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端上人入黄龙

作者:释德洪 朝代:宋代

送端上人入黄龙原文

一个面如楪子大,眼耳鼻舌分疆界。

髑髅里面都不言,听渠外边争捏怪。

日用经行坐卧中,一段光明没遮盖。

端上人,会不会,会与不会俱窒碍。

如见灵源瞌睡翁,石火光中著精彩。

诗词问答

问:送端上人入黄龙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送端上人入黄龙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词韵第五部

参考注释

一个

(1).表数量。单个。用于人和各种事物。如:一个人;一个书柜;一个学校;一个理想;一个星期;一个地方。

(2).整个。如:他今天一个上午都没歇过。如:今年一个冬天没下过雪。

(3).用在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程度。如:吃了一个饱;看了一个够;淋了一个透。

(4).跟名词、动词结合,用在谓语动词前,表示快速或突然。 张天翼 《儿女们》:“黑云越堆越重,拚命往下沉,一个不留神就得塌下来。” 沙汀 《丁跛公》:“昨天在一家买卖田地的酒席上,一个不提防,给两三个熟人,灌醉来躺下了。”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我扭头就走,真怕她一个箭步追上来。”

疆界

(1) 国界

(2) 边界,分界线

髑髅

(1) 死人的头盖骨

莊子之 楚,见髑髅。——《庄子·至乐》

(2) 通常用作危险警告;骷髅

里面

内部或围起来的地方或空间

看台里面往往有一种舒适惬意的气氛

不言

(1).不说。《书·说命上》:“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 晋 孙绰 《天台山赋》:“恣语乐以终日,等寂默於不言。”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九:“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

(2).不依靠语言。谓以德政感化人民。《老子》:“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管子·心术上》:“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南史·王俭传》:“所以得厝私怀,实由禀明公不言之化。”

(3).不料。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愚谓嬉游长似昔,不言流寓歘成今。”

外边

(1) 超出某一范围的地方

到外边去

(2) 指外地

捏怪

亦作“揑怪”。1.编造鬼怪故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 秦 汉 以还,圣道陆沉,淫词日炽, 庄周 、 列御 、 邹衍 、 刘安 之属,揑怪兴妖,不可胜纪。”

(2).塑造怪相。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堵芬木 曰:‘画罗汉不在揑怪,正使眉目一如恒人,而道气沉挚,生人敬畏,乃足尚耳。’”

日用

(1) 日常生活的费用

(2) 日常生活应用的

经行

佛教徒因养身散除郁闷,旋回往返于一定之地叫“经行”

雁荡经行云漠漠。—— 宋· 沈括《梦溪笔谈》

坐卧

坐和卧;坐或卧。常指日常起居。《汉书·杜周传》:“ 延年 居父官府,不敢当旧位,坐卧皆易其处。”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独居不御酒肉,坐卧泣涕霑衣。”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十二:“有一小楼,面山,楼中置笔砚,弟偷闲暂坐卧於是。”

一段

一部分

一段树干

光明

(1)

(2) 明亮的

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祝福》

(3) 比喻正义或有希望

光明大道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4) 没有私心

光明磊落

心地光明

遮盖

(1) 从上面遮住

用苫布遮盖好汽车

(2) 掩饰;隐瞒

遮盖丑闻

上人

(1) 旧时尊称僧人

(2) 佛教称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职位高的统治者

(4) 上等人

农工商贾劳苦营生,非上人之所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驾于他人之上

不会

(1).不领会;不知道。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 毛 *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窒碍

(1).障碍;阻碍。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庶几推行而终有窒碍,乞下有司早议成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赎衫避兵》:“叹穷途多窒碍;死和生,成和败,难闪难猜。” 鲁迅 《准风月谈·“推”的馀谈》:“假如你怕占不到铺位,一早带着行李下船去罢,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但要将行李搁下空铺去,可就窒碍难行了。”

(2).不明了;疑难。《朱子语类》卷五二:“须待十分晓得,无一句一字窒碍,方可看别处去。”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但有问难的人,胷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秀州 诗人 吴文溥 ,别十五年,今秋忽来,诗已付梓,读之,转多窒碍,不如从前之明秀。”

(3).执着;拘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拘泥》:“《论语》但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并未云‘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也。如 颐 ( 程颐 )言则是日欢庆,即闻父母之丧,亦不奔耶?多见其窒碍也已。”

灵源

(1).对水源的美称。 宋 王十朋 《题双瀑》诗:“瀑水 簫峯 下,灵源不可寻。” 清 魏源 《古诗答陆彦若》之二:“ 崑崙 閟灵源,滥觴储五湖。”

(2).喻帝绪,帝业。 唐 权德舆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一:“筮水灵源濬,因山祔礼崇。”《旧唐书·礼仪志一》:“伏惟 太祖 景皇帝 构室 有周 ,建絶代之丕业……又 世祖 元皇帝 潜鳞韞庆,屈道事 周 ,导濬发之灵源,肇光宅之垂裕。”

(3).指隐者所居、远离尘世之地。 唐 吕岩 《浪淘沙》词:“我有屋三椽,住在灵源。无遮四壁任萧然。万象森罗为斗栱,瓦盖青天。”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4).指心灵。 晋 陆云 《夏府君诔》:“沦心众妙,洞志灵源。” 宋 苏辙 《遗老斋绝句》之二:“众音入我耳,诸色过吾目,闻见长歷然,灵源不受触。” 元 张宇 《闲述》诗之一:“此性生而与道俱,灵源常患少人疏。”

瞌睡

(1) 倦极思睡

(2) 打盹,很短时间的睡眠

石火

石头撞击时发出的一闪即逝的火花,多用来比喻生命的短暂易逝

石火光中寄此生

精彩

(1) 出色;绝妙

表演精彩

精彩的论述

(2) 精神;神采

眼睛失去了精彩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