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使君置酒石桥山用肉字韵作诗见招不果往复

作者:毛滂 朝代:宋代

原文

玻璃瓶中新压玉,趋脍腥唇脯麟肉。
紫丝步障破烟霏,饴鼎灼炊千蜡烛。
山英饩公却薄相,木兰坠露和秋菊。
此公骨秀气欲仙,石室名深三十六。
端知仁祖有胜致,岂比彦伦徙隽俗。
速成收熊轼屏旌牙,细步云梯上岩腹。
局畔虽无斧柯烂,林间恐有蟠桃熟。
素书自愧无因缘,蕙路难陪踏芬郁。
南山食蕨得我专,东山携妓唯公独。
他年丘壑定参差,小留莫遣归心簇。
相对行厨洗玉盘,松花自煮颜家粥。

诗词问答

问:《曹使君置酒石桥山用肉字韵作诗见招不果往复》的作者是谁?答:毛滂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毛滂的名句有哪些?答:毛滂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玻璃

指天然水晶石之类,有各种颜色。现在指一种人工制造的质地硬而脆的透明物体

步障

古代的一种用来遮挡风尘、视线的屏幕

烟霏

亦作“烟霏”。1.云烟弥漫。 唐 席元明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烟霏万雉,花明四郊;沼苹白带,山花紫苞。”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明 文徵明 《次韵吴德徵先生江南弄》:“烟霏晓色彤楼开,美人倚醉临籹臺。”

(2).烟雾云团。 唐 韩愈 《山石》诗:“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宋 朱熹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词:“生羽翼,上烟霏。回头祗见冢纍纍。”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晓登 泰山 道,行行入烟霏。”

蜡烛

蜡制的固体照明用品

山英

山花。 元 王恽 《游妫川水谷太玄道宫》诗:“山英喜客来,夜雨濯翠鬟;层峦与叠巘,供我柱笏看。”

薄相

(1).玩耍;戏弄。今 吴 方言作“白相”。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赤目》:“天公戏人亦薄相,略遣幻翳生明珠。” 宋 葛郯 《水调歌头·舟回平望久之过乌戍值雨少憩向晚复晴》词之一:“应是 阳侯 薄相,催我胸中锦绣,清唱和鸣鸥。”

(2).福薄;福薄之相。 清 赵翼 《杨舍城北登望海楼》诗:“幻影楼臺蜃市观,宝光珠贝龙宫藏……书生薄相那遇之?健笔 韩 苏 枉摩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子功名无分;万钟之貲,尚可以人谋。然尊閫薄相,恐不能佐君成业。”《文汇月刊》1983年第3期:“唉!我就说妞儿长得俊倒是俊,就是有点薄相。”

木兰

(1) 一种落叶乔木,叶子互生,倒卵形或卵形,花大,外面紫色,里面白色,果实是弯曲的长圆形。花蕾供药用

(2) 这种植物的花。也叫“辛夷”或“木笔”

秀气

(1) 清秀

这孩子长得越来越秀气了

(2) 言谈文雅,举止优美

(3) 小巧灵便

这把小刀做得真秀气

石室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 桓公 命我先人,典司宗祏” 晋 杜预 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 司马子长 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 永嘉 四年, 汉阳 太守 殷济 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

(2).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 汉 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唐 杨炯 《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 蓬莱山 兮寂又阴。” 宋 叶适 《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

(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 刘氏 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

(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周 道废, 秦 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 宋 司马光 《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 清 钱谦益 《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

(5).岩洞。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 吴王 知 范蠡 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 范蠡 曰:‘臣请如命。’”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 康 又遇 王烈 ,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 康 往取,輒不復见。” 唐 于邺 《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 宋 苏轼 《游桓山记》:“登 桓山 ,入石室。”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 景福 祕地藏。”

(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汉 刘向 《真君传》:“ 赤松子 者, 神农 时雨师也……数往 崑崙山 中,常止 西王母 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 始兴机山 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秋鸿 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 丹忱 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 黄侃 章炳麟 《游仙联句》:“石室坐 王母 ,旁揖 乔 松 儔。”

三十六

约计之词,极言其多。《文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李善 注:“离别,非一所也。《上林赋》曰: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秦 塞重关一百二, 汉 家离宫三十六。” 宋 王珪 《宫词》:“漏永禁宫三十六,宴回争踏月轮归。”《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楼。”

胜致

(1).高雅的情趣。《晋书·文苑传·袁宏》:“ 宏 有逸才,文章絶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 尚 ( 谢尚 )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之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余追至通会送之,把余臂曰:‘子有胜致,他日能访我 罗浮 之巔乎?’”

(2).优美的景致。 唐 虚中 《赠秀才》诗:“ 筠阳 多胜致,夫子纵游遨。” 宋 王曾 《矮松赋》:“惟中 齐 之旧国,乃东夏之奥区,有囿游之胜致,直廛閈之坤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京城南有一所别墅,林泉胜致,举世无比。”

隽俗

卓异脱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一本作“ 儁俗 ”。

速成

(1) 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学完

速成班

(2) 迅速成功

熊轼

(1).伏熊形的车前横木。因以指代有熊轼的车。古时为显宦所乘。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章昭达墓志》:“前軨熊軾,后乘龙轜。” 唐 许浑 《酬邢杜二员外》诗:“熊軾并驱因雀噪,隼旟齐驻是鸿冥。” 明 申时行 《题<清秋出塞图>诗》:“帝授节鉞临 玄菟 ,高凭熊軾佩虎符。”

(2).借指太守。 唐 钱起 《江宁春夜裴使君席送萧员外》诗:“主人熊軾任,归客雉门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夺却鸞堤史职,謫为熊軾守臣。”

步云

比喻达到高位。 宋 杨万里 《再和春雨呈袁起岩》:“顾我江湖钓竿客,识君臺阁步云人。” 明 王錂 《寻亲记·报捷》:“如今他孩儿步云,特来报父子喜音。”

岩腹

山的中部。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诗:“相重古殿倚巖腹,别引新径縈云根。” 宋 苏轼 《出峡》诗:“忽惊 巫峡 尾,巖腹有穿壙。” 清 黄遵宪 《游箱根》诗:“泠泠滴簷角,汩汩出巖腹。”

斧柯

(1).斧柄。《逸周书·和寤》:“毫末不掇,将成斧柯。” 汉 贾谊 《新书·审微》:“焰焰弗灭,炎炎柰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谁见枯城蘖,青青成斧柯。”

(2).喻指权柄。 汉 蔡邕 《琴操·龟山操》:“予欲望 鲁 兮, 龟山 蔽之,手无斧柯,奈 龟山 何?” 清 黄遵宪 《述怀再呈霭人樵野丈》诗:“岂能无斧柯,皇皇行仁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湖北调查部纪事叙例》:“循《春秋》之公例,何必手有斧柯;守笔削之微权,聊以尽其责任。”

(3).借称媒人。语本《诗·齐风·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议婚》:“ 润玉 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好逑传》第八回:“在臺兄处事,毫不沾滞,固君子之用心;在我学生旁观,若不成全,亦斧柯之大罪。”

(4).山名。在 广东省 高要县 ,以产端砚石著名,因借指砚。 唐 韩偓 《同年前虞部李郎中赋诗代书》:“斧柯新样胜珠璣,堪赞星郎染翰时。”

蟠桃

(1).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 度朔之山 ,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 西王母 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 王母 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 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 黄遵宪 《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 西母 蟠桃又綺筵。”

(2).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 毛滂 《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传说中的山名。 唐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 蟠桃 。”参见“ 蟠木 ”。

(4).见“ 蟠桃胜会 ”。

素书

(1).古人以白绢作书,故以称书信。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唐 杜甫 《暮秋遣兴呈苏涣侍御》诗:“久客多枉友朋书,素书一月凡一束。” 明 王錂 《春芜记·诉怨》:“怎不仗青鸞传素书,打叠下屠龙计,想鶯儔自可期。” 清 吴伟业 《鲞鹤》诗:“ 丁令 师来寄素书,羽毛零落待何如。”

(2).兵书名。旧题 汉 黄石公 撰, 宋 张商英 注。以道、德、仁、义、礼五者为主旨,取 老子 之说为注释。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或疑为 张商英 所伪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经史一》:“世多指兵书《三略》为 黄石公 所传之书。 宋 张商英 曰:‘非也。 晋 乱,有盗发 子房 塚,于玉枕中获此书六篇,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祕戒,不许妄传,世所谓素书是也。’”

(3).泛指一般道书。 宋 苏轼 《次韵回先生》之一:“但知白酒留佳客,不问 黄公 觅《素书》。” 清 黄鷟来 《送田月枢归隐王屋》诗:“底事披《素书》,无暇祀 黄石 。”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4).书籍。《周书·张轨传》:“ 轨 性清素,临终之日,家无餘财,唯有素书数百卷。” 唐 许浑 《姑熟官舍》诗:“草生官舍似閒居,雪照南窗满素书。” 元 汪元亨 《沉醉东风·归田》曲:“怕缠手焚了素书,懒钻头拽倒茅庐。”

无因

(1).无所凭借;没有机缘。《楚辞·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梦至荒野,遇大河,欲渡无因。” 清 吴伟业 《梅花庵同林若抚话雨联句》:“有待闻乾鹊,无因见皎蟾。”

(2).无故,无端。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众莫不按剑相眄者,何则?无因而至前也。”《世说新语·雅量》“ 宣武 与 简文 太宰共载”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帝﹞雅有局镇。尝与 桓温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桥, 温 密勑令无因鸣角鼓譟,部伍并惊驰……帝举止自若。” 唐 王昌龄 《送韦十二兵曹》诗:“对坐论岁暮,絃悲岂无因。”

(3).犹无须。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拟驯鸥鸟,无因用弩机。” 唐 罗虬 《比红儿》诗:“轻小休夸似燕身,生来占断紫宫春。 汉 皇若遇 红儿 貌,掌上无因著别人。”

蕙路

犹芳径。遍长香草的道路。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巡步檐而临蕙路,集重阳而望椒风。”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尘游躅於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芬郁

(1).亦作“ 芬郁 ”。香气浓郁。 汉 枚乘 《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 南朝 梁 萧统 《讲席将讫赋三十韵》:“名香晚芬郁,暂捨六龙驾。”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 崔书生 ﹞好植名花,暮春之中,英蕊芬鬱,远闻百步。” 宋 苏轼 《石菖蒲赞》:“余游 慈湖 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搴帘出红妆,衣香辨芬郁。”

(2).谓芳香和腐臭。《荀子·正名》:“香臭、芬鬱、腥臊、酒酸、奇臭,以鼻异。” 杨倞 注:“芬,花草之香气也;鬱,腐臭也。”

见“ 芬鬱 ”。

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东山

(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

(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嫠家父祖生 齐 鲁 ,位下名高人比数……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 东山 一抔土。”

(3).据《晋书·谢安传》载, 谢安 早年曾辞官隐居 会稽 之 东山 ,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 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 东晋 重臣。又, 临安 、 金陵 亦有 东山 ,也曾是 谢安 的游憩之地。后因以“东山”为典。指隐居或游憩之地。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一:“吾弟 东山 时,心尚一何远!” 宋 沉遘 《吴正肃公挽歌辞》之一:“暂作 东山 去,还期 宣室 来。” 清 赵翼 《秋帆制府挽诗》:“南国烽烟悲远道, 东山 丝竹渺前尘。”

(4).代指 谢安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想象 东山 姿,缅怀 右军 言。”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 征虏 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5).泛指名高望重的人。 清 赵翼 《唐荆川先生读书处》诗之一:“并世文章无北地,当年声望此 东山 。” 赵朴初 《何满子·东山》词:“悄悄非关多病,三年不见 东山 。花事绸繆风又雨,更兼蜂妒鶯谗。”按,《人民文学》1977年第一期发表时附注云:“时见 * 爪牙讲话,矛头指向 周总理 ,赋此书愤。”

(6).泛指东面的山。 宋 苏轼 《赤壁赋》:“少焉,月出於东山之上。” 清 郑燮 《道情》之一:“一霎时波摇金影,驀抬头月上东山。” 杨朔 《雪浪花》:“那外国人想雇我的驴去逛东山。”

(7). 春秋 时少数民族 赤狄 别种 东山 皋落氏 的省称。《国语·晋语一》:“﹝ 晋献公 ﹞是故使 申生 伐 东山 ,衣之偏裻之衣,佩之以金玦。” 韦昭 注:“ 东山 , 皋落氏 。”

(8). 南朝 梁 何胤 的别称。《南史·何胤传》:“初, 胤 二兄 求 点 并栖遁, 求 先卒,至是 胤 又隐。世号 点 为‘大山’, 胤 为‘小山’,亦曰‘东山’。”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丘壑

(1).山陵和溪谷。 宋 王安石 《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盈虚。”

(2).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 清 方文 《庐山诗·白鹤观》:“时时过 江 来, 庐山 访丘壑。”

(3).乡村;幽僻之地。《北史·魏收传》:“不养望于丘壑,不待价于城市。” 宋 苏轼 《乞罢学士除闲慢差遣札子》:“臣多难早衰,无心进取,得归丘壑以养餘年,其甘如薺。”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游春》:“你既无婚,我亦未娶。即图同居丘壑,以结姻盟。”

(4).谓隐逸。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 金 王若虚 《茅先生道院记》:“予世之散人也,才能无取于人,而功名不切于己,虽寄跡市朝,而丘壑之念未尝一日忘。” 清 方文 《访林青仲兄弟》诗之二:“丘壑本繇性,渔樵岂为名。”

(5).喻困境。 宋 范仲淹 《进故朱寀所撰春秋文字及乞推恩与弟寘状》:“伏望圣慈,特霑一命……使其幼孤,不堕丘壑,亦天地之造也。”

(6).喻深远的意境。 宋 黄庭坚 《题子瞻枯木》诗:“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世祖御笔》:“上以武功定天下,万几之餘,游艺翰墨,时以奎藻颁赐部院大臣,而胸中丘壑又有 荆 、 关 、 倪 、 黄 辈所不到者。”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而观其或亭或臺,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小留

(1).暂时挽留。 晋 山涛 《启事》:“祭酒 庾纯 ,强正有学,亦堪取选。国学初建, 王 荀 已亡, 纯 能其事,宜当小留,粗立其制。”

(2).暂时留止。 唐 杜甫 《彭衙行》诗:“小留 同家洼 ,欲出 芦子关 。”

遣归

(1).贬谪、释放或休弃而令归。《汉书·孔光传》:“太后从弟子 傅迁 在左右尤倾邪,上免官遣归故郡。”《后汉书·郭伋传》:“ 伋 到郡,招怀山贼 阳夏 赵宏 、 襄城 召吴 等数百人,皆束手诣 伋 降,悉遣归附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犹遣返。 明 张敬修 《张文忠公行实》:“厚礼 那吉 ,遣归, 俺答 感泣。”

相对

(1) 面对面;相向

大与小相对

(2) 非绝对的(跟“绝对”相对)

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3) 比较来说

相对不错

行厨

亦作“ 行厨 ”。1.谓出游时携带酒食;亦谓传送酒食。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十七:“行厨半路待,载妓一双迴。”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伏知金鷄瑞鼎,盈上帝之珍羞;玉女行厨,尽羣仙之品味。” 唐 张谓 《春园家宴》诗:“竹里行厨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裡行厨携着玉缸;笛声吹乱客中肠,莫过 乌衣巷 ,是别姓人家新画梁。”

(2).指所携带的酒食。《太平广记》卷六十引 晋 葛洪 《神仙传· * 》:“﹝ * ﹞入拜 方平 , 方平 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

(3).犹执炊,掌灶。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八:“行厨侍女炊何物,满灶无烟玉炭红。”

见“ 行厨 ”。

玉盘

(1) 用玉做成的盘子

(2) 又指月亮

松花

亦作“ 松华 ”。1.松树的花。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衣巾,浓似锦苔含碧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松》:“松花,别名松黄……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明 顾起纶 《国雅品·闺品》:“‘引泉竹溜穿云入,堕粉松花遶舍香’……情致幽絶,足为女郎之秀。”

(2).指松花酒。 唐 刘长卿 《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诗:“玄髮他乡换, 沧州 此路遐。泝沿随桂檝,醒醉任松华。离别谁堪道,艰危更可嗟。”

(3).指松花般的黄色。《红楼梦》第二八回:“﹝ 宝玉 ﹞将自己一条松花汗巾解下来,递给 琪官 。”

(4).指松球。松子脱落时,松球上的木质鳞片张开如莲花状,故称。 宋 苏辙 《次韵毛君烧松花》之一:“茅庵纸帐学僧眠,炉爇松花取易然。” 宋 苏辙 《次韵毛君烧松花》之六:“都城争买方薪贵,却顾松花已自奢。”

(5).“ 松花蛋 ”的省称。参见“ 松花蛋 ”。

诗文赏析


【原题】:
曹使君置酒石桥山用肉字韵作诗见招不果往复用前韵奉寄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