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赠友人问题原文
院落荒芜,庭树潇洒,就中墙壁颓疏。自云妻丧,父子奈何如。
王哲闻言大哂,天分付、独乐清虚。
公还司,火坑里面,休更觅红炉。
萦纡。
须剪断,攀缘爱念,截割如无。
作风邻月伴,正是吾徒。
前*蓬莱稳路,超生灭、不入三途。
真端的,白云深处,别有洞天居。
诗词问答
问:满庭芳 赠友人问题的作者是谁?答:王哲
问:满庭芳 赠友人问题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满庭芳 赠友人问题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王哲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哲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院落
庭院
荒芜
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由于缺乏劳力,大片土地荒芜着
潇洒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潇洒)
画法潇洒
(2) 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衣着潇洒文雅
就中
(1) 从中;居中
就中调停
(2) 其中
这件事是他们三个干的,就中老李干的最多
墙壁
建筑物用砖石或木板隔成的屋界
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分付
(1).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 比能 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独乐
(1).独自欣赏、娱乐。《孟子·梁惠王上》:“民欲与之偕亡,虽有臺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晏子春秋·杂上十四》:“夫乐者,上下同之……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汉书·游侠传·陈遵》:“足下讽诵经书,苦身自约,不敢差跌,而我放意自恣,浮湛俗间官爵功名,不减於子,而差独乐,顾不优邪!” 宋 苏轼 《司马君实独乐园》诗:“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2).独自以某事物为乐。《礼记·乐记》:“独乐其志,不厌其道。” 孔颖达 疏:“言 武王 今独能乐其志意,不违厌其仁义道理也。”
(3).玩具名。即陀螺。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梜者,鏇作独乐及盏。” 缪启愉 校释:“‘独乐’,即‘陀螺’,小儿玩具。”参见“ 陀螺 ”。
清虚
(1).清净虚无。《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 王固 ﹞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
(2).清洁虚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
(3).太空;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 唐 杜甫 《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让超迈的精神在清虚中驰骋。”
(4).指月宫。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七色花虯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5).指风露。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火坑
比喻极为悲惨痛苦的生活境地
里面
内部或围起来的地方或空间
看台里面往往有一种舒适惬意的气氛
红炉
(1).烧得很旺的火炉。 唐 杜甫 《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照室红炉促曙光,縈窗素月垂文练。” 唐 鲍君徽 《惜花吟》:“鶯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煑茗松花香。”些指茶炉。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六:“红炉迸溅炼金英,一点灵珠透室明。”此指道教炼丹炉。 明 李贽 《观音问》:“若我则又贪生怕死之尤者,虽死后犹怕焚化,故特地为塔屋於 龙湖 之上,敢以未死之身自入於红炉乎?”此指焚尸炉。
(2).今亦指打铁炉。
萦纡
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
云栈萦纡
剪断
(1).干脆利落。《红楼梦》第二七回:“刚纔这两遭説话虽不多,口角儿就很剪断。”
(2).切断,打断。 叶圣陶 《倪焕之》十:“锣鼓声已在身旁了, 焕之 才剪断了独念,抬起眼睛来看。”
攀缘
(1) 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2) 比喻投靠有钱有势的人往上爬
(3) 蔓延地生长
(4) 牵挽
截割
割裂。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五:“以题从法者,豫拟一法,截割题理而入其中,如舞文之吏,俾民手足无措。”
作风
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
工作作风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吾徒
(1).我的门徒。《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犹我辈。 汉 班固 《答宾戏》:“ 孔 终篇於西狩,声盈塞於天渊,真吾徒之师表也。” 五代 伍乔 《龙潭张道者》诗:“他年功就期飞去,应笑吾徒多苦吟。” 明 高启 《送虚白上人序》:“ 虚白 之贤,不唯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蓬莱
又称“蓬壶”。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超生
(1) 佛教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
(2) 开脱
笔下超生
(3) 宽容
三途
(1).亦作“ 三涂 ”。佛教语。即火途(地狱道)、血途(畜生道)、刀途(饿鬼道)。 晋 郗超 《奉法要》:“十恶毕犯,则入地狱。抵揬强梁,不受忠諫,及毒心内盛,狥私欺紿,则或堕畜生;或生蛇虺。慳贪专利,常苦不足,则或堕饿鬼……此谓三涂,亦谓三恶道。”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一之三:“《四解脱经》以三途名火、血、刀也。”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冥游》:“三途渺渺苦无边,长夜漫漫几时晓。” 清 姚鼐 《罗两峰鬼趣图》诗:“幻作三途业,何异景罔两。”
(2).指封建时代取得官职的三条途径:举荐、征辟、科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征辟……自 唐 宋 以来,俱重科名。虽是别途进身,尽能致位权要,却是惟以此为华美。往往有只为不得一第,情愿老死京华的。到我国朝初时,三途并用。”
端的
(1) 果真;确实;果然
(2) 究竟
端的方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水浒传》
(3) 又
他端的从哪儿来?
(4) 底细;缘由;详情
我一问起,方知端的
(5) ——“端的”多见于早期白话
白云
(1).白色的云。《诗·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庄子·天地》:“乘彼白云,至於帝乡。”《史记·封禅书》:“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唐 苏颋 《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 河 汾 。”《文汇报》1983.10.12:“《蓬莱导游图》有幅照片,蓝天之下,白云之上,嵌着 蓬莱阁 主要建筑,似仙山又似蜃楼。”
(2). 黄帝 时掌刑狱之官。后用作刑官的别称。《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黄帝 云师云名”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縉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 唐 孙逖 《授裴敦复刑部尚书制》:“委之刑柄,俾践白云之师。”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胡武平 宿 ,贺 晏元献 转刑部侍郎启云:‘紫詔疏恩,白云登秩。’”
(3).指《白云谣》。 唐 李白 《大猎赋》:“哂 穆王 之荒诞,歌《白云》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骏图》诗:“《白云》《黄竹》歌声动,一人荒乐万人愁。” 景耀月 《远游》诗:“翠华芝盖入离镜,《黄竹》《白云》定古风。”参见“ 白云謡 ”。
(4).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 河阳 别业, 仁杰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佇立久之,云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开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云之思,惻然悽动。”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梁瑄 不归, 璟 每见东南白云即立望,惨然久之。” 清 黄遵宪 《感怀》诗:“下阻黄壚上九天,白云望断眼空悬。”参见“ 白云篇 ”。
(5).喻归隐。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唐 钱起 《蓝田溪与渔者宿》诗:“一论白云心,千里 沧州 趣。” 宋 张炎 《甘州》词:“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赠余君》诗:“三年卧白云,一醉抚流水。”
(6).特指 陈抟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高逸》:“ 陈摶 , 周世宗 常召见,赐号 白云先生 。 太平兴国 初,召赴闕, 太宗 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 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徵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7).指 白云亭 。参见“ 白云亭 ”。
深处
(1)
(2) 很深的地方
白云深处有人家
海洋深处的宝藏
(3) 内部
心灵深处
别有洞天
(1).谓尘世之外,另有仙境。洞天,道教用以称仙人所居之处。 唐 章碣 《对月》诗:“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臺殿冷层层。”
(2).另开一种境界。 众一 《漫话散文诗》:“前者气象浑灏,后者景物细小……达到了字字取精用宏,段段别有洞天,显示出高度洗炼清新而又富有哲理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