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熙庚戍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

作者:黄榦 朝代:宋代

原文

冥逐归云入远山,九峰环立似人间。
摩挲石刻元和体,矍铄僧谭宣政间。
往古来今浑昨梦,只鸡斗酒强开颜。
明朝酌取龙湫水,直上层霄不复还。

诗词问答

问:《绍熙庚戍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的作者是谁?答:黄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黄榦的名句有哪些?答:黄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归云

犹行云。《汉书·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 晋 潘岳 《西征赋》:“吐清风之飂戾,纳归云之鬱蓊。” 宋 柳永 《少年游》词:“归云一去无踪跡,何处是前期?”

远山

(1).远处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临海峤与从弟惠连》诗:“杪秋寻远山,山远行不近。” 唐 白居易 《晚望》诗:“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初也,若新月之腾海,远山之雨霽,若春花之乍放,晓鶯之婉啼。”

(2).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唐 崔仲容 《赠歌姬》诗:“皓齿乍分寒玉细,黛眉轻蹙远山微。” 宋 范成大 《次韵陈季陵寺丞求歙石眉子砚》:“宝玩何曾捄枵腹,但爱 文君 远山蹙。”《天雨花》第十九回:“瓜子面儿多俊俏,秋波如画口如樱。两道远山分八字,楚楚身材弱不胜。”参见“ 远山眉 ”。

九峰

借喻 九疑山 。 唐 罗隐 《湘妃庙》诗:“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 苍梧 不见人。”

环立

立于四周。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曹氏入冥》:“姑冠帔坐堂上,若神祠夫人,侍儿持雉扇,环立甚众。”《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操 与 关公 坐,诸将环立。” 清 顾炎武 《劳山歌》:“ 华楼 独收众山景,一一环立生姿容。”

人间

指整个人类社会;世间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宋· 沈括《梦溪笔谈》

摩挲石

见“ 摩娑石 ”。

元和体

指 唐 代诗人 白居易 、 元稹 开创的一种诗风。因昌盛于 元和 ( 唐宪宗 年号)年间,故名。《旧唐书·元稹传》:“ 稹 聪警絶人,年少有才名,与 太原 白居易 友善。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当时言诗者称 元 白 焉。自衣冠士子,至閭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郭绍虞 《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五章二:“ 白居易 字 乐天 ,其先 太原 人。他和 元稹 结为诗友,继承 杜甫 新题乐府之作,用浅显的笔调,提倡现实主义的诗,当时人称为‘元和体’。”

矍铄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矍铄哉,是翁也。——《后汉书·马援传》

精神矍铄

宣政

(1).宣扬政教。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若此后,诸处县令特有课最可旌尚者,宜就迁一官,更留三载,庶其宣政者,可以成俗;其侥倖者,自从朝典。如此行之,三五年中,天下县政可澄清矣。”

(2). 唐 长安 宫殿名。在 大明宫 内,凡隆重仪式,多于此举行。 唐 韩愈 《论佛骨表》:“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 宣政 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

(3). 宋徽宗 年号 政和 、 宣和 的并称。亦借指 宋徽宗 。 宋 王庭珪 《题宣和御画》诗:“ 长安 老人眼曾见, 万岁山 头翠华转。恨臣不及 宣 政 初,痛哭天涯观画图。” 金 元好问 《学东坡移居》诗之三:“亦有曇首帖,不辨作雁行。云景睿思物, 宣 政 旧所藏。”

往古来今

犹言古往今来。《鹖冠子·世兵》:“往古来今,事孰无邮。”《淮南子·齐俗训》:“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这一点,就要任凭文学逞能,恰如冢中的白骨,往古来今,总要以它的永久来傲视少女颊上的轻红似的。”

只鸡斗酒

(1).指菲薄的祭品。语出《后汉书·桥玄传》:“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隻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 宋 苏轼 《纵笔》诗之三:“明日东家当祭灶,隻鸡斗酒定膰吾。”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楔子:“您兄弟隻鸡斗酒,等待我的哥哥也。”《花月痕》第五回:“升俎豆之馨香,隻鸡斗酒。”

(2).指简单的酒菜。 宋 文天祥 《读<赤壁赋前后>》诗之二:“一笑沧波浩浩流,隻鸡斗酒更扁舟。” 胡鄂公 《辛亥革命北方实录》:“前夕, 熊得山 劳以隻鸡斗酒,席间各自道生平,感慨嘘唏,咸涕泣不能自已。”亦作“ 隻鸡樽酒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胡紘李沐》:“此非人情,隻鸡樽酒,山中未为乏也。”

开颜

露出微笑

孩子们个个笑开颜

明朝

〈方〉∶明天

酌取

(1).挹取,舀取。《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 汉 郑玄 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此小器。”

(2).斟酌采取。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今并鳩集,参会异同,仍酌取近例,以初盛中晚分列左方。”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苟明此理,则彼既同乎我,我又何不可酌取乎彼?” 郭沫若 《沸羹集·序<祖国之恋>》:“我们除欣赏他的剧本之外,应该要酌取他这一片的苦心。”

湫水

潭水。 唐 韩愈 《秋怀诗》之四:“其下澄湫水,有蛟寒可罾。”

直上

(1).方位词。上,上面。用于名物词之后。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头直上乱纷纷雪似筛,耳边厢颯剌剌风又摆。” 元 李景贤 《刘行首》第二折:“我身穿着百衲袍,腰缠着碌簌绦。头直上丫髻三角。”

(2).向上,向前。 唐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诗:“絶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侯兴 与浑家都搬将入去,直上去赶。”

层霄

(1).高空。 晋 庾阐 《游仙诗》之三:“层霄映紫芝,潜涧汎丹菊。” 唐 李白 《大猎赋》:“彼层霄与殊榛,罕翔鸟与伏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东上入石峡,峡两峰中剖,上摩层霄,裂罅相距不及丈。” 郑泽 《读钝庵红薇感旧记作》诗:“金风吹素节,阴曀幔层霄。”

(2).指云气。 宋 苏轼 《西江月·顷在黄州》词:“照野瀰瀰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诗文赏析


【原题】:
绍熙庚戍十月偕赵仲宗舜和潘谦之曾鲁仲游九峰芙蓉寿山纪行十首·夜宿九峰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