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灵山水阁贻钓者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登灵山水阁贻钓者原文

江上见僧谁是了,修斋补衲日劳身。
未胜渔父闲垂钓,独背斜阳不采人。
纵有风波犹得睡,总无蓑笠始为贫。
瓦瓶盛酒瓷瓯酌,荻浦芦湾是要津。

诗词问答

问:登灵山水阁贻钓者的作者是谁?答:杜荀鹤
问:登灵山水阁贻钓者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登灵山水阁贻钓者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杜荀鹤的名句有哪些?答:杜荀鹤名句大全

杜荀鹤登灵山水阁贻钓者书法欣赏

杜荀鹤登灵山水阁贻钓者书法作品欣赏
登灵山水阁贻钓者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692-84

参考注释

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修斋

会集僧人或道徒供斋食,作法事。 唐 杜荀鹤 《登灵山水阁贻钓者》诗:“江上见僧谁是了,修斋补衲日劳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广延道众,大建经坛,要与先帝修斋追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禁演戏修斋建醮。”

补衲

(1).缝补,补缀。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一个憔悴异常的乡人,衣服补衲的,头发很长,在他的腋下,挟着一个纸包。”

(2).指破旧的僧衣。 唐 戴叔伦 《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3).指写诗作文堆砌典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 陈延杰 注:“用事过多,形同补衲,是为文之蠹也。”

渔父

渔翁,捕鱼的老人

渔父见而问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垂钓

钓鱼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斜阳

黄昏前要落山的太阳

不采

亦作“ 不睬 ”。对别人的言语、行为不予理会。《北齐书·穆后传》:“后既以 陆 为母, 提婆 为家,更不採 轻霄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那笑他的他也不倸,怜他的他也不受。”《三国演义》第四九回:“时 云长 在侧, 孔明 全然不睬。”

不理睬。 唐 杜荀鹤 《登灵水阁贻钓者》诗:“未胜渔父閒垂钓,独背斜阳不采人。”《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他又説两声,浑家又不采。”

风波

(1) 风和波浪。比喻生活或命运中所遭遇的不幸或盛衰变迁

世路风波

惹出风波

(2) 乱子;纠纷

风波迭起

蓑笠

蓑衣与笠帽。《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稾车载蓑笠。” 郑玄 注:“蓑笠,备雨服。”《后汉书·蔡邕传下》:“故当其有事也,则蓑笠并载。” 清 唐甄 《潜书·明鉴》:“茅舍无恙,然后寳位可居;蓑笠无失,然后衮冕可服。”

瓦瓶

亦作“ 瓦缾 ”。陶制的一种容器。 唐 贾岛 《题皇甫荀蓝田厅》诗:“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曹州 南华县 端相寺 ,时尉 李藴 至寺巡检,偶见尼房中地方丈餘独高,疑其藏物,掘之数尺,得一瓦缾,覆以木槃。”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他﹞放下瓦瓶,抹一抹嘴。”

要津

重要渡口,泛指水陆交通要道。比喻显要的地位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古诗十九首》

宾从杂遝实要津。——杜甫《丽人行》

位居要津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