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松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九里松原文

迹创自李唐,千载以上亘。

灵竺所自入,讵曰行由径。

旧新各参半,忘年友实称。

翠盖影张密,云门音奏竞。

偶憩一字亭,怡人古色映。

欲问十八公,谁识袁仁敬。

诗词问答

问:九里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九里松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一

参考注释

李唐

指 唐 朝。 唐 皇室姓 李 ,故称。 唐 周朴 《吊李群玉》诗:“ 羣玉 诗名冠 李唐 ,投诗换得校书郎。” 宋 周敦颐 《爱莲说》:“ 晋 陶渊明 独爱菊,自 李唐 来,世人甚爱牡丹。” 清 郑燮 《道情》诗之八:“文章两 汉 空陈迹,金粉 南朝 总废尘, 李唐 赵宋 慌忙尽。”

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以上

(1)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中家以上。——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前面的

灵竺

佛地。 天竺 为佛教诞生地,故称。 清 魏源 《白岳东岩》诗:“ 天门 抱穹崖,天閫开灵竺。”题下自注:“ 东天门 以内, 真武 香币走四方,观宇塞巖穴,无復溪山真面。”

所自

由来;来源。 宋 曾巩 《蒲宗孟祖伸赠太子少傅制》:“流泽也远,有孙而贤。进於中臺,摠国纲辖。善有所自,朕惟汝嘉” 明 文徵明 《叙陈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叙。”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快雪堂》肥瘦两刻皆佳,而瘦本神理,絶似 伯衡相公 。虽为至戚,询其后人,莫知所自。”

由径

从小路走。《礼记·曲礼上》:“送丧不由径。” 郑玄 注:“径……邪路也。”《论语·雍也》:“有 澹臺灭明 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 偃 之室也。”后以喻行为不正或不由正道。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比周之跡已彰,尚矜介特;由径之踪尽露,自谓贞方。” 宋 孔平仲 《续世说·仇隙》:“ 蕘 知其由径,始恶其为人。”

参半

两种成分在某一整体中各占50%

忧喜参半

忘年

(1).忘记年月。《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於无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结 《无为洞口作》诗:“洞旁山僧皆学禪,无求无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独松》诗:“上友不羈云,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禰衡 有逸才,少与 孔融 交。时 衡 未满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传》:“ 宽 当时位望,又与 大师 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 宋 苏辙 《追和张 * 道赠别绝句一首》引:“是时, 张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愿意永远和你做一个忘年的朋友。”

翠盖

(1).饰以翠羽的车盖。《淮南子·原道训》:“驰要褭,建翠盖。” 高诱 注:“翠盖,以翠鸟羽饰盖也。” 唐 李白 《东武吟》:“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红楼梦》第八三回:“遂吩咐家人预备四乘緑轿,十餘辆翠盖车,明儿黎明伺候。”

(2).泛指华美的车辆。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翠盖飘摇,文鷁委蛇。”

(3).帝王的代称。帝王的乘舆有翠羽为饰的华盖,故称。 唐 杜甫 《咏怀》之一:“ 西京 后陷没,翠盖蒙尘飞。”《旧唐书·崔胤传》:“覩纶言於凤纸,若面丹墀;认御札於龙衣,如亲翠盖。”

(4).指形如翠盖的植物茎叶。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緑房兮翠葢,素实兮黄螺。” 金 元好问 《后湾别业》诗:“童童翠盖桑初合,灩灩苍波麦已匀。” 清 纳兰性德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词:“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

云门

(1). 周 六乐舞之一。用于祭祀天神。相传为 黄帝 时所作。《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 郑玄 注:“此 周 所存六代之乐, 黄帝 曰《云门》、《大卷》。 黄帝 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旧唐书·音乐志一》:“按古六代舞,有《云门》、《大咸》、《大夏》、《大韶》,是古之文舞; 殷 之《大濩》, 周 之《大武》,是古之武舞。” 章炳麟 《訄书·辨乐》:“古之作乐,各用其宫。”自注:“如《大司乐》:舞《云门》,则圜钟为宫。”

(2).高耸的大门。多比喻富贵之家。《古文苑·孔融<杂诗>之一》:“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章樵 注:“云门谓门第穹崇,上侵云汉。”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玉宇璇阶,云门露闕。”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御札一轴三纸藏右司黄荦家》:“珍藏既出于云门,传刻仅留于朔塞。”

(3). 汉 云阳县 的城门。《文选·班彪<北征赋>》:“歷 云 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 李善 注:“ 云阳 ,古县,在 池阳 西北,属 右扶风 。云门,即 云阳县 门也。《汉书》: 左冯翊 有 云阳县 。”

(4).山门。借指寺庙。 唐 杜甫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诗:“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唐 陆龟蒙 《新秋月夕客有自远相寻者》诗之一:“云门老僧定未起,白阁道士遥相迎。” 唐 尚颜 《寄荆门郑準》诗:“不许姓名留月观,终携瓶锡去云门。”

(5).急流的出口。因水气状如云雾,故称。《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张铣 注:“言水自渠而灌田,故指渠口为云门,犹云来则雨至也。”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六:“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6). 蜀 的代称。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烟沉冰井,雨歇 云门 。” 倪璠 注:“此以《蜀都赋》有云门,故以 云门 指 蜀 。” 唐 崔涂 《入蜀赴举秋夜与先生话别》诗:“ 云门 一万里,应笑又担簦。”

(7).指谷口。 晋 惠远 《庐山东林杂诗》:“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闢。” 唐 马戴 《早发故山作》诗:“云门夹峭石,石路荫长松。”

(8).山名。在 浙江 绍兴 南。亦名 东山 。山有 云门寺 。 南朝 梁 处士 何胤 曾居于此。《梁书·文学传下·王籍》:“﹝ 王籍 ﹞除轻车 湘东王 諮议参军,随府 会稽 。郡境有 云门 、 天柱山 , 籍 尝游之,或累月不反。” 宋 方岳 《水调歌头·寿赵文昌》词:“胸有 云门 禹穴 ,笔有禊亭 晋 帖,风露洗脾肝。秋入 紫宸殿 ,磨玉写琅玕。”

(9).山名。在 山东省 青州市 南。一名 云峰山 。 清 周亮工 《云门送胡元润还白下》诗:“屴崱君能到, 云门 得暂停。”

(10).山名。在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连 乐昌县 界。山有 云门寺 。 五代 文偃禅师 居此。参见“ 云门宗 ”。

(11).佛教宗派名。即云门宗。 宋 陈师道 《请兴化禅师疏》:“某公尊者承佛受记为世导师,绍云门之正宗,分慧林之半座。”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至云门之訶佛,则非特破相,而亦破名。”参见“ 云门宗 ”。

(12).人体穴位名。位于前胸外上方,当锁骨外端下缘。《素问·水热穴论》:“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 王冰 注:“云门在巨骨下,胸中行两傍。”

音奏

音律节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杜夔 调律,音奏舒雅; 荀勖 改悬,声节哀急。”

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古色

古雅的意趣、色调。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悲风生微綃,万里起古色。” 宋 王安石 《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余谓拟 魏 晋 乐府,尽仍其误不妨,乃反有古色。”

十八公

指松。松字拆开则为十、八、公三字,故称。《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晋 张勃 《吴录》:“ 丁固 梦松树生其腹上。人谓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其为公乎!’” 宋 苏轼 《夜烧松明火》诗:“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 元 方回 《七月三日朱用和罗弘道同访南山无竭师》诗:“临轩十八公,老寿藤萝缠。”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