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刘宗周黄道周集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刘宗周黄道周集原文

搜罗四库事磨研,去取其间公道传。
人各抒忠斯可录,言虽触讳忍从捐。
宁同仲达吠尧日,不愧观文报宋年。
平日犯颜急尽节,如之二者实堪怜。

诗词问答

问:题刘宗周黄道周集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刘宗周黄道周集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乾隆题刘宗周黄道周集书法欣赏

乾隆题刘宗周黄道周集书法作品欣赏
题刘宗周黄道周集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搜罗

搜寻收集(到处录求(人或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搜罗人才

四库

我国古代宫廷藏书的地方,分库收藏经、史、子、集四部类图书

磨研

细磨。亦指磨研至损。 五代 齐己 《谢人墨》诗:“只应真典誥,消得苦磨研。”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磨研清且厉,玉瑟鸣风牖。”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若用一分,先以水依分数渍一宿,然后磨研,乃不伤研。”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题二世琅琊台石刻诗》:“岂有鬼神护,得免列缺鞭。良由选石精,岁月无磨研。”

用石磨研碎。迷信传说阴司惩治恶鬼的一种酷刑。《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若是甚么上刀山,下苦海、碓擣、磨研的恶趣,当真就像那亡过的人在那里受苦一般,哭声震地,好不悽惨!”

去取

舍弃或保留;取舍

决定去取

其间

(1) 在中间

两幢房子及夹在其间的院子

颓然其间者。——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袍敝衣处其间。——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时出于其间焉。——蔡元培《图画》

(2) 指某一段时间

参加这项工作已有半年了,这其间,他学到不少新的知识

公道

(1) 公正的

对事实的公道的说明

(2) 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

公道话

不过,人可真是好人!又公道,又爽直。——《潘虎》

触讳

触犯讳忌。 汉 王充 《论衡·程材》:“割切将欲,直言一指,触讳犯忌。” 唐 韩愈 《送穷文》:“捩手覆羹,转喉触讳。”

忍从

忍受顺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百分之百的忍从,在未嫁就死了定婚的丈夫,坚苦的一直硬活到八十岁的所谓节妇身上,也许偶然可以发见罢,但在一般的人们,却没有。”

仲达

三国 魏 司马懿 的字。多谋略,善权变,为 魏 重臣,后专国政。其孙 炎 篡 魏 建 晋 ,追尊 懿 为 宣帝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天下奇才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宣王 之退也,百姓为之谚曰:‘死 诸葛 走生 仲达 。’”《冷眼观》第十六回:“若 袁 某为人,鹰视狼顾,多诈多疑,至有‘ 仲达 第二’之号。” 袁翼 《咏史》诗:“巾幗徒闻羞 仲达 ,艨艟已惜走 孙恩 。”

吠尧

《战国策·齐策六》:“ 跖 之狗吠 尧 ,非贵 跖 而贱 尧 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后以“吠尧”比喻坏人攻击好人。 宋 岳珂 《桯史·楚齐僭册》:“余尝得其二册文,乃删其吠 尧 者而剟録之。” 清 李渔 《玉搔头·误投》:“悔做了当车怒螳,吠 尧 跖 庬。” 郭沫若 《歌颂群英大会》诗:“国内和国外尽管有一些吠 尧 桀 犬,它们的狂吠只表现了它们的可怜。”

不愧

无愧于;名副其实

不愧为艺术大师

文报

公文函件。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文报便捷,驛站经费亦可量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甚至公牘文报,亦效东籍之冗芜;遂至小子后生,莫识先贤之文派。”

平日

(1) 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殊的日子 ,如:节日、假日)

吾平日不信有鬼。——清· 林觉民《与妻书》

跟平日一样起得早

(2) 一周中除星期日以外的日子

犯颜

(1).旧谓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諫,臣不如 东郭牙 ,请立以为諫臣。”《旧唐书·魏徵传》:“ 徵 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諫,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三国演义》第四六回:“今日 公瑾 怒责 公覆 ,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諫;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2).犹翻脸。《封神演义》第十五回:“夫妻二人语去言来,犯颜嘶嚷。”《封神演义》第十四回:“从今父子再不许犯颜。”

尽节

为保全节操而牺牲生命

为国尽节

诗文赏析


原序:
比因汇集《四库全书》,各省博访遗编以进,裒聚既广则甄别宜精。而明末诸人文集内多有论列边防兵事诋触本朝者,馆臣随时检出清毁,理固宜然,亦不可不有所执择,因于机余披览衡定之。夫为明臣而指斥我朝,所为吠非其主,本无可罪。其或人品无系重轻,言事又剽窃无据;及已入本朝苟活求生,又谬托为明遗民,如屈大均之流者,毁之诚不足惜。若黄道周之博物典汇,刘宗周之疏稿,  则不可毁。盖二人当明政不纲,权移阉宦,独能守正不阿,多所弹劾,至今想见其风节凛然。而且心殷救败,凡有指陈悉中时弊。假令当日能用其言,覆亡未必如彼之速。卒之致命遂志以身殉国,允为一代完人。若因字句干犯并其全书而弃之,致使忠臣正士其言论不能并传不朽,余岂忍为之哉!爰命廷臣就其应避之字,略为删改,书仍录而存之。使天下后世知余大公至正之心,维持名教而不苟小节,重其入因及其书。且为千古之君若臣垂戒示劝,不徒味其文艺而已。既以宣谕,并题诗名书其集端。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