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日即事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中秋日即事原文

兴州承德古今置,避暑山庄即御园。

每岁于斯行庆典,明秋当乃度宫垣。

前乎归政五年此,得否如期一意存。

翰侣册呈历来什,展嫌频叠砌陈言。

诗词问答

问:中秋日即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中秋日即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中秋日即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五十

2. 每年在山庄举行庆典率成常例明年为予八旬万寿仰沐昊苍笃祜载籍罕闻自当回跸京城御殿受贺俾臣庶各伸祝嘏之忱

参考注释

承德

蒙受德泽。《书·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汉书·礼乐志》:“詔抚成师,武臣承德。”

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避暑山庄

即 热河 行宫。在 河北省 承德市 市区东北。始建于 康熙 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为 清 代皇帝的避暑行宫。周围环绕长达八公里的石砌宫墙。背山面湖,集 江 南园林之大成,有亭台楼阁,湖中洲、岛罗列,向有七十二景之胜。为著名古园林之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一》:“莲以夏开,惟 避暑山庄 之莲,至秋乃开。”《清史稿·文宗纪》:“丁丑,上驻蹕 避暑山庄 。”

御园

即御苑。 唐 李绅 《忆春日曲江后许至芙蓉园》诗:“春风上苑开桃李,詔许看花入御园。”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富景园》:“ 武林 城东曰 东园 者, 宋 御园也。”参见“ 御苑 ”。

于斯

同“ 於此 ”。《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至於斯。’”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詒厥孙谋以燕翼子’者,昔吾先友,尝从事於斯矣。”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汉 之得材,於斯为贵。”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家国之事,一至於斯,非臣之尤,谁任其咎。”

庆典

盛大的庆祝典礼;隆重的庆祝活动

盛大庆典

宫垣

(1).泛指房舍或其他建筑物的围墙。《管子·八观》:“宫垣不备,关闭不固,虽有良货,不能守也。”《史记·孝武本纪》:“明堂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 昆仑 ,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宋史·礼志五》:“社以石为主,形如鐘,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半。四面宫垣饰以方色,面各一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 赵襄子 被 智伯 围在 晋阳 的时候, 襄子 听 张孟谈 的话,拔宫垣的‘荻蒿楛楚’以为箭,但苦于没有箭头。”

(2).特指皇宫的围墙。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禁闥青交琐,宫垣紫界墙。”

归政

(1).交还政权。《汉书·宣帝纪》:“大将军 光 稽首归政,上谦让委任焉。”《宋书·徐羡之传》:“ 元嘉 二年, 羡之 与左光禄大夫 傅亮 上表归政。”

(2).指将政权移交他人。《清史稿·礼志三》:“ 乾隆 六年,亲祭 传心殿 ,六十年归政,再行之。”

如期

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

会议将如期召开

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沉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 * 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历来

(1) 过去多年(次)以来;从来

我们历来相信科学

(2) 远古以来

这些岛屿历来都是中国的领土

陈言

(1).陈旧的言词。 宋 王安石 《韩子》诗:“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而无用之巵辞,不切之陈言,无所得入乎其间。此则所谓以题还题也。”

(2).指旧说。 李广田 《论怎样打开一条生路》:“假如望文生义,我们试为附会作新的解释,又何取乎古人之陈言。”

(3).陈述的言论;陈述言辞。《韩非子·备内》:“省同异之言以知朋党之分,偶参伍之验以责陈言之实。”《孔子家语·儒行》:“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 王肃 注:“陈言於君,不望其报。” 清 恽敬 《上陈笠帆按察书》:“大 清 之士,本籍士也,棚籍亦士也,合考已百年矣。然而议讞助之曰‘分考’,陈言助之曰‘分考’,且有詆諆之辞曰:‘羞与为伍。’”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