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德升国佐酬赠叹爱不已用复次韵

作者:綦崇礼 朝代:宋代

原文

常伯二卿俱擅美,宪台谏省各知名。

英词宜和南薰曲,雅意难追北斗城。

元礼风声谁得御,孟公姓字坐皆惊。

联肩接袂予何幸,一笑从容每尽情。

诗词问答

问:《见德升国佐酬赠叹爱不已用复次韵》的作者是谁?答:綦崇礼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綦崇礼的名句有哪些?答:綦崇礼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参考注释

常伯

周 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以从诸伯中选拔,故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缀衣、虎賁。” 蔡沉 集传:“有牧民之长曰常伯。”后因以称皇帝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等。《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 颜师古 注:“常伯,侍中也。” 晋 潘岳 《藉田赋》:“常伯陪乘,太僕秉轡。”

擅美

独享美名;独有其美

擅美当朝

宪台

(1). 后汉 改称 汉 御史府为宪台。后为同类机构的通称,亦以称御史等官职。 汉 应劭 《汉官仪·宪台》:“ 汉 御史府, 后汉 改称宪臺。”《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於陪隶之中,奉职宪臺,擢授戎校。”《隋书·文学传序》:“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故宪臺执法,屡飞霜简。” 唐 白居易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宪臺文法地,翰林清切司。”《新唐书·百官志三》:“ 龙朔 二年,改御史臺曰宪臺。”

(2).旧时对上官的尊称。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称谓》:“ 鄂西 林相公 云:‘ 唐 龙朔 二年改御史臺为宪臺,是宪臺之称,内惟都御史,外惟总督巡抚当之耳。今通称司、道、府为宪臺,误矣。’余按…… 唐 虽改御史臺为宪臺,而亦改中书为西臺,祕书为堑臺,不专以御史所属为臺,则以宪臺称上官,似可通融。”《老残游记》第十五回:“县官见 黄人瑞 立在东墙下,步上前来,请了一个安,説道:‘老宪臺,受惊不小!’”

谏省

御史台的别称。 唐 刘禹锡 《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诗:“諫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 宋 司马光 《英宗皇帝挽歌辞》之三:“諫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 清 方文 《四令君诗·梁宣城平叔》:“明年入諫省,奉使 闽 粤 行。”

知名

(1) 出名。声名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 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岸旁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3) 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

英词

见“ 英辞 ”。

南薰

1.亦作“ 南熏 ”。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 唐 王维 《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 唐 陆龟蒙 《杂讽》诗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清 高士奇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

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 唐 邬载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明 何景明 《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乾隆 庚戌四月,上东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问 吉甫 子孙。途次,南薰徐来,上语侍臣曰:‘此即《诗》所谓“穆如清风”也。’”

3. 唐 宫殿名。 唐 杜甫 《丹青引》:“ 开元 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 南薰殿 。”

4.泛指宫观楼殿。 宋 张先 《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復生元圣,风入 南薰 。拜恩遥闕,衣上晓色犹春,望 尧 云。” 清 陈维崧 《贺新凉·作客东京寂寥谁侣西风落叶间诣旗亭》词:“却是 吴 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羣合乐 南薰 门下。”

5.门名。《宋史·地理志一》:“﹝ 东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 南薰 ,东曰 宣化 ,西曰 安上 。”

雅意

(1) 旧时敬辞,用于对方的情意

(2) 风雅的意趣

(3) 敬辞,称对方的意见

追北

追击败兵。《吕氏春秋·首时》:“九战九胜,追北千里。”《史记·晋世家》:“ 齐 师败走, 晋 追北至 齐 。”《金史·斡璋传》:“败之,追北四十餘里。”

斗城

(1). 汉 长安 故城,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北。本 秦 宫, 汉惠帝 时重修。《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 汉 京城为 斗城 。”后因以“斗城”借指京城。 宋 司马光 《乐词·作语》:“秋风萧瑟引华旌,祖宴高张出斗城。”

(2).小城。《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及九鼎既轻,三才将换,区区斗城之里,出万死而不辞,盖蹈匹夫之节而无栋樑之具矣。” 胡三省 注:“斗城,言城如斗大也。”

风声

传出来的消息

风声很紧

走漏风声

姓字

姓氏和名字,犹姓名。《墨子·经说上》:“声出口,俱有名,若姓字。”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铭誌教, 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水浒传》第六回:“不因这番比试,有分教, 杨志 在万马丛中闻姓字,千军队里夺头功。”

联肩

并肩。喻行动一致,关系密切。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初刻拍案惊奇》卷九:“这些旧时朋友见 刘氏 子来了,都来访他,仍旧联肩迭背,日里合围打猎。” 叶圣陶 《冰心大姐以新印散文选相贻作一律奉酬》:“ 嘉庐 初识面,京市每联肩。”

何幸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幸运。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何幸驱车来 文水 ?虔诚扫墓更升堂。”

从容

(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尽情

(1) 尽量抒 * 感,不受约束

女孩子们在尽情欢笑

(2) 尽量报答别人的好意

不能尽情,容图后报

标签:酬赠诗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