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课

历史官职

考课怎么写好看

考课怎么写好看

依据一定标准考核官吏政绩的制度,秦汉分常课、大课。常课每年一次,大课三年一次。由两个系统进行,一是中央课、郡课县,为中央对地方的考课; 一是公卿相或各部门长官课其属吏,为上级对下级的考课。均评其殿最,升降赏罚。晋沿之。官员任职一定时期 (一年或三年) 后,由其直属长官对其功过加以评定,并记入“考簿”。依此决定官员升黜。唐朝则由尚书吏部考功郎中员外郎掌管。应考者皆具录当年功过行能,由本 (州) 长官对众读议优劣,依四善二十七最标准,定为九等考第; 所在官按规定名额平衡校定,再报送尚书省。考功郎中、员外郎、监考使、校考使分别检覆后,京官集应考之人对读注定,外官对朝集使注定,最后向皇帝奏闻。亲王及中书门下与京官三品以上,外官五大都督则以功过状直接向皇帝奏闻,由皇帝亲见裁定其考第。宋朝亦称磨勘,设审官院、考课院署理其事。审官院考京官,考课院考幕职地方官。官员任满一年为一考,由上级官府考校优劣。以四善、三最 (或四最)考校守令,以七事 (或十五事) 考校监司。考校入优等或上等者得减选、升资或转官。明朝分考满、考察两种,二者相辅而行。考满根据功过决定升降,其法为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种,以此决定升、复职和降职,考察主要针对予以处理的官吏。其法为京官六年,谓之京察; 外官三年一朝觐,察典随之,谓之外察。清朝则有京察、大计之分。对象分别为京官和外官,京察三年一次,由部院司长官主持,分称职、勤职、供职三等,大计亦三年一次,先由各级地方长官察其优劣,申报督抚,审核送部。参见“考”。


考核官吏政绩的好坏叫考课。课,考核。《汉书·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京会议温室。”

词语分解

  • 考课的解释 按一定的标准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以决定其升降赏罚。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 晋 世 杜预 议攷课, 鎦毅 议罢九品中正……皆可谓综覈事情矣。”1.检查收成。国语·周语上“耨穫亦於籍” 三国 吴 韦昭 注:“言王亦至於籍考课之。” 汪远孙 国语发正:“孟子:‘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考课,即省敛也。”2.指征敛的优等。 唐 白居易 杜陵叟诗:“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徵求考课。”
  • 考的字典解释 考 kǎo 试验,测验:考试
  • 课的字典解释 课 (課) kè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课

历史官职推荐:博闻师

官名。战国赵置,君王顾问。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 官名,战国时赵国置,掌通古今,备顾问应对。史记·赵世家:“武灵王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考课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官职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