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

作者:赵师侠 朝代:宋代

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原文

沙畔路。
记得旧时行处。
蔼蔼疏烟迷远树。
野航横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
照眼一川鸥鹭。
家在清江江上住。
水流愁不去。

诗词问答

问: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的作者是谁?答:赵师侠
问: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赵师侠的名句有哪些?答:赵师侠名句大全

赵师侠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书法欣赏

赵师侠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书法作品欣赏
谒金门 耽冈迓陆尉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记得

想得起来;没有忘记

一切都还记得

旧时

过去的时候;从前;昔时

著我旧时裳。——《乐府诗集·陌上桑》

旧时茅店社林边。——宋· 辛弃疾《西江月》

旧时栏楯。——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行处

(1).随处;到处。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元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处有,綵笔生花梦境熟。” 清 孙枝蔚 《雨》诗:“浮生怜物态,行处触长吟。”

(2).走过的地方。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 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

蔼蔼

(1) 形容草木茂盛

丛林蔼蔼

(2) 众多的样子

峨峨高门内,蔼蔼皆王侯。——左思《咏史》

(3) 暗淡或幽暗的样子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司马相如《长门赋》

疏烟

亦作“踈烟”。谓香火冷落。 清 然修 《金山》诗:“ 蘄王 有庙踈烟冷, 郭璞 无坟乱石多。”

野航

指农家小船。 唐 杜甫 《南邻》诗:“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元 王祯 《农书》卷十七:“野航,田家小渡舟也。或谓之舴艋,谓形如蚱蜢,因以名之。” 清 赵翼 《年初偕同乡诸公艤舟亭探春半年间瀛坡稚存相继下世今日重游不胜存殁之感》诗:“曾联步屐探春光,今日重来泊野航。”

照眼

光亮耀眼;晃眼;强光刺眼

什么东西这么照眼?

一川

(1).一条河流。《汉书·沟洫志》:“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赣水》:“ 豫章水 出 赣县 西南而北入 江 ,盖控引众流,总成一川。”

(2).一片平川;满地。多用于形容自然景色。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一:“平地一川稳,高山四面同。” 宋 贺铸 《青玉案》词:“试问閒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元 赵显宏 《满庭芳·耕》曲:“耕田看书,一川禾黍,四壁桑榆, * 也有欢娱处,莫説其餘。”

清江

(1).水色清澄的江。 南朝 梁 何逊 《初发新林》诗:“鐃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唐 王昌龄 《送窦七》诗:“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2).古 夷水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 夷水 即 佷山 清江 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 人见其澄清,因名 清江 也。”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水流

(1) 泛指江、河

湖泊星罗棋布,水流纵横交错

(2) 水的流动

(3) 流动着的水

水流湍急

水流畅通

诗文赏析


“耽冈”,恐是地名;有人说 ,地在江西吉安城南,下临赣江。作者赵师侠,号坦庵,南宋孝宗时期的著名词人 ,有人夸赞他描绘风景,描写自然形态,都很精巧细致。又称赞他的词能够写得清新平淡。从上面这首词来看,他的写景本领确是高超的,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在“清新平淡”之中,寄寓着浓浓情意。
起首从山冈上的沙路写起 。“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 ”,已伏有“怀旧”心理,可能作者与友人当年即曾同行此路。以下四句展开写景,清新可喜,淡雅如画。放眼而望,但见疏烟密雾,笼罩远树,却看不到友人的来影;而沙外水边,只有一二小舟,落寞地横卧在冷寂的水面之上。唐人韦应物的名篇《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本词中某些意境,据推测即来源于韦诗,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盼友不至的寂寥心境。“竹里疏花梅吐 ,照眼一川鸥鹭”则另换了两个“镜头 ”。前句脱胎于苏轼《和秦太虚梅花》诗“竹外一枝斜更好” 。写时令已至早春,梅花吐蕾,风物可喜;后句言河中的鸥鹭,在春光下闪耀着令人眼花瞭乱的白色 ,亦令人感到“春江水暖”。但是这两个“镜头”所引起的心理快感只是暂时和一闪而过的:因为自然界既永是这般冬去春来、节序转换,而人生呢,却又在这悄悄的“量变”中消磨了多少时光。
因此前已怀藏的“怀旧”心理,便和现今由春日景物所引起的淡淡的人生枨触,一时交集为一种复杂难言的愁绪 。“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两句,便轻轻一转,折到本词的主题——离愁上去。原来,作者家居清江(其《浣溪沙》词有云 :“清江江上是吾家”),因而面对赣江之水,便触发了思乡的满怀离愁,引出了“水流愁不去”的浩叹。行文至此,前文“疏烟迷远树,野航横不渡”中所含之愁闷心绪,由竹里疏梅 、水边鸥鹭所“对照”而生的人生寂寥感,都一齐交集成为“一江春水向东流”式的“感情形象”而凸现在读者眼前 。“记得旧时行处”与“水流愁不去 ”,终于前后呼应地点明了词中那幅看似清淡雅丽的“山水画”后所怀藏的浓挚愁情。
总之,全词写得十分清淡,而清淡之下却藏着浓浓的诚挚的离愁别情。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