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司空赠太师申国吕公四首·其二

作者:刘挚 朝代:宋代

原文

衡镜公多士,蓍龟信两宫。

群生遂耕织,四海戢戈弓。

夺去天何速,藏深壑已空。

潭潭新府第,东阁闭春风。

诗词问答

问:《挽司空赠太师申国吕公四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刘挚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刘挚的名句有哪些?答:刘挚名句大全

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参考注释

衡镜

衡器和镜子。衡可以称轻重,镜可以照美丑。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童子尚知其不可,矧衡镜与蓍龟。”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衡镜高悬,文武矫首,才无我失,善若己有。”《旧唐书·韦嗣立传》:“然后审持衡镜,妙择良能,以之临人,寄之调俗,则官无侵暴之政,人有安乐之心。”

多士

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书·多方》:“猷告尔有方多士,暨 殷 多士。”《诗·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 以寧。” 晋 卢谌 《答魏子悌》诗:“多士成大业,羣贤济弘绩。”《北齐书·慕容绍宗传》:“公既身控神兵,心执忠义,忽欲歼夷多士,谓非长策,深愿三思。”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当礱淬利器,以求再捷,方可以连衡多士,争霸羣英。” 清 黄遵宪 《陆军官学校开校》诗:“广厦千万间,多士宅尔宅。”

蓍龟

(1).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指占卜。《易·繫辞上》:“探颐索隐,鉤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史记·龟策列传》:“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 唐 崔涂 《友人问卜见招》诗:“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使政府能輦出此二千六百万万餘之现金以偿地主,使得用之以营他业,固於民无所甚损,然此著之不能办到,无待蓍龟矣。” 宋 苏轼 《祭欧阳文忠公文》:“民有父母,国有蓍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五》:“巍巍 文正 ,国之蓍龟,民之父师。”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八:“惟 太史公 ,间世之英,国之蓍龟,人之典刑。”

(2).喻德高望重的人。

(3).引申为借鉴。《晋书·王鉴传》:“歷观古今拨乱之主,虽圣贤,未有高拱闲居,不劳而济者也。前鉴不远,可谓蓍龟。”《魏书·李彪传》:“是以 谈 迁 世事而功立, 彪 固 世事而名成,此乃前鉴之轨辙,后镜之蓍龟也。”

两宫

(1).指太后和皇帝或皇帝和皇后。亦指太上皇和皇帝或两后。因其各居一宫,故称两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两宫,太后、 景帝 也。”《汉书·张延寿传》:“ 放 取皇后弟 平恩侯 许嘉 女,上为 放 供张……两宫使者,冠盖不絶。” 宋 张元干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词:“两宫何处,塞垣祗隔 长江 ,唾壶空击悲歌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比 穆宗 登极, 肃 益跋扈难制。两宫震怒,臚列逆跡,付廷议,罪在不赦。”

(2).东宫和上台的合称。指太子及皇帝。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内賛两宫,外宰黎蒸。”《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 李善 注:“两宫,东宫及上臺也。”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濯缨登朝,冠冕当世。陞降两宫,实惟时宝。”

生遂

生育;生长。 汉 贾谊 《新书·辅佐》:“春三月,缓施生遂,动作百物。”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枕中》:“故天生万物之时,圣人命之曰春。春不生遂者,天不重为春。”

耕织

耕种纺织。犹言农桑。《管子·幼官》:“三会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 汉 贾谊 《新书·过秦论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后汉书·逸民传·梁鸿》:“乃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 清 方文 《述哀》诗:“方技知卜医,可以代耕织。”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戢戈

息兵。 唐 钱起 《送王使君赴太原行营》诗:“太白明无象,皇威未戢戈。” 宋 欧阳修 《下直呈同行三公》诗:“戢戈清四海,论道属三公。”

夺去

(1) 置…于死地

鼠疫夺去了数以千计的生命

(2) 被抢走

深壑

很深的山沟或大坑

潭潭

(1).深广貌。《韩诗外传》卷一:“吾北鄙之人也,将南之 楚 。逢天之暑,思心潭潭。” 唐 唐彦谦 《拜越公墓因游定水寺有怀源老》诗:“ 越公 已作飞仙去,犹得潭潭好墓田。”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陆姑救易》:“鸞笺宠召自天来,黄扉紫阁,潭潭如海。” 苏曼殊 《与刘三书》:“别后思心潭潭,书来良以为慰。”

(2).象声词。多用于鼓声。 宋 欧阳修 《黄牛峡祠》诗:“潭潭村鼓隔溪闻, 楚 巫歌舞送迎神。” 宋 欧阳修 《初至虎牙滩见江山类龙门》诗:“晓鼓潭潭客梦惊, 虎牙滩 上作船行。”

府第

(1).贵族、官僚的住宅。《汉书·王莽传上》:“自四辅、三公有事府第,皆用传。”《红楼梦》第一○六回:“此时 寧国 府第入官,所有财产房地等项,并家奴等,俱已造册收尽。”

(2).借指官宦人家。《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老拙家寒,那讨钱来嫁人!将来也只是献与官员府第。”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荫补未仕官人赴铨》:“ 临安 輦轂之下,中榜多是府第子弟。”

东阁

(1).东厢的居室或楼房。古乐府《木兰诗》:“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牀。” 唐 任希古 《和长孙秘监伏日苦热》:“北林开逸径,东阁敞閒扉。”

(2).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一本作“ 閤 ”。 宋 苏轼 《九日次韵王巩》:“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今日个东阁玳瑁筵,煞强如西厢和月等。” 清 龚自珍 《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客昆山》诗:“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按,此义本作“东閤”,后世閤、阁形近音同混用。参见“ 东閤 ”。

(3). 明 清 两代大学士殿阁之一。 洪武 十五年始置。 清 仍之。参阅《明史·职官志一》、《清史稿·职官志一》。

(4).阁名。指 东亭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崇庆县 东。 唐 杜甫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诗:“ 东阁 官梅动诗兴,还如 何逊 在 扬州 。” 仇兆鰲 注:“ 东阁 ,指 东亭 。”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

東閤:东向的小门。《汉书·公孙弘传》:“ 弘 自见为举首,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於是起客馆,开东閤以延贤人。” 王先谦 补注引 姚鼐 曰:“此閤是小门,不以贤者为吏属,别开门延之。”《后汉书·周黄徐等传序》:“ 东平王 苍 为驃骑将军,开东閤延贤俊。”后因以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之所。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久废南山田,谬陪东閤贤。”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早岁思东閤,为邦属故园。”

春风

(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