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作者:蔡沆 朝代:宋代

登高原文

九日登高庙阁阴,山间犬吠白云深。
清秋空谷寒侵夜,绕屋幽林翠满岑。
佳景随开陶令兴,雅怀犹负远公心。
年来名利都抛却,唯有游观到处寻。

诗词问答

问:登高的作者是谁?答:蔡沆
问:登高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登高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蔡沆的名句有哪些?答:蔡沆名句大全

蔡沆登高书法欣赏

蔡沆登高书法作品欣赏
登高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九日

(1).九个太阳。古代神话,谓天有十日,九日居大木之下枝,一日居上枝, 尧 使 后羿 射之,中九日。见《楚辞·招魂》、《山海经·海外东经》。 三国 魏 曹植 《愁霖赋》:“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於 * 。” 晋 傅玄 《杂诗》:“暘谷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清 顾炎武 《书女娲庙》诗:“弯弓不射九日落,苍苍列象生毛羽。”

(2).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酒。” 唐 李白 《九日龙山饮》诗:“九日 龙山 饮,黄花笑逐臣。” 元 丁鹤年 《登定海虎蹲山》诗:“东海十年多契阔,西风九日独登临。”

高庙

(1).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具体所指随文而定。(1)指 汉高祖 刘邦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 高庙 、太后何?’”(2)指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年号 乾隆 )。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杭州 徐文穆 公,本为国朝贤相, 乾隆 九年,引疾去位。 高庙 赐诗,以宠其行云。” 康有为 《将至桂林望诸石峰》诗:“ 倪迂 狮林 少奥诡, 高庙 叹慕力追摹。” 陈迩冬 等注:“ 高庙 指 清高宗 ( 乾隆帝 ,名 弘历 。)”

(2).宗庙。《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建武 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於 洛阳 ,立郊兆于城南。” 李贤 注:“ 光武 都 洛阳 ,乃合 高祖 以下至 平帝 为一庙,藏十一帝主於其中。”

犬吠

狗叫。喻小的惊扰。 唐 杜牧 《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一军无主,仅一月日,曾无犬吠,况於他谋。”参见“ 犬吠之警 ”。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清秋

明净爽朗的秋天。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唐 杜甫 《宿府》诗:“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清 吴谦牧 《谷水歌》:“借问清秋月,先悬第几峰。” 艾芜 《回忆周立波同志》:“一株法国梧桐,披了一身金黄的叶子,送来清秋的景色。”

空谷

空旷幽深的山谷。多指贤者隐居的地方。《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孔颖达 疏:“贤者隐居,必当潜处山谷。”《晋书·龚玄之传》:“夫哲王御世,必搜扬幽隐。故空谷流縶维之咏,丘园旅束帛之观。” 宋 苏轼 《谪居三适·夜卧濯足》诗:“今我逃空谷,孤城啸鵂鶹。”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游麓山即席奉赠》诗:“幽兰散芬芳,搴为空谷酬。”

侵夜

入夜,夜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邓元佐》:“今已侵夜,更向前道,虑为恶兽所损,幸娘子见容一宵,岂敢忘德。” 前蜀 韦庄 《宿山家》诗:“山行侵夜到,云竇一星灯。”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往往侵夜载月而归。”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诘奸》:“乃以他死囚代商子,侵夜毙于市。”

幽林

幽深茂密的树林。 汉 班固 《西都赋》:“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 晋 左思 《魏都赋》:“菀以玄武,陪以幽林。” 唐 宋之问 《陆浑山庄》诗:“源水看花入,幽林採药行。” 清 姚鼐 《复鲁絜非书》:“其得於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

佳景

美景;胜景。 唐 元稹 《寄乐天》诗:“老逢佳景惟惆悵,两地各伤何限神。” 宋 柳永 《法曲献仙音》词:“遇佳景,临风对月,事须时恁相忆。”

陶令

指 晋 陶潜 。 陶潜 曾任 彭泽 令,故称。 元 赵孟頫 《见章得一诗因次其韵》:“无酒难供 陶令 饮,从人皆笑 酈生 狂。” 毛 * 《登庐山》诗:“ 陶令 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 里可耕田?”

雅怀

高雅的情怀

远公

晋 高僧 慧远 ,居 庐山 东林寺 ,世人称为 远公 。 唐 孟浩然 《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 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宋 梅尧臣 《访矿坑老僧》诗:“莫貰 远公 酒,余非 陶令 贤。”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四一:“ 远公 置酒, 佛印 烧猪,真正名士,佛亦当少恕。”

名利

1.名位与利禄;名声与利益。

抛却

丢掉放弃

抛却烦恼,寻找新天地

游观

犹游览。《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 宋 苏辙 《乞裁损待高丽事件札子》:“京师百司疲於应奉,而 高丽 人所至游观,伺察虚实,图写形胜,阴为 契丹 耳目。”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八佾四》:“想古宗庙,既无像主,又藏於寝,盖不禁人游观。” 郑逸梅 《黄岳渊莳菊的回忆》:“逢到重阳前后, 岳渊 往往邀些词人墨客和社会名流,到他园中,啖野蔬,饮村酒,尽一日游观之乐。”

供游览的楼台。《史记·李斯列传》:“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 汉 扬雄 《羽猎赋》序:“游观侈靡,穷妙极丽。”

游逛观览。《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得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穷游观之娱,极畋渔之懽。” 宋 曾巩 《拟岘台记》:“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桃花园》:“叙宾朋之觴咏,述士女之游观。” 康有为 《大同书》己部第五章:“其专门之学,则自农、工、商、矿凡百实验之事,莫不备具,以备学者游观。”

到处

各处;处处

陪客人到处参观

到处找他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