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潮州吴宅三甥

作者:郑侠 朝代:宋代

示潮州吴宅三甥原文

大郎性纯淑,至宝受磨琢。
二郎资秀美,白壁光闪烁。
三郎神照藏,宛苦雏在壳。
五彩翔凤翰,参差见班駮。
三人吾令甥。
亦尝从吾学。
昊穹有显通,报应无舛错。
未有祖庆厚,而招子孙簿。
二亲又善教,曾不闲饮啄。
甥虽多似舅,三子自超卓。
为文要根理,鉴古务详博。
不惟子三人,万世同矩彟。
慎勿学舅疾,直指世奸恶。
心虽在规益,世谁受忠谔。
立身既有危,青云在拿攫。

诗词问答

问:示潮州吴宅三甥的作者是谁?答:郑侠
问:示潮州吴宅三甥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侠的名句有哪些?答:郑侠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纯淑

美善。《汉书·孔光传》:“德行纯淑,道术通明。” 汉 班固 《幽通赋》:“懿前烈之纯淑兮,穷与达其必济。” 宋 苏轼 《东坡志林·医生》:“然 鼎 性行不甚纯淑,世或畏之。”《明史·公主传·宝庆公主》:“主性纯淑, 宣德 八年薨。”

至宝

特别稀有的珍宝

竟把普通景泰蓝当成了至宝

磨琢

犹琢磨。亦喻品德、文章的磨砺修饰。 宋 曾巩 《喜二弟侍亲将至》诗:“政如 鲁 卫 各驰骋,文似 机 云 饱磨琢。”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雍 乾 以还,词人林立,如 南薌 、 橙里 辈,非无磨琢之工,而卒不能超然独絶者,皆苦不知本原所在。” 秦牧 《艺海拾贝·镜子》:“十七世纪初,一个 荷兰 的磨琢镜片的工匠,一天到晚把厚厚薄薄的玻璃,磨成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透镜。”

二郎

(1).指排行第二的男子。 唐 白居易 《闻龟儿咏诗》诗:“怜渠已解咏诗章,摇膝支颐学二郎,莫学二郎吟太苦,纔年四十鬢如霜。”

(2).即二郎神。 宋 洪迈 《夷坚支癸志·蔡七得银器》:“伟丈夫者,俗所谓 二郎 是已。”《西游记》第六回:“那大圣已至 灌江口 ,摇身一变,变作 二郎爷爷 的模样。”《红楼梦》第四十回:“ 鸳鸯 道,凑成‘二郎游五岳’。 薛姨妈 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3).指 晋 杜轸 与 李骧 。《晋书·良吏传·杜轸》:“﹝ 蜀郡 杜軫 ﹞累迁尚书郎……时 涪 人 李驤 亦为尚书郎,与 軫 齐名,每有论议,朝廷莫能踰之,号 蜀 有二郎。”

(4).指 唐 郎颖 兄弟。《新唐书·儒学传中·郎馀令》:“祖 颖 ,字 楚之 ,与兄 蔚之 俱有名。 隋 大业 中为尚书民曹郎, 蔚之 位左丞, 煬帝 语称‘二郎’。”

(5).泛指子侄辈。 宋 刘克庄 《解连环·戊午生日》词:“愿世世、相守茅檐,便宰相时来,二郎休作。”参见“ 二郎作相 ”。

秀美

秀丽美好

闪烁

(1) 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

房屋的窗户上闪烁着黄色的灯光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老山界》

(2) 说话隐晦躲闪,不肯明确说出

闪烁其词

三郎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2). 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谓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记·为国荐贤》:“一自 三郎 度曲后,许多天乐在人间。” 郁达夫 《毁家诗纪》:“省识 三郎 肠断意, 马嵬 风雨葬花魁。”

(3).泛称排行第三者。《南齐书·陈显达传》:“当世快牛称 陈世子 青、 王三郎 乌、 吕文显 折角、 江瞿曇 白鼻。”

神照

犹精神的察照能力。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若诚信之贤,独朗神照,足下復何由知之,而言者会復谓是妄説耳。”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子推神照於形表,指太极於物先,诚有其义。”

五彩

泛指各种颜色(五彩,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翔凤

即凤凰。 汉 班固 《幽通赋》:“翔凤哀鸣集其上,清水泌流注其前。” 晋 潘尼 《迎大驾》诗:“翔凤婴笼槛,騏驥见维縶。”

参差

(1) 不齐

参差荇菜。——《诗·周南·关睢》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早晚相差

参差了三两年

(3) 差池;失误

没半点儿参差

译意参差

(4) 马虎

不敢参差

(5) 关系不融洽

人人不睦,个个参差

班駮

亦作“ 班驳 ”。1.杂色;色彩斑斓。《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同駑驘与椉駔兮,杂班駮与闒茸。” 王逸 注:“班駮,杂色也。”《西京杂记》卷一:“﹝山﹞上结藂条如车葢,叶一青一赤,望之班駮如锦绣。”《魏书·天象志一》:“十四年二月己巳朔未时,云气班驳,日十五分蚀一。”

2.比喻有文采。 清 卢文弨 《<逸老堂诗话>跋》:“顾其书虽无大过人处,而叙述亦班驳可喜。”

3.错落相间。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枣》:“正月一日日出时反斧班駮椎之,名曰嫁枣。”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然柏沥、芥子,并是躁药;其徧体患疥者,宜歷落班駮,以渐涂之。”

4.模糊,不清楚。 宋 陈武 《高帝封建论》:“大抵创业之君,这些规模,人不得尽识,所以其治,班駮而不可考。”

昊穹

犹苍天。《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之生民。”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昊穹,春、夏天名。” 唐 李益 《大礼毕皇帝御丹凤门改元建中大赦》诗:“昊穹景命既已至,王事乃可酬乾坤。” 王旡生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昊穹靡私,罔有遁逃。”

报应

(1) 指有施必有报,有感必有应,故现在之所得,无论祸福,皆为报应

(2) 回报。公正的惩罚行为或效果

一意孤行理所应当引起恼怒的报应

舛错

(1) 差错

情舛错以曼忧。——《楚辞·惜贤》

文字舛错

(2) 意想不到的事件;出乎意料的变故

真的有什么舛错,大家都不好交待

(3) 参差错杂

舛错不齐

未有

没有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未有以应。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子孙

(1) 儿子和孙子

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2) 泛指后代

子孙相继为王。——《战国策·赵策》

(3) 又

子孙侯者。

人主之子孙。

远者及其子孙。

二亲

指父母。《韩诗外传》卷一:“二亲之寿,忽如过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 清 李渔 《巧团圆·梦讯》:“﹝小生﹞自幼丧了二亲,记不起当时的面貌。”

不闲

不娴熟,不精通。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 长卿 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何道不洽,何艺不闲。”

不得闲暇。《楚辞·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 王逸 注:“閒,暇也。” 唐 卢纶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诗:“道合偏多赏,官微独不閒。”

饮啄

(1).饮水啄食。语本《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蘄畜乎樊中。” 成玄英 疏:“饮啄自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於林籟,岂企羡於荣华!” 南朝 宋 何承天 《雉子游原泽篇》:“雉子游原泽,幼怀耿介心,饮啄虽勤苦,不愿栖园林。”

(2).引申为吃喝,生活。 唐 李益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诗:“何事逐豪游,饮啄以羶腥?”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刘山甫 亦蒙 夏生 言示五年行止,事无不验,盖饮啄之有分也。” 清 方文 《路灌沟喜遇谈长益话旧》诗之二:“饮啄依朋友,湖山本性情。”

(3).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南史·沉约传》:“﹝ 沉警 ﹞无进仕意,谢病归…… 警 曰:‘使君(指 谢安 )以道御物,前所以怀德而至,既无用佐时,故遂饮啄之愿尔。’” 唐 元结 《喻瀼溪乡旧游》诗:“终当来其滨,饮啄全此生。” 谢树琼 《咏怀》:“腹中虽饥馁,饮啄犹自閒。”

超卓

高超卓越。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辞超卓,四座叹之。”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閤下负超卓之奇材,蓄雄刚之俊德。” 宋 陆游 《跋佛智与升老书》:“议论超卓,殆非世儒所及。”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八·玉华山樵》:“仪容俊伟,趣识超卓。” 邹韬奋 《经历》二九:“在这种地方,我们不得不敬佩职业教育社诸先生眼光的远大,识见的超卓,态度的光明。”

为文

成文,成字

为文犹可识。——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鉴古

指鉴定古代文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 姜白石 《絳帖平》……幸目次备详总録,鑑古者资以攷证。”

详博

详备广博。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真文忠公谥议》:“《闻见録》二帙,併沐示教,记载详博。” 梁启超 《读<春秋>界说》:“夫使 孔子 而果为史官也,则亦当搜罗明备,记载详博,然后为史之良。”

不惟

(1).不仅;不但。《书·酒诰》:“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 宋 范成大 《照田蚕行》:“不惟桑贱穀芄芄,仍更苧麻无节菜无虫。”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过了一天又一天,到现在不惟没等到,村里关于他们的风言风语倒渐渐听不到了。”

(2).岂非。《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故三 郤 为戮於 晋 , 王叔 负罪於 周 ,不惟矜善自伐好争之咎乎!”

(3).不思虑。《书·酒诰》:“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 孔 传:“不念自息。”《文选·王粲<赠文叔良>诗》:“视明听聪,靡事不惟。” 李善 注引《字林》:“惟,思也。”

万世

很多世代;年代久远

万世师表

矩彟

规矩法度。 明 宋濂 《题大慧禅师遗墨后》:“纵有知其忠义者,而又不知其戏游翰墨,循蹈矩彠,亦自可传不朽。” 清 黄遵宪 《番客篇》:“凡百丧祭礼,高曾传矩彠。”

直指

(1).笔直指向;直趋。《周礼·考工记·轮人》:“辐也者,以为直指也。” 贾公彦 疏:“入轂入牙,并须直指,不邪曲也。”《后汉书·朱儁传》:“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指 咸阳 。”《隋书·赵煚传》:“请从 河北 ,直指 太原 ,倾其巢穴,可一擧以定。”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布帆一片,直指 河间 。” 毛 * 《如梦令·元旦》词:“今日向何方,直指 武夷山 下。”

(2).直言指出,无所回避。《荀子·不苟》:“正义直指,擧人之过,非毁疵也。”《韩非子·说难》:“直指是非,以饰其身。” 王先慎 集解:“直指,言无所迴避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屈原不会是弄臣》:“他眉清目秀,无疑还齿白唇红。但有这样生理上的优点,我们不好便直指他为天生的弄臣。”

(3). 汉 武帝 时朝廷设置的专管巡视、处理各地政事的官员。也称“直指使者”,因出巡时穿着绣衣,故又称“绣衣直指”,或称“直指绣衣使者”。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民力屈,财货竭,因之以凶年,羣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衣,持斧鉞,斩断于郡国,然后胜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直指平米价,民大譁,拥门不得解,丞一言而定。” 章炳麟 《訄书·商鞅》:“繇 弘 、 汤 、 仲舒 之法,终于盗贼满山,直指四出,上下相蒙,以空文为治,何其与 鞅 反也。”

奸恶

奸诈 *

奸恶小人

规益

规劝补益。《三国志·蜀志·董允传》:“至於斟酌规益,进尽忠言,则其任也。”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上临轩,念其规益,復急召,俾其道所以然者。”《金史·宦者传·潘守恒》:“有 潘守恆 者,亦内侍也,素称知书,南迁后规益甚多。”

忠谔

忠诚正直的话。 宋 郑侠 《示潮州吴宅三甥》诗:“心虽在规益,世谁受忠諤。”

立身

安身,存身

几无立身之地。——《广东军务记》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