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四首

作者:曹勋 朝代:宋代

游仙四首原文

严驾发沧浪,行乐从所之。
方诸款青童,隐景朝郁仪。
流金戒前导,玉节纷萎蕤。
运策乘飞电,扬旌耀彩霓。
斑龙承倒景,蠖略翔紫微。
命我发金策,受事临西垂。
白帝启真籙,斟酌合四时。
解带清商馆,置酒璇渊池。
高酣发空谣,群响凄以悲。
海水变苍陆,翻覆如奕棋。
咄叱红尘子,役役何所为。

诗词问答

问:游仙四首的作者是谁?答:曹勋
问:游仙四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曹勋的名句有哪些?答:曹勋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严驾

整备车马。《后汉书·方术传上·杨由》:“ 由 尝从人饮,勑御者曰:‘酒若三行,便宜严驾。’”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僕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 南朝 宋 谢灵运 《折杨柳行》:“辞诀未及终,严驾一何早。”

沧浪

(1).古水名。有 汉水 、 汉水 之别流、 汉水 之下流、 夏水 诸说。《书·禹贡》:“ 嶓冢 导 漾 ,东流为 汉 。又东为 沧浪 之水。” 孔 传:“别流在 荆州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夏水》:“ 刘澄之 著《永初山川记》云:‘ 夏水 ,古文以为 沧浪 ,渔父所歌也。’” 宋 姜夔 《清波引》词序:“余久客古 沔 , 沧浪 之烟雨, 鸚鵡 之草树……无一日不在心目间。”

(2).青苍色。多指水色。《文选·陆机<塘上行>》:“发藻玉臺下,垂影沧浪泉。” 李善 注:“ 孟子 曰:‘沧浪之水清。’沧浪,水色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水色沧浪,波涛浩汗。”《吕氏春秋·审时》“后时者,弱苗而穗苍狼” 清 毕沅 辑校:“苍狼,青色也。在竹曰‘苍筤’,在天曰‘仓浪’,在水曰‘沧浪’。” 清 龚自珍 《贺新凉》词:“一棹沧浪水,一行行淡烟疏柳,平生秋思。”

(3).借指青苍色的水。 唐 韩愈 《合江亭》诗:“长綆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明 高棣 《题台江别意饯顾存信归番禺》诗:“沧浪浩荡杳难期,此别重逢又几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华硕宣 ﹞《湖上》云:‘忽惊鸥鷺起,渔笛响沧浪。’”亦借指青苍的天空。 唐 寒山 《诗》之五九:“天高不可问,鷦鵊在沧浪。”

(4).形容头发斑白。 唐 姚合 《奉和前司苏郎中惊斑鬓之什》:“遶鬢沧浪有几茎,珥貂相问夕郎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关河 泱漭连兵气,齿髮沧浪寄病身。”

(5).《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后遂以“沧浪”指此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孺子‘沧浪’,亦有全曲。” 清 陈梦雷 《寄答李厚庵百韵》:“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

乐从

乐于跟从;乐于从命。《史记·李将军列传》:“然 匈奴 畏 李广 之略,士卒亦多乐从 李广 而苦 程不识 。”《宋书·柳元景传》:“ 季明 率 高明 、 宜阳 义兵当南门而阵, 赵难 领 卢氏 乐从少年,与 季明 为犄角。” 清 管同 《范增论》:“ 陈涉 、 吴广 之起也,诈称 扶苏 与 项燕 , 燕 固 楚 将,而 扶苏 始皇 子,欲亡 秦 而借名其子,夫子岂民所乐从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便挽人去对那姑娘的父母説,要代督办讨他做小……听见説督办要,如何不乐从。”

所之

所去的地方。《晋书·隐逸传·孟陋》:“时或弋钓,孤兴独归,虽家人亦不知其所之也。” 唐 杜牧 《题桐叶》诗:“ 三吴 烟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 宫之奇 尽族而行,不言所之。”

方诸

(1).古代在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淮南子·览冥训》:“夫阳燧取火於日,方诸取露於月。”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十五:“月娥如有相思泪,秪待方诸寄两行。” 明 李东阳 《又和王世赏韵》:“天临华盖春星近,月照方诸夜水清。” 清 龚自珍 《捕蜮第一》:“又用方诸取月中水洗眼,著纯墨衣,则人反见蜮,可趋入蜮羣。”

(2).传说中仙人住所。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正四方,故谓之 方诸 ,一面长一千三百里,四面合五千二百里,上高九千丈。”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 方诸 东西面又各有 小方诸 ,去 大方诸 三千里, 小方诸 亦方面各三百里,周迴一千二百里,亦各别有青君宫室,又特多中仙人及灵鸟灵兽辈。” 南朝 梁武帝 《上云乐·方诸曲》:“ 方诸 上,上云人。业守仁,摐金集 瑶池 ,步光礼玉晨。霞盖容长肃,清虚伍列真。”《云笈七籤》卷七八:“纵赏三清,遨游五岳,往来 圆嶠 ,出入 方诸 。” 清 缪艮 《沉秀英传》:“ 秀英 香消玉损,已返 方诸 。”

青童

(1).神话传说中的仙童。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洞庭山 ﹞昔有 青童 秉烛飇飞轮之车至此,其迹存焉。”《太平广记》卷十一引 宋 曾慥 《集仙传·大茅君》:“ 汉 元寿 二年,八月己酉, 南岳真人赤君 、 西城王君 及诸 青童 并从 王母 降於 盈 室。”

(2).引申为修炼有素的道士。 唐 李白 《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予造真箓临别留赠》诗:“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3).即 青童君 。 唐 顾况 《短歌行》之六:“ 轩辕 弓箭无人识, 东海 青童 寄消息。” 唐 李白 《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步网绕碧落,倚树招 青童 。” 王琦 注:“《真灵位业图》:‘ 龚仲阳 、 幼阳 兄弟二人,受道於 青童君 。’” 宋 苏轼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戏作此数句》诗:“喜我归有期,举酒属 青童 。” 王十朋 注引 赵次公 曰:“ 青童 ,神仙 青童君 也。” 陈三立 《榘林五十生日赋赠》之三:“神丹受得 青童 祕,散落人间只等閒。”参见“ 青童君 ”。

(4).指少年。 唐 于鹄 《古挽歌》:“青童抱何物,明月与香囊。” 清 郑燮 《止足》诗:“闺中少妇,好乐无猜;花下青童,慧黠适怀。” 续范亭 《总部观平剧》诗:“丰衣足食好榜样,两个青童四百磅。”

郁仪

见“ 鬱华 ”。

流金

(1).谓高温熔化金属。多形容气候酷热。 晋 陆机 《演连珠》之四九:“臣闻理之所开,力所常达;数之所塞,威有必穷。是以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沉寒凝海,不能结风。” 唐 刘言史 《广州王园寺伏日即事寄北中亲友》诗:“且困流金炽,难成独酌謡。” 明 宋濂 《郑仲涵墓志铭》:“当夏五六月,赤日流金,道多病暍者。”

(2).沙金。 晋 潘岳 《萤火赋》:“若流金之在沙,载飞载止。”

(3).涂饰泥金。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一个姓 周 ,著玄华冠,服緑毛帔丹霄飞裳,佩流金铃。” 元 张可久 《湘妃怨·武夷山中》曲:“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满药田,流金古像开香殿,步虚声未远。”《红楼梦》第五三回:“ 尤氏 上房,地下铺满红毡,当地放着象鼻三足泥鰍流金珐瑯大火盆。”

前导

领路人,在方法或道路上领导或指引其他人的人

玉节

(1).玉制的符节。古代天子、王侯的使者持以为凭。《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公羊传·哀公六年》:“﹝ 齐 陈乞 遣 阳生 ﹞与之玉节而走之。” 何休 注:“节,信也。析玉与阳 生 ,留其半,为后当迎之合以为信,防称矫也。” 隋 江总 《洛阳道》诗之一:“玉节迎司隶,锦车归濯龙。”

(2).指持节赴任的官员。 宋 杨万里 《送吉州赵山父移广东提刑》诗:“ 岭 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清 唐孙华 《送赵二闻之官济宁》诗:“玉节幨帷 济水 东,少年练达许谁同。”

(3).古代一种用以调节乐声的乐器。 北周 庾信 《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玉节调笙管,金船代酒巵。” 倪璠 注:“《汉书音义》曰:‘管,漆竹,长一尺,六孔。古以玉作,不但竹也。’……节,竹约也,以玉为之,故云玉节矣。”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4).手杖的美称。 唐 胡曾 《咏史·高阳池》:“何事 山公 持玉节,等閒深入醉乡来。”

(5).笋的美称。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竹根乍烧玉节快,酒面新泼金膏寒。” 明 杨慎 《和方思道毛坞之什》:“冉冉孤生竹,迟此方苞月。玉节本璘珣,孚尹亦旁达。”

(6).藕的美称。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果蓏·藕》:“ 陶弼 诗:‘万顷金沙里,谁将玉节栽。’”

(7).形容高尚的节操。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重九》词:“故人玉节有光华,高会仍逢戏马。”

(8).形容声音如鸣佩玉,铿锵而有节奏。 唐 张说 《皇帝行太和之乐一章》:“玉节四夏,金鏘五钟。” 唐 陆龟蒙 《寒夜联句》:“高唱戞金奏,朗咏鏗玉节。”

萎蕤

(1).草名。即玉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萎蕤》:“其根横生似黄精,差小,黄白色,性柔多鬚,最难燥。其叶如竹,两两相值。亦可採根种之,极易繁也。嫩叶及根,并可煮淘食茹。”

(2).草木茂盛貌。《汉武帝内传》:“紫芝萎蕤,纷若填樏。” 晋 潘岳 《橘赋》:“既蓊茸而萎蕤,且参差而橚矗。” 唐 张说 《离会曲》:“可怜河树叶萎蕤,关关河鸟声相思。”

(3).引申为气势盛貌。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策勋何烜赫,赐紫更萎蕤。”

(4).柔弱貌;柔软貌。《淮南子·天文训》“音比蕤宾” 汉 高诱 注:“蕤宾,五月也。阴气萎蕤在下,似主人。阳在上,似宾客。故曰蕤宾也。” 唐 王琚 《美女篇》:“屈曲屏风绕象牀,萎蕤翠帐缀香囊。”

(5).引申为萎靡。 中国凉血人 《拒约奇谈》第二章:“又拍掌迎了一人上坛,貌陋而身短,神情萎蕤,如新病之乍起。”

(6).旗名。卤簿中有之。 唐 元稹 《梦游春七十韵》:“广榭舞萎蕤,长筵宾杂厝。”

运策

运用计谋。《史记·项羽本纪》:“夫披坚执鋭, 义 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 义 。” 北周 王褒 《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运策帷帐,参谋幕府。”

飞电

(1).闪电。 晋 潘岳 《萤火赋》:“熲若飞电之宵逝,彗似移星之云流。” 唐 刘长卿 《宿侯尊师草堂》诗:“一从换仙骨,万里乘飞电。” 明 刘基 《书苏伯修御史断狱记后》:“阴风鸣条,飞电烁目。” 马君武 《从军行》:“北狄寇边群,飞电羽书急。”

(2).马名。 宋 苏轼 《申王画马图》诗:“当时不独玉花驄,飞电流云絶瀟洒。”《三国演义》第二十回:“ 曹操 骑爪黄飞电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於 许田 。”

扬旌

高举军旗。指征战。 晋 陆机 《赠顾交阯公真》诗:“伐鼓 五岭 表,扬旌万里外。”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朔 南方偃草, 河 右暂扬旌。”

彩霓

(1).即彩虹。 唐 李商隐 《寄令狐学士》诗:“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东西。”

(2). 宋 司马光 《范景仁传》:“召试学士院,诗用‘彩霓’字。学士以 沉约 《郊居赋》:‘雌霓连蜷’,读‘霓’为入声,谓 景仁 为失韵。”后遂以“彩霓”为作诗用韵之典。 明 杨慎 《咏端溪砚廿韵示儿》:“綺思生松黛,讹音辨彩霓。”

斑龙

(1).传说中为仙人驾车的彩龙。《汉武帝内传》:“唯见 王母 乘紫云之輦,驾五色之斑龙。” 宋 晏殊 《蝶恋花》词:“紫府羣仙名籍祕,五色斑龙暂降人间媚。” 明 屠隆 《昙花记·雠邪设谤》:“仙音一派繚绕,斑龙先导,御飞轮瞬息寥无杳。”

(2).鹿的别名。 唐 沉佺期 《幸白鹿观应制》诗:“紫凤真人府,斑龙太上家。”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十三:“黄海仙人薜荔衣,斑龙偷跨跡如飞。”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鹿》。

倒景

见“ 倒影 ”。

蠖略

谓行步进止貌。《汉书·司马相如传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驂赤螭青虬之蚴蟉宛蜒。” 颜师古 注:“蠖略委丽,蚴蟉宛蜒,皆其行步进止之貌也。” 汉 应瑒 《驰射赋》:“弈弈騂牡,既佶且闲,扬驪沛艾,蠖略相连。” 唐 刘禹锡 《望赋》:“扇交翟兮葳蕤,旗升龙兮蠖略。”

紫微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金策

(1).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汉 张衡 《西京赋》:“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唐 白居易 《一策头》:“是以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

(2).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 唐 权德舆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明 高启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之二:“应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飞。”

受事

(1) 语法上指动作的对象,即动作所及于的人或事物

(2) 接受职事或职务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

西垂

(1).西面台阶上。《书·顾命》:“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於西垂。” 孔 传:“戣、瞿,皆戟属。立於东西下之阶上。”

(2).亦作“ 西陲 ”。西面边疆。《史记·封禅书》:“ 秦襄公 既侯,居西垂。”《晋书·庾亮传》:“吾忧西垂,过於 歷阳 。” 唐 张说 《赠郭君神道碑》:“镇西陲,信国之藩屏;坐北落,亦王之爪牙。”《明史·王效传》:“ 效 言行谨飭,用兵兼谋勇,威名著西陲。”

(3).向西面沉落。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织女西垂隐烛臺,双童连缕合欢杯。” 唐 裴说 《棋》诗:“临轩才一局,寒日又西垂。”

白帝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 唐 贾公彦 疏:“五帝者,东方 青帝 灵威仰 ,南方 赤帝 赤熛怒 ,中央 黄帝 含枢纽 ,西方 白帝 白招拒 ,北方 黑帝 汁光纪 。”《史记·封禅书》:“ 文公 梦黄蛇自天下属地,其口止于 鄜衍 ……於是作 鄜畤 ,用三牲郊祭 白帝 焉。”《晋书·天文志上》:“西方 白帝 , 白招矩 之神也。” 清 曹寅 《巫峡石歌》:“或疑 白帝 前, 黄帝 后, 灕堆 倒决 玉垒 倾;风喣日暴几千载,旋涡聚沫之所成。”

(2).“白帝子”的略语。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赤精 斩 白帝 ,叱咤入 关中 。”参见“ 白帝子 ”。

(3).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 瞿塘峡 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 水又东逕 鱼復县 故城南,故 鱼国 也…… 公孙述 名之为 白帝 ,取其王色。” 唐 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朝辞 白帝 彩云间,千里 江陵 一日还。” 清 《蟂矶孙夫人庙》诗:“悲衔 白帝 生睽隔,恨切 苍梧 死别离。”

(4). 东汉 公孙述 曾改 鱼复县 为 白帝 ,后因以为 述 的代称。 清 顾炎武 《大汉行》:“ 隗王 白帝 何为平, 扶风 马生 真丈夫。”

斟酌

(1) 反复考虑以后决定取舍

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矣。——《国语·周语上》

再三斟酌

(2) 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独自斟酌

四时

(1).四季。《易·恒》:“四时变化而能久成。”《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 前蜀 韦庄 《晚春》诗:“万物不如酒,四时唯爱春。”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靖康 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

(2).指一年四季的农时。《逸周书·文传》:“无杀夭胎,无伐不成材,无墯四时,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积者王。”《淮南子·本经训》:“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闔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理。”

(3).指一日的朝、昼、夕、夜。《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乐舞名。 汉文帝 作。《汉书·礼乐志》:“ 孝文庙 奏《昭德》、《文始》、《四时》、《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武德》兴乎 高祖 ,《四时》广於 孝文 。”参见“ 四时舞 ”。

解带

(1).谓出仕。语出《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尝诵《诗》至《汝坟》之卒章,慨然而叹,乃解韦带,就孝廉之举。” 李贤 注:“以韦皮为带,未仕之服也。求仕则服革带,故解之。” 唐 王勃 《别卢主簿序》:“惟高明之捧檄,属吾人之解带。”

(2).解开衣带。表示熟不拘礼,或表示闲适。《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亮 深谓 备 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开衿濯寒水,解带临清风。” 唐 白居易 《常乐里闲居》诗:“谁能讎校閒,解带卧吾庐。” 宋 梅尧臣 《西禅院竹》诗:“解带欲忘归,壶觴欢自足。”

商馆

旧指 欧洲 各国商人在世界各重要商埠所设贸易和居住的场所。十九世纪外商在我国 广州 建商馆十三所,后实际上成为殖民主义者进行侵略活动的据点。

置酒

摆下酒宴

置酒大会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璇渊

亦作“璿渊”。亦作“琁渊”。玉池。亦为池的美称。《文选·鲍照<芜城赋>》:“琁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 李善 注:“琁渊,玉池也。” 元 陈旅 《西山诗》:“窈窕紺园夕,珠林映璇渊。” 明 蔡羽 《游邓尉山煮七宝泉》诗:“玉音丁丁竹外闻,璿渊清空出树根。”

高酣

高会酣饮。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二:“高酣发新謡,寧效俗中言。”

发空

(1).感到空虚。 老舍 《骆驼祥子》十二:“刚才,立在 中海 的桥上;现在,与个熟人坐在屋里;变动的急剧,使他心中发空;同时也发着些热气。”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九段:“只有在大风大雨的黑夜,半夜惊醒,她忽然会想:‘也许他早死在 日本 人手里了!’心里一阵发空,搂着孩子悄悄哭了。”

(2).指里面没有人。 峻青 《黎明的河边·看喜》:“栏里也有牛,囤子里也有粮食,可是,屋子里却总是发空。”

海水

(1) 海中或来自海中的水

海水浴

(2) 海洋中的水

(3) 海

海水不可斗量

翻覆

(1) 使从直立的、水平的或正常的位置上倾覆

车辆翻覆

(2) 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天地翻覆

(3) 来回翻动身体

夜间翻覆不能眠

奕棋

亦作“ 奕碁 ”。下棋。古代多指下围棋。《梁书·柳恽传》:“ 惲 善奕棊,帝每敕侍坐,仍令定棊谱,第其优劣。”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四:“问道 长安 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楚江 巫峡 半云雨,清簟疎帘看奕碁。”

咄叱

(1).呵责。《淮南子·览冥训》:“故不招指,不咄叱。” 汉 王充 《论衡·论死》:“病困之时,仇在其旁,不能咄叱。” 宋 秦观 《三老堂》诗:“群姦慑謦欬,众废起咄叱。” 明 宋濂 《吴德基传》:“视民如子,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

(2).叹惜声。《南史·贼臣传·侯景》:“ 景 闻之大惧泣下,覆面引衾卧,良久方起,叹曰:‘咄叱!咄叱!误杀乃公。’”

红尘

(1) 闹市的飞尘,借指繁华的社会

红尘百戏

(2) 佛教指人世间

看破红尘

役役

(1).劳苦不息貌。《庄子·齐物论》:“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宋 梅尧臣 《依韵奉和永叔感兴》之四:“秋虫至微物,役役网自织。”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今之读书学道者,皆卤莽灭裂以从事,何怪乎役役终身而无所得也。” 铁生 《敬告我汉族大军人书》:“役役焉执干戈卫他人社稷,已不免貽笑全球,况又杀同胞之光復军者乎!”

(2).奔走钻营貌。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得一名,获一利,则弃其业而役役於持权者之门。” 清 唐甄 《潜书·取善》:“士志於学,而乃役役焉往来於名利之中,德尽丧矣。” 清 汪绍焻 《刘伯伦》诗:“利名役役真成醉,只有先生是独醒。”

(3).狡黠貌。《庄子·胠箧》:“舍夫种种之民,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 成玄英 疏:“役役,轻黠之貌。”

所为

所作,作为。《易·繫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序:“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 宋江 倈!这是甚所为!甚道理?” 叶圣陶 《穷愁》:“案上金钱,亦无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为。”

(1).所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公羊传·隐公三年》:“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二:“﹝所为﹞言‘所以’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 晋 陆机 《豪士赋》序:“且夫政由 宁氏 ,忠臣所为慷慨。”参见“ 所以 ”。

(2).所谓。为,通“ 谓 ”。《墨子·公输》:“ 荆 有 云梦 ,犀兕麋鹿满之, 江 汉 之鱼鳖黿鼉,为天下富; 宋 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战国策·宋卫策》作“所谓”。 清 余怀 《<板桥杂记>小引》:“不谓数十年来,所为长板桥者,徒与荒野蔓草为邻而已。”参见“ 所谓 ”。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