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曲阜二首·其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至曲阜二首·其二原文

彩焕金声玉振坊,辞舆肃步意存庄。

翼朝自式秩宗礼,此日虔申古鼎香。

抚迹还教每事问,致思合是不辞详。

尧题舜额钦瞻处,尊圣吾朝典益彰。

诗词问答

问:至曲阜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至曲阜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至曲阜二首·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六十二

参考注释

金声玉振

(1).谓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语出《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丝竹肉三音,向皆孤行独立,未有合用之者。合之自近年始,三籟齐鸣,天人合一,亦金声玉振之遗意也。”

(2).比喻声名昭著远扬。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玉振。”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政建中和,金声玉振。”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金声玉振,天理无不畅之机。”

(3).比喻音韵响亮、和谐。 宋 黄庭坚 《题子瞻书诗后》:“诗就金声玉振,书成蠆尾银钩。”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綺,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 老舍 《赵子曰》第一:“不用说对朋友们虚恭有礼,就是对仆役们也轻易不说一个脏字;除了有时候茶泡的太淡,酒热的过火,才金声玉振的赞美仆役们几声:‘混蛋!’”

肃步

端正行步的姿势。恭敬貌。 清 顾炎武 《恭谒高皇帝御容于灵谷寺》诗:“肃步投禪寺,焚香展御容。”

宗礼

(1).祭祀宗庙的典礼。《书·洛诰》:“四方廸乱,未定于宗礼。”

(2).同宗尊卑之礼。《艺文类聚》卷十三引 晋 潘岳 《世祖武皇帝诔》:“莅朝端位,临朝光曜。胄子入学,辟雍宗礼。”

抚迹

谓追思陈迹往事。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每事问

《论语·八佾》:“ 子 入太庙,每事问。”后用以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 陶行知 《每事问》诗:“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毛 * 《反对本本主义》二:“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 孔夫子 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

致思

谓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孔子家语·致思》:“ 孔子 北游於 农山 , 子路 、 子贡 、 颜渊 侍侧。 孔子 四望,喟然而叹曰:‘於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吉将择焉。’”《后汉书·张衡传》:“ 衡 善机巧,尤致思於天文、阴阳、歷筭。”

不辞

乐意去干,不辞让或不推辞

不辞劳苦

朝典

(1).朝廷的礼仪制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华歆 遇子弟甚整,虽閒室之内,严若朝典。”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臣山野人,不识朝典,见陛下合称臣否?”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寿星》:“乡人耕凿自安,不諳朝典。”

(2).指与朝廷礼仪制度有关之物。《前汉书平话》卷中:“ 张良 即日将靴笏襴袍官爵於 汉王 面前纳了,拜舞毕:‘上覆我王,老臣年纪高大,不能长治朝纲,故纳三般朝典,辞我王。’”

(3).朝廷的法律。《南史·邓琬传》:“忠臣殉国,不谋其报,临难以干朝典,岂为下之节。” 宋 苏轼 《举刘景文状》:“如蒙朝庭擢用后,犯入已赃,及不如所举, * 朝典。”

(4).指与执行朝廷法律有关之物。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楔子:“小官奉主公的命,将三般朝典是弓絃、药酒、 * ,赐与駙马 赵朔 ,随他服那一般朝典,取速而亡。”《七国春秋平话》卷中:“今遣 骑劫 代汝回朝,别议官赏。如违詔命,即赐朝典。”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