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

作者:鲍溶 朝代:唐代

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原文

征人歌古曲,携手上河梁。李陵死别处,杳杳玄冥乡。
忆昔从此路,连年征鬼方。久行迷汉历,三洗毡衣裳。
百战身且在,微功信难忘。远承云台议,非势孰敢当。
落日吊李广,白身过河阳。闲弓失月影,劳剑无龙光。
去日始束发,今来发成霜。虚名乃闲事,生见父母乡。
掩抑大风歌,裴回少年场。诚哉古人言,鸟尽良弓藏。

诗词问答

问: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的作者是谁?答:鲍溶
问: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鲍溶的名句有哪些?答:鲍溶名句大全

鲍溶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书法欣赏

鲍溶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书法作品欣赏
相和歌辞。苦哉远征人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征人

(1).远行的人。 晋 陶潜 《答庞参军》诗:“勗哉征人,在始思终。” 宋 楼钥 《荆坑道中》诗:“古涧随山转,征人趁水行。” 明 杨慎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元》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鲁迅 《赠日本歌人》诗:“ 春江 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

(2).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劲鋭望尘而冰泮,征人倒戈而奔北。” 唐 苏拯 《古塞下》诗:“血染长城沙,马踏征人骨。” 明 高启 《春日言怀》诗:“征人新战殁,饮恨沉黄泥。” 陈毅 《东征初抵高淳》诗:“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 高淳 。”

(3). 唐 代亦专指临时招募的兵士。《唐律·擅兴》:“诸拣点卫士(征人亦同)取舍不平者,一人杖七十,三人加一等,罪止徒三年。” 长孙无忌 疏议:“征人谓非卫士,临时募行者。”

携手

手拉手

携手并肩

河梁

(1).桥梁。《列子·说符》:“ 孔子 自 卫 反 鲁 ,息驾乎河梁而观焉。”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南津有絶济,北渚无河梁。”

(2).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后因以“河梁”借指送别之地。 南朝 齐 王融 《别萧谘议》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宋 叶适 《送宋知录》诗:“与子比邻计未疎,河梁新驾月明初。”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送别临河梁,暮凉怯綃縠。”

别处

另外的地方

你最好到别处去走走

杳杳

(1).昏暗貌。《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宋 欧阳修 《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

(2).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 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 唐 柳宗元 《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3).犹渺茫。 唐 许浑 《韶州驿楼宴罢》诗:“簷外千帆背夕阳,归心杳杳鬢苍苍。”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鲁迅 《书信集·致李霁野》:“我现在正在整理《小约翰》的译稿,至快须下月初头才完,倘一间断,就难免因此放下,再开手就杳杳无期了。”

(4).犹隐约,依稀。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其曲楚楚动人,杳杳在耳。” 宋 苏轼 《伏波将军庙碑》:“自 徐闻 渡海适 朱崖 ,南望连山,若有若无,杳杳一髮耳。”《天雨花》第一回:“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

冥乡

指阴间。 唐 鲍溶 《苦哉远征人》诗:“ 李陵 死别处,窅杳去冥乡。”去,一本作“ 玄 ”。《再生缘》第二六回:“进退两难愁杀我,到不如,青锋一剑赴冥乡。”

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连年

连续许多年同一种情况

连年兵荒马乱

鬼方

(1).上古种族名。为 殷 周 西北境强敌。《易·既济》:“ 高宗 伐 鬼方 ,三年克之。”《诗·大雅·荡》:“内奰于中国,覃及 鬼方 。” 毛 传:“ 鬼方 ,远方也。” 朱熹 集传:“ 鬼方 ,远夷之国也。”参阅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易》、 王国维 《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2).泛指边远之地的少数民族。《文选·扬雄<赵充国颂>》:“遂克西戎,还师于京; 鬼方 宾服,罔有不庭。” 李善 注:“《世本》注曰:‘ 鬼方 ,於 汉 则 先零戎 是也。’”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诗:“恭凭神武策,远御 鬼方 人。” 清 赵翼 《苗人》诗:“莫笑 鬼方 陋,淳如 怀 葛 民。”

行迷

走入迷途。《楚辞·离骚》:“回朕车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苦 邯郸 之难步,庶行迷之易痊。”

衣裳

衣服的通称

身上衣裳。——唐· 白居易《卖炭翁》

与衣裳。——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振衣裳。——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百战

多次作战。《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 綝 手擒贼帅 李羌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九:“几抛云髻恨金墉,泪洗花颜百战中。” 宋 王安石 《乌江亭》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超勇亲王》:“王阵擒贼首二,皆百战渠魁,贼帅 小策零 堕骑,裸身跨白驼遁。”

微功

细小的功劳。常用作谦词。《后汉书·班超传》:“ 超 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庶立毫氂,微功自赎。危躯授命,知足免戾。”《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太祖 遂为 魏公 矣” 裴松之 注引《献帝春秋》:“吾以微功见録,位为宰相。”

难忘

(1) 无法忘记

难忘的时刻

(2) 永远留在脑海里

一个具有政治胆识的难忘行动

(3) 值得记忆的

难忘的岁月

承云

(1).传说为 黄帝 乐曲。《竹书纪年》卷上:“二十一年,作《承云》之乐。”《楚辞·远游》:“张乐《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王逸 注:“《承云》即《云门》, 黄帝 乐也。”《淮南子·齐俗训》:“《咸池》、《承云》、《九韶》、《六英》,人之所乐也。”

(2).衣领。 元 龙辅 《女红馀志》卷上:“承云,衣领也。昔 姚梦兰 赠 东阳 以领边绣,脚下履。领边绣即承云也。”

敢当

敢于承当责任

敢当大任

不敢当

落日

夕阳

白身

(1).白色的身躯。

(2).光身;赤身。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段公子》:“二更后,月明如昼,砌虫唧唧,夜气清凉,闻院内履声藉藉。公子白身起,穴窗外窥,隐隐见一少男一 * ,对坐花臺畔。”

(3).即白身人。 唐 徐凝 《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诗:“一生所遇唯 元 白 ,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壬:“ 令狐楚 为 桂府 白身判官,七八年奏官不下。” 元 张可久 《柳营曲·又答》曲:“念我白身,误却青春。” 明 王錂 《寻亲记·报捷》:“知他有着荷衣分,知他是依旧白身。”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白身》:“ 唐 时节度幕职多自辟署,歷久乃奏官於朝。白身者,所谓版授,未通朝籍。”参见“ 白身人 ”。

(4).特指罢官者的身份。 清 钱谦益 《召对文华殿旋奉严旨革职待罪感恩述事》诗之四:“碁局方阑睡正浓,白身仍作旧 吴 儂。”

河阳

古地名,在现在河南省孟县西

月影

(1).映于水中或隐约于云间的月亮影子。亦指月亮。《三辅黄图·池沼》:“ 影蛾池 , 武帝 凿池以翫月,其旁起 望鵠臺 ,以眺月影入池中,使宫人乘舟弄月影,名 影蛾池 ,亦曰 眺蟾宫 。” 唐 杨师道 《奉和咏弓》:“霜重麟胶劲,风高月影圆。”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引 明 俞鸣玉 诗:“中宵映雪读《离骚》,坐待虚窗月影高。”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2).月光。 北齐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风音响北牖,月影度南端。”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月影半牀黑,虫声幽草移。” 宋 陆游 《霜月》诗:“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 崔玄微 ﹞乘着月色,独步花丛中,忽见月影下,一青衣冉冉而来。”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龙光

(1).龙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寻常的光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峨峨 南岳 ,烈烈离明,寔敷儁乂,君子似生,惟此君子,作 汉 之英,德为龙光,声化鹤鸣。” 唐 皮日休 《吴中苦雨》诗:“龙光倏闪照,虯角搊琤触。”

(2).指发生不同寻常的光辉。《梁书·陆倕传》:“还伊人而世载,并三骏而龙光。”

(3).天子气,瑞气。 蔡东藩 《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一回:“ 裕 ( 刘裕 )微笑道:‘此刻龙光尚在否?’”

(4).非凡的风采,神采。《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 高彪 ﹞乃遗 融 ( 马融 )书曰:‘承服风问,从来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敍腹心之愿。’” 明 吴承恩 《贺金秋泉翁媪障词引》:“日近灵椿,接龙光於瑞桂;露指慈竹,籍凤采於崇兰。”

(5).特指皇帝的风采。 清 唐孙华 《伏闻上从学士》诗之三:“忆从便殿覲龙光,咫尺青蒲近御牀。”

(6).指才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 博陵 崔州平 , 潁川 徐庶 元直 ,与 亮 友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沉翳哉!”《隋书·文学传序》:“ 范阳 卢思道 、 安平 李德林 、 河东 薛道衡 ……或鹰扬 河 朔,或独步 汉 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

(7).喻指有才华者。《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 翻 弟 跃 、 河东 裴敬宪 、弟 庄伯 ……雕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8).宝剑的光芒。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明 王錂 《春芜记·说剑》:“萧萧永夜悲鸣也,怕龙光渐尔消灭。”亦借指宝剑。 明 何景明 《赠别孟望之》诗之四:“龙光久未试,姑以持赠君。”

(9).皇帝给予的恩宠,荣光。龙,通“ 宠 ”。语本《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 传:“龙,宠也。” 郑玄 笺:“‘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初学记》卷二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谢为东宫奉经启》:“推择而举,尚多髦俊,龙光曲被,独在选中。”按,《艺文类聚》引作“宠光”。 唐 颜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鲜于公神道碑铭》:“ 嘉陵 淼淼, 云臺 矫矫,降生京兆,为龙光兮。” 明 唐顺之 《左编附序》:“隐士不事王侯而志可则,深处巖壑而龙光於朝,英主亦往往尊礼其人以风世。”

去日

指过去的日子

去日苦多

束发

(1) 系结头发

(2) 成童的年龄,15至20岁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今来

(1).当今,如今。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 韩愈 《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 懦弱, 曹操 弄权。”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鍼关,透鍼关。”

(2).从今以后。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虚名

空虚的名称,不符实际的声誉

不求虚名

闲事

(1) 跟己无关的事

别管闲事

(2) 无关紧要的事

父母

(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掩抑

低沉抑郁

弦弦掩抑。——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大风歌

《史记·高祖本纪》:“ 高祖 还归,过 沛 ,留。置酒 沛宫 ,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 沛中 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 高祖 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后称此歌为《大风歌》。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五:“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明 夏完淳 《送友北行》诗:“ 高皇 丰 沛 地,愁絶《大风歌》。”

裴回

亦作“裵回”。1.彷徨。徘徊不进貌。《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产 不知 吕禄 已去北军,迺入 未央宫 ,欲为乱,殿门弗得入,裵回往来。”参见“ 徘徊 ”。

(2).徐行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於是 楚王 乃弭节裴回,翱翔容与。”参见“ 徘徊 ”。

(3).留恋。 唐 贾至 《送夏侯子之江夏》诗:“留欢一杯酒,欲别復裴回。”参见“ 徘徊 ”。

少年场

年轻人聚会的场所。《汉书·酷吏传·尹赏》:“ 长安 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 北周 庾信 《结客少年场行》:“结客少年场,春风满路香。” 唐 白居易 《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鬱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道路艰难阻且长,探丸击剑少年场。”

人言

人们的评论,别人的议论

良弓

(1).好弓;强弓。《墨子·亲士》:“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奋 中黄 育 获 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 清 吴锡麒 《<陔馀丛考>序》:“夫良弓九合,斯称鉅黍之名。”

(2).指擅长制弓的人。《礼记·学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明 何景明 《内篇》:“良弓之子,不失为箕,失其弓矣!”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