遥

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子侨

即 王子侨 。神话人物。据《楚辞·天问》 王逸 注, 崔文子 学仙于 王子侨 , 子侨 曾化为白蜺,持药与 崔文子 , 文子 惊怪,引戈击中白蜺,药堕地,乃 子侨 之尸。 文子 取尸覆于筐内,须臾化为大鸟飞去。一说与 王子乔 同为一人。 汉 刘向 《九叹·惜贤》:“驱 子侨 之犇走兮, 申徒狄 之赴渊。”

轶材

亦作“ 軼才 ”。1.超群。 汉 司马相如 《上书谏猎》:“卒然遇軼才之兽,骇不存之地。”

(2).谓卓越的才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集雕篆之軼材,发綺縠之高喻。” 清 陈培脉 《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軼才真旷世,伟貌逈殊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二篇:“ 松龄 字 留仙 ,号 柳泉 , 山东 淄川 人,幼有軼才,老而不达。”

宫女

在皇宫中服役的女子

洞箫

箫,因不用蜡蜜封底而得名

应令

(1).响应诏令。《汉书·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今万家之县,云无应令,岂实人情?是吏举贤之道未备也。”

(2). 魏 晋 以来应皇太子之命而和的诗文。 晋 王濬 有《祖德应令》, 南朝 梁 萧纪 有《和湘东王夜梦应令》, 唐 贾曾 有《奉和春日出苑瞩目应令》。参见“ 应教 ”。

柏台

(1).御史台的别称。 汉 御史府中列植柏树,常有野鸟数千栖其上。事见《汉书·朱博传》。后因以柏台称御史台。 清 时亦称按察使(臬台)为柏台。 唐 宋之问 《和姚给事寓直之作》:“柏臺迁鸟茂,兰署得人芳。” 宋 陆游 《贺蒋尚书出知婺州启》:“未移桑荫之淹,入总柏臺之峻。” 清 赵翼 《芷塘南回谒我于扬州喜赠》诗:“改官柏臺笔如帚,白简威声震朝右。”参阅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辨》。

(2). 柏梁台 的省称。 南朝 梁 江淹 《奏记南徐州新安王》:“ 齐 石即抚,无待 巴 人之唱; 柏臺 已构,寧俟不才之。” 唐 李峤 《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今日联章处,犹疑上 柏臺 。”

别来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相望

互相对望

雕栏相望焉。——《虞初新志·魏学洢·核舟记》

邻国相望。——《史记·货殖列传》

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东西相望。——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寥寥

(1).空虚貌。《吕氏春秋· * 》:“俗主亏情,故每动为亡败,耳不可赡,目不可厌,口不可满,身尽府种,筋骨沉滞,血脉壅塞,九窍寥寥,曲失其宜。” 高诱 注:“极三关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窍皆寥寥然虚。”《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谢混《游览》>》:“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注:“《庄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虚也。’” 宋 曾巩 《将之江淛遂书怀别》诗:“功名竟安在,富贵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中:“自从辞君亲,久不为是役。落落无为乡,寥寥不齐邑。伊谁与为礼,见此孤立石。”

(2).寂寞;孤单。 唐 宋之问 《温泉庄卧疾寄杨七炯》诗:“移疾卧兹岭,寥寥倦幽独。” 明 梁辰鱼 《瓦盆儿·立秋夜悼亡》套曲:“听落叶,小窗敲,怎禁他云房独掩夜寥寥。空赢得泪痕浓,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寥寥 蒋生 径,赖有 羊 与 求 。闻君妙方术,久疾应手瘳。”

(3).形容数量少。 唐 权德舆 《舟行见月》诗:“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两三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古今当其任者,盖寥寥可数。” 清 赵翼 《舟行》诗:“知有烟村缘水湾,寥寥一犬吠柴关。” 巴金 《利娜》:“无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庄。”

(4).广阔;空旷。 三国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魏书·术艺传·张渊》:“恢恢太虚,寥寥帝庭,五座并设,爰集神灵。”注:“恢恢、寥寥,皆广大清虚之貌。” 金 王若虚 《哀雁词》:“鸟之远害,宜莫如鸿,浩浩长风,寥寥远空,邈乎冥濛,去万里而无穷。” 清 周亮工 《与黄济叔论印章书》:“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来,其 朱修能 乎?”

(5).雄劲;清越。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雄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唐 姚合 《过无可上人院》诗:“寥寥听不尽,孤磬与疏钟。”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力士 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其声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