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下无虚士

历史典故

    指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这是指南朝姚察的故事。姚察(533-606年)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官至吏部尚书。陈灭入隋,袭封北郡公,大业二年(606年),74岁终于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察自幼性情纯厚,事亲以闻名,6岁诵书万余言,勤学习,夜以继日。12岁便能写文章。姚察励精学业,闻见渊博。一代文宗徐陵,每逢看到姚察的著述,特别推崇。曾对儿子徐俭说:“姚学士品德和学问没有超过他的,你应该向他学习。”陈太建初年,察为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回访北周沛国臻私下在公馆提出关于《汉书》有疑问的十几个问题询问姚察,姚察皆引经据典一一作了剖析。刘臻对其亲信说:“真是名不虚传!”表示了对姚察的钦佩。后世常用以说明享有盛名的人,必有真才实学,名实相符。

【出典】:

    《陈书》卷27《姚察传》348-349页:“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左通直。寻兼通直散骑常侍,报聘于周。江左(也称“江东”,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耆(qí其,老)旧(耆旧:年高而久负声望的人。)先在关右(泛指函谷关潼关以西地区)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臻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例句】:

    清·李汝珍《镜花缘》88回:“果然文不起草,走笔立就,那才算得名下无虚哩。”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回:“早觉得他们一定要发达的,果然不出所料:足见文章有价,名下无虚。” 清·小配《洪秀全演义》14回:“名下无虚士,(李)成智勇足备,吾不如之。”

词语分解

  • 虚士的解释 徒有虚名的人。韩非子·制分:“是以虚士立名於内,而谈者为略於外……故其法不用,而刑罚不加乎僇人。”陈书·姚察传:“ 沛国 刘臻 窃於公馆访汉书疑事十餘条,竝为剖析,皆有经据。 臻 谓所亲曰:‘名下定无虚士。’”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阎立本 善画,至 荆州 视 张僧繇 旧跡,曰:‘定虚得名耳。’明日又往,曰:‘犹是近代佳手耳。’明日又往,曰:‘名下无虚士。’坐卧观之,留宿其下一日不能去。

历史典故推荐:稳若泰山

见“稳如泰山”。蒲韧二千年间9:“封建统治者也以为自己已建立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以为自己的统治~。”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名下无虚士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典故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