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化蓆

作者:释昙华 朝代:宋代

送僧化蓆原文

穷心何必在三椽,直透归宗一味禅。
翻忆当年曾卷起,无端又展与人眠。

诗词问答

问:送僧化蓆的作者是谁?答:释昙华
问:送僧化蓆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昙华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昙华名句大全

释昙华送僧化蓆书法欣赏

释昙华送僧化蓆书法作品欣赏
送僧化蓆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穷心

(1).竭尽思虑。 唐 沉亚之 《答冯兄书》:“夫若是也,非穷心於此,安能坚然而顾之?”

(2).犹苦心。《红楼梦》第三九回:“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吃个菜儿,也算我们的穷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小孩子要这样,也是他一点穷心,由他去干罢了。”

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在三

《国语·晋语一》:“‘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 韦昭 注:“三,君、父、师也。”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亦有秉心矫迹,以敦在三之节。”《北齐书·徐之才传》:“既为汝师,又为汝公,在三之义,顿居其两。”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尊道成德,严师其难哉。故在三之礼,极乎君亲,而师也参焉。” 清 纳兰性德 《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夫师岂易言哉!古人重在三之谊,并之於君、亲。”

归宗

(1).古代谓出嫁妇女,父母虽亡,也得回家省问,以示不绝于宗族。《仪礼·丧服》:“妇人虽在外,必有归宗。” 郑玄 注:“父虽卒,犹自归宗……不自絶於其族类也。”

(2).古时已出嫁的妇女因夫死而回到娘家,或年限女婿(招女婿的一种)回至本家。《诗·邶风·燕燕》“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毛 传:“归,归宗也。” 唐 韩愈 《卢君墓志铭》:“母夫人既终,育幼弟与归宗之妹,经营勤甚,未暇进仕也。”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我无儿不使妇,你两个可也有爷和娘在家裡,不如收拾了一房一卧,各自归宗去罢。”《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年限女婿﹞归宗与父兄同家住坐。”

(3).出嗣异姓别支或流落在外的人,还归本宗。《新唐书·许王素节传》:“因詔外继嗣王者皆归宗。”《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认定你是哥哥,两口同声当官去告理,一定断还归宗。”《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只要你果然官做大了,可以呈请归宗的。”

(4).物归原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环为旧物,箭亦归宗。”

(5).犹归结。 谢觉哉 《三三制的理论与实际》:“一切都归宗于一点:民主习惯,遵守决议,不以私害公。” 郭沫若 《答教育三问》:“一句话归宗,让青年自由自在的发展便是最好的领导。”

一味禅

佛教谓不立文字语言、顿悟而明之禅。《联灯会要·卢山归宗智常禅师》:“师因小师 大愚 辞师,问甚处去,云:‘诸方学五味禪去。’师云:‘诸方有五味禪,我这里有一味禪,为甚不学?’” 宋 陈师道 《寄晁载之兄弟》诗:“端能过我三冬学,可復参儂一味禪。” 宋 王灼 《送演上人》诗:“据堂説法尽龙虎,只应饱取一味禪。”

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无端

(1) 没来由;没道理

无端滋事

(2) 品性不端正

无端贱婢

(3) 没有尽头

与人

合乎民意取得人心。《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 韦昭 注:“与人,取人之心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尹知章 注:“能安危者,则与人合。”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