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悼邦节弟

作者:姜特立 朝代:宋代

再悼邦节弟原文

满腹书何用,谋身事竟非。
中堂亲尚在,私室子畴依。
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雁飞。
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

诗词问答

问:再悼邦节弟的作者是谁?答:姜特立
问:再悼邦节弟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姜特立的名句有哪些?答:姜特立名句大全

姜特立再悼邦节弟书法欣赏

姜特立再悼邦节弟书法作品欣赏
再悼邦节弟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腹书

秦 末, 陈涉 、 吴广 欲举事,丹书于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其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怪之。事见《史记·陈涉世家》。后因以“腹书”指战事或祸乱的先兆。 清 唐孙华 《读梅村先生<鹿樵纪闻>有感》诗之四:“腹书竞伏狐鸣火,手蔗频惊鹤唳兵。”

何用

(1).为什么。《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 孔颖达 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絶之也。”

(2).凭什么;用什么。《穀梁传·僖公元年》:“是 齐侯 与? 齐侯 也。何用见其是 齐侯 也?”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人曰命难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体。” 唐 韩愈 《食曲河驿》诗:“杀身谅无补,何用答生成?”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后汉书·孔融传》:“ 文举 舍我死,吾何用生为?” 唐 王泠然 《题河边枯柳》诗:“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株好。”《续资治通鉴·帝显德元年》:“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韵云……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如果那时不去射杀它,留到现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饭菜?”

身事

(1).指人的经历和遭遇。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抚身事而识苦,念亲爱而知乐。”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2).指行踪。 唐 杜甫 《楼上》诗:“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

(3).自身的事情。 唐 赵嘏 《寄归》诗:“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4).亲身事奉。《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陆扆》:“ 扆 为宰相 韦昭度 所知,欲身事之速了,屡告 昭度 。”

中堂

(1).正中的厅堂。《仪礼·聘礼》:“公侧袭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 郑玄 注:“中堂,南北之中也。”《古今小说·张舜美中宵得丽女》:“庵主出迎,拉至中堂供茶。” 冰心 《往事》二:“今夜没有电光,中堂燃着两支蜡烛。”

(2).指厅堂之中。《文选·张衡<西京赋>》:“促中堂之陿坐,羽觴行而无筭。” 薛综 注:“中堂,中央也。”

(3).正室。《旧唐书·马璘传》:“ 璘 之第,经始中堂,费钱二十万贯,他室降等无几。”

(4).庭院。 三国 魏 曹丕 《感物赋》:“掘中堂而为圃,植诸蔗于前庭。” 明 何景明 《寄孙世其》诗:“繫马中堂树,听鶯上苑花。”

(5).犹明堂。《晋书·礼志上》:“ 穆帝 、 孝武 并权以 中堂 为太学。”《宋书·文帝纪》:“丁酉,謁 初寧陵 还於 中堂 即皇帝位。”

(6).指母亲。 唐 李贺 《题归梦》诗:“怡怡中堂笑,小弟裁涧菉。” 叶葱奇 注:“‘中堂笑’指在母前欢笑。”

(7). 唐 于中书省设政事堂,以宰相领其事,后因称宰相为中堂。 明 、 清 大学士亦沿用此称。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中堂》:“ 明 洪武 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於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座於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儒林外史》第八回:“中堂在朝二十餘年,薨逝之后,赐了祭葬,諡为 文恪 。”《官场现形记》第三七回:“不过看 徐中堂 面上,所以才委他这个差使。”

(8).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老残游记》第三回:“只有中间挂着一幅中堂,只画了一个人。” 张天翼 《清明时节》:“ 易良发 忍不住要笑,就假装着咳嗽,转过面去看挂在上面的中堂--三星图。”

私室

私人的房间

它时

犹他日;将来。 宋 欧阳修 《试笔·学书作故事》:“学书勿浪书,事有可记者,它时便为故事。”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想忆

怀念。 晋 王献之 《服油帖》:“足下明当必果,想即日如何?深想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