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

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客亭原文

荻浦烟汀并海涯,一枝柔橹语咿哑。
久从野老非生客,惯寓僧庐胜在家。
乘兴村村俱有酒,逢春处处可寻花。
朝来雪霁梅初动,又向邮亭阅岁华。

诗词问答

问:客亭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客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烟汀

亦作“烟汀”。烟雾笼罩的水边平地。 五代 杜荀鹤 《鸬鹚》诗:“一般毛羽结羣飞,雨岸烟汀好景时。” 南唐 张泌 《春江雨》诗:“雨溟溟,风泠泠,老松瘦竹临烟汀。” 宋 陆游 《秋雨北榭作》诗:“飘零露井无桐叶,断续烟汀有雁羣。” 清 吴伟业 《海户曲》:“鴽鹅鷿鵜满烟汀,不枉人呼飞放泊。”

海涯

海边。 宋 苏轼 《寄高令》诗:“田园知有儿孙委,蚤晚扁舟到海涯。”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王天碧》:“丰年有象皆侯德,《五袴》歌謡徧海涯。” 许地山 《海角底孤星》:“金星从东边底海涯升起来。”

一枝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

(2).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 老舍 《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3).一支。一个支派。《景德传灯录·元安禅师》:“ 石头 一枝,看看师灭矣。” 宋 秦观 《次韵邢敦夫秋怀》之二:“暮有二客至,俱以能禪闻。一枝 惠林 出,一派 智海 分。”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

(4).一支。犹言一队。《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正遇着 范 贼一枝游兵,劫夺行李财帛,将人口追得三零四散。”《东周列国志》第六回:“臣当引一枝兵,为 蔡 乡导。”

柔橹

谓操橹轻摇。亦指船桨轻划之声。 唐 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十二判官》诗:“柔櫓轻鸥外,含悽觉汝贤。”一本作“ 柔艣 ”。 宋 萧立之 《第四桥》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艣风前语夜深。” 元 虞集 《闻机杼》诗:“满地月明凉似水,数声柔櫓过 扬州 。”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坐在黑影沉沉的舱里,我起先只在静听着柔橹划水的声音。”

咿哑

(1).象声词。多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轆轤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唐 韩偓 《南浦》诗:“应是 石城 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櫓咿哑。” 元 马熙 《和韵》:“桑麻莽苍接平野,机杼咿哑闻隔墙。”

(2).象声词。管弦声。 清 陈维崧 《东风齐着力·田家》词:“丛祠畔,丝管咿哑。”

(3).象声词。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宋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 楚老 ( 苏軾 孙)。” 郭沫若 《女神·暗夜》:“儿子不住地咿咿哑哑地哀啼。”

野老

村野的老百姓,农夫

野老鄙夫。——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客

初次见面的客人

僧庐

僧寺,僧舍。 宋 朱熹 《奉陪判院丈充父平父兄宿回向用知郡丈壁间旧题之韵》:“暮雨停驂处,僧庐古道边。” 元 邓文原 《三月晦游道场山宿清公房与成文同行》诗:“凉立松风观石溜,晚寻樵径扣僧庐。”

在家

(1) 在家里

你妈妈在家吗?

(2) 对出家人而言,一般人都算在家

在家人

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有酒

谓喝醉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红娘 扶将哥哥去书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别有话説。” 元 郑廷玉 《后庭花》第二折:“ 李 顺,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词话》第四三回:“ 月娘 见他有酒了,打发他脱了衣裳,只教 李瓶儿 与他磕了头。”

处处

(1) 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寻花

(1).出游赏花。 唐 白居易 《且游》诗:“弄水回船尾,寻花信马头。” 宋 梅尧臣 《永叔见索叙述》诗:“寻花不见人,前代公侯宅。”

(2).喻狎妓。《孽海花》第二二回:“这回三年服满,进京谢恩,因为与 庄稚燕 是世交兄弟,一到京,就住在他家里,只晓得寻花夕醉,挟弹晨游,过着快乐光阴。”

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邮亭

(1) 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驿馆

暮宿邮亭

(2) 邮局在街道上、广场上或公园里设立的收寄邮件的处所

阅岁

(1).经过一年。《新唐书·班宏传》:“ 参 亦以 宏 素贵,私谓曰:‘閲岁当归使於公。’ 宏 喜。” 明 文徵明 《送嘉定尹王君赴召叙》:“盖君自戊辰入官,抵今六七閲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元旦诗》:“是年, 百穀 下世,再閲岁甲寅,而 文定 亦捐宾客矣。”

(2).经历年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 仁宗 时,最先言立皇嗣者, 明州 鄞县 尉,不记姓名。 晁以道 尝为予言,閲岁久,又经此丧乱,若史家又復不载,可惜也。” 李大钊 《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改火一周,便是阅岁一周,这可见古代有以‘钻燧改火’为历岁一周的记号的习惯了。”

公众号
0
纠错

诗词推荐

名句推荐

古诗文大全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