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美酒

作者:郑廷玉 朝代:元代

沽美酒原文

你怎生直恁的心性狠。

全无些旧情分。

可便是亲者如同那陌路人。

只为你哭的我行眠立盹。

见福僧科云:二哥。咱家去来。福僧云:谁是你孩儿。

正末云:你是我第二的孩儿。福僧云:我是你的儿。老的。你好不聪明。我前身元是五台山和尚。你少我的来。你如今也加倍还了我的也。

正末做叹科:唱:两下里将我来不偢问。

诗词问答

问:沽美酒的作者是谁?答:郑廷玉
问:沽美酒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沽美酒是什么体裁?答:散曲
问:郑廷玉的名句有哪些?答:郑廷玉名句大全

注释

1. 出处:元曲选 冤家债主 第四折

参考注释

怎生

(1) 怎样;怎么

怎生不捎带个字儿来?

(2) 务必;无论如何

小生有一简,怎生烦小娘子送去

直恁

犹言竟然如此。《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官人直恁负恩!甫能得官,便娶了二夫人!”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一折:“一回家怨天公直恁困英豪,嘆良金美玉何人晓!”《警世通言·小夫人金钱赠年少》:“是甚么人?直恁大胆!” 清  李渔 《凰求凤·囚鸾》:“好事磨人直恁奇,既得便宜,又失便宜。”

心性

性情

无些

没有一点儿。 宋  周邦彦 《迎春乐·携妓》词:“趁歌停舞罢来相扰,醒醒箇,无些酒。”《朱子语类》卷六三:“此处縝密,无些渗漏。”

情分

同“情谊”。人与人相处的感情

朋友情分

便是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如同

好像,类似

待我如同亲人一样

陌路

(1) 田间的小路

(2) 在路上相遇不熟悉的人。亦称“陌路人”

行眠立盹

形容极度疲倦无精神。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二折:“若做官后,每日价行眠立盹,休,休,枉笑杀 凌烟阁 上人。”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四折:“可便是亲者如同那陌路人,只为你哭的我行眠立盹。”

二哥

(1).兄弟间称次男为二哥。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卷中:“既平 孟蜀 ,而 两浙  钱王 入朝。群臣自 赵普 以下争欲留之,圣意不允。一日, 赵 相拉 晋王 於后殿,奏事毕, 晋王 从容言 钱王 事。 太祖 曰:‘二哥,你也出这言语!’”按 晋王 , 太祖 之弟 光义 。《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大 道:‘二哥,你去了许多时,如何不寄封书来与我?’”

(2).泛称兄弟中排行第二者。《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那首县便説:‘办公首在得人,兄弟这里却有一个千妥万当的人,他从前就在 邳州 衙门,如今兄弟这里,人浮於事,实在用不开。二哥,你带了他去,大可助你一臂之力。’”

(3).小二哥的敬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清河  君瑞 ,邸店权时住,又没箇亲知为伴侣,欲待散心没处去。正疑惑之际,二哥推户。” 凌景埏 注:“ 宋  元 时,称店主为大哥,店伙为二哥。”

咱家

我。 元  锺嗣成 《一枝花·自序丑斋》曲:“既为男子身,须入世俗机。所事堪宜,件件可咱家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咱家 左良玉 ,表字 崑山 。”

去来

(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孩儿

(1)

(2) 长辈对下辈或上司对下属的通称

太尉不肯相见,只怕孩儿们惊了太尉。——《水浒传》

(3) 幼辈、属员或仆役的自称

孩儿领受爹娘慈旨,曰即离去。——宋·佚名《张协状元》

(4) 昵称之词

饯筵绿绕红围处,只这孩儿,泪垂垂。——宋· 郭应祥《采桑子·赠丽华》

正末

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好不

多么;很——表示程度深,并带感叹语气

接到你的信好不高兴!

聪明

(1) 天资高,记忆和理解力强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资治通鉴》

聪明人

(2) 听觉和视觉灵敏

耳目聪明

前身

(1) 佛教用语。指轮回前的生命

(2) 事物的上一个状态

五台

山西省的县。位于省东北部,为山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在其境内,主峰海拔3058米。佛教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

山和尚

鸟名。因其鸣声似和尚念经而得名。 宋  王质 《林泉结契》卷一:“山和尚,身灰褐色,脑觜俱黑,声浊圆,间若诵 牟尼 号者,旋杂他声。” 明  杨慎 《鹧鸪天》词:“弹声林鸟山和尚,写字寒虫水秀才。” 清  李调元 《峨嵋山赋》:“雨道士之喜雨至,山和尚之好山栖。”

如今

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倍还

加倍偿还。《太平御览》卷八一七引 晋  卢楙 《四王遗事》:“ 惠帝 於 鄴 ,与 成都王 还 洛阳 ,出城仓卒,上下无持资食之调。道中有驱羊二百餘口者,便勒将之 洛 ,得以为粮。至 洛 , 卢志 启以右藏绢倍还羊主。”《元典章·圣政一·劝农桑》:“诸色人等毋得纵放头足食践损坏桑果田禾,违者断罪倍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债负》:“律有远年倍还之条。”

两下

(1).双方;两方面。《穀梁传·昭公八年》:“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 唐  柳宗元 《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於礼矣。”《三国演义》第八回:“ 貂蝉 送酒与 布 ,两下眉来眼去。” 吴组缃 《山洪》二:“有一次因为派捐, 三官 提出质问,两下发生争执。”

(2).有屋脊房屋的前后两檐。《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 唐  孔颖达 疏:“ 殷 人以来,始屋四阿, 夏 家之屋,唯两下而已。”

(3).指办法或本领。如:你还真有两下。参见“ 两下子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