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

作者:佚名 朝代:宋代

导引原文

笳鼓发、云惨寒空。
丹旐去、卷悲风。
忧勤六载亲几务,有巍巍、圣德仁功。
褰裳尊处大安宫。
荆鼎就、遽遗弓。
仙游攀不及,臣民号恸诉苍穹。

诗词问答

问:导引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问:导引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导引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笳鼓

笳声与鼓声。借指军乐。《南史·曹景宗传》:“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叹不已。”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秋天笳鼓歇,松柏遍山鸣。” 宋 苏轼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诗:“篙竿击舸菰茭隔,笳鼓过军鸣狗惊。” 明 沉采 《千金记·囊沙》:“笳鼓震天鸣,旌旗耀日明。”

丹旐

犹丹旌。 南朝 梁 何逊 《王尚书瞻祖日》诗:“昱昱丹旐振,亭亭素盖上。”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水浮陆走,丹旐翩然。” 明 无名氏 《运甓记·卜居求安》:“哀歌行欲絶,丹旐两班班。”《清史稿·礼志十一》:“ 太宗 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 崩,梓宫奉安宫中,正殿设几筵,建丹旐门外右旁。”

悲风

使人倍觉凄凉的风声

高树多悲风。——魏· 曹植《野田黄雀行》

忧勤

亦作“ 忧懃 ”。多指帝王或朝廷为国事而忧虑勤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王事固未有不始於忧勤,而终於佚乐者也。”《东观汉记·刘般传》:“ 建初 元年,拜为宗正,忧勤国事,夙夜不怠。”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忧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公言:‘近岁士大夫以言为讳,閭阎愁苦於下,而上不知,明主忧懃於上,而下无所诉,此罪在羣臣。’” 清 魏源 《道中杂言》诗之三:“九重日忧勤,四海日疮痍。”

几务

机要的事务。多指军国大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黑猿图》:“ 广西 守臣都督 山云 ,以猿来进。朕既一览而足,间因几务之暇,偶绘为图,以资宴玩。”

巍巍

高大壮观的样子

巍巍乎可畏。——明· 刘基《卖柑者言》

圣德

亦作“ 圣惪 ”。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史记·五帝本纪》:“ 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 ,生 高阳 , 高阳 有圣惪焉。”《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唐 杜甫 《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明 宋濂 《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 ,是 周文王 少子,有圣德,辅其兄 武王 伐 商 ,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羣臣欢忭,礼当庆贺。”

褰裳

(1).撩起下裳。《诗·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 溱 。”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褰裳以越沧海,企佇而跃九玄。”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上》:“又西建厅事临水,窗牖洞开,使花、山涧、湖光、石壁褰裳而来。”

(2).相传 公输班 为 楚 设置云梯,欲攻 宋 , 墨翟 闻之,“自 鲁 趍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赴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淮南子·修务训》。 南朝 陈 徐陵 《让散骑常侍表》:“昔 墨子 诸生褰裳救 楚 , 鲁连 隐士高论却 秦 ,况乎谬蒙知己,寧无感激。”后遂以“褰裳”为不辞劳苦,急于为国事奔波之典。 清 黄宗羲 《钱忠介公传》:“时平则高洗耳,世乱则美褰裳。”

(3).谓帝王让位。典出《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 禹 代 虞 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於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蟠龙奋迅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龟鱉咸出其穴,迁 虞 而事 夏 。 舜 乃设坛於 河 ,依 尧 故事。”《旧唐书·忠义传上·苏安恒》:“岂不思 虞舜 褰裳, 周公 復辟,良以 大禹 至圣, 成王 既长,推位让国,其道备焉。”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题长句》之五:“运终三百合褰裳,谁谓忧勤致覆亡。”

大安

身体康复

遗弓

(1).《史记·封禅书》:“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餘人,龙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鬚,龙鬚拔,堕,堕 黄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鬚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 鼎湖 ,其弓曰乌号。”后以“遗弓”指 黄帝 骑龙升天时坠落的弓。《宋史·乐志十六》:“ 鼎湖 龙去遗弓堕,冠剑鏁深宫。” 清 顾炎武 《登岱》诗:“何人得昇仙,遗弓名乌号。”

(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 黄帝 骑龙升天时,“堕 黄帝 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南朝 梁 沉约 《齐武帝谥议》:“慕切遗弓,哀同遏密。”《旧唐书·哀帝纪》:“朕祗荷丕图,仰惟先训,方迫遗弓之痛,俯临同轨之期。” 明 唐顺之 《朝谒长陵》诗:“遗弓仙驭远,上食繐帷张。”

(3).《吕氏春秋·贵公》:“ 荆 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 荆 人遗之, 荆 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唐 李商隐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一韵》:“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

仙游

亦作“僊游”。1.指信奉道教的人远出求仙访道。 唐 李白 《感兴》诗之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六琴说》:“ 马明生 仙游,见神女於玉几上弹一弦琴,而五音具奏。” 明 屠隆 《綵毫记·知几引退》:“侍奉君王不到头,飘然一衲赋仙游。”

(2).古指亡灵,谓游于仙界,成仙而去。旧亦用为称人死亡的婉辞。 宋 王安石 《英宗祔庙礼毕慰皇帝表》:“仙游既集於宗祊,圣念弥勤於翼室。”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初,取 京 ( 蔡京 )亲书,因下詔曰:‘ 隆祐 皇太后僊游不返,殯奉有期,永怀保祐之功,务极褒崇之典。’”《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李諮 闻信,不胜惊悼道:‘我 李諮 承圣恩赐我守 杭 ,一则得以领略湖山佳景,二则便可请教 君復 先生诗篇墨妙,不料仙游,我 李諮 何不幸至此!’”

不及

(1)

不如,比不上

不及50几年前

(2)

赶不上,来不及

躲避不及

后悔不及

(3)

够不上

(4)

未被接近

作为对风采的描绘…,这部书是其他任何书都不及的

臣民

泛指国君统属的臣下和百姓。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普天率土,莫非臣民。”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然臣民奔走,爱戴无异平日。” 清 李渔 《玉搔头·媲美》:“从此励精图治,以慰臣民顒望之心。” 巴金 《秋》十二:“他们像疯狂的专制君主,凭着个人一时的好恶,任意屠戮没有抵抗力的臣民。”

号恸

号哭哀痛。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翩翩孤嗣,号慟崩摧,发軫北 魏 ,远迄南 淮 。经歷山河,泣涕如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秦 既死,葬于 建康 。有 蜀 人 史叔夜 者,怀鸡絮,号慟墓前。” 清 钮琇 《觚賸·睐娘》:“ 睞 大号慟,絶而后甦。”

苍穹

苍天;天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