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直

历史官职

司直怎么写好看

司直怎么写好看

官名。相传商汤已置。汉武帝元狩五年 (前118)初置丞相司直,省称司直,秩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东汉改属司徒,助徒督录诸州上奏。建武十一年 (后35)省。献帝建安八年 (203)复置,不属司徒,掌督京师百官,不诸州。九年,诏司直比司隶校尉,坐同席。汉末曹操司空,置司空司直,职权同于丞相司直。三国吴亦置。时司直中郎将也省称司直。晋朝丞相、相国不常置,如权臣为相,则多置之。如西晋司马睿为丞相,置丞相司直。十六国前凉亦置。北魏孝文帝太和中 (477—499) 置司直,属廷尉,称五局司直,专主刑狱,后罢。庄帝永安二年 (529) 复置十人,名隶廷尉,秩五品,位在廷尉正、监上,不曹事,唯覆核御史检核之案件,亦称廷尉司直,北齐大理寺,称大理司直。员十人,从五品,位在大理正、监、评上。又,御史中丞亦别称司直。北宋前期未置,元丰改制后唯大理寺设。


官名。1、汉初丞相府有司直,武帝元狩五年置,俸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东汉初也置司直,居丞相府(司徒府),掌助丞相督录诸州。建武十八年省。献帝建安八年十二月复置司直,不属司徒,不领诸州,而掌督中都官;建安九年十一月,诏司直比司隶校尉,坐同席在上,假传置,从事三人,书佐四人。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志》。

2、后司直属廷尉,掌审理御史的检劾。北齐改属大理寺,隋因之。见《隋书·百官中、下》。唐代大理寺也设司直,从六品上,掌出使推按。见《新唐书·百官三·大理寺》。唐代太子属官有司直二人,正七品上,掌纠劾宫寮及府之兵。太子朝,则分知东西班;太子监国,则与司议郎舍人分日受理启状;太子出,则分察鹵簿之内。见《新唐书·百官四上·东宫官·司直》、《通典·职官十二·太子詹事·司直》。宋朝大理寺也设司直,分断狱和治狱。见《宋史·职官五·大理寺》。

3、唐朝詹事府置司直,为太子属官,掌检举东宫官员和队不法者,宋以后废。见《通典·职官十二》。

词语分解

  • 司直的解释 1.主正人过。亦指主正人过的人。诗·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邦之司直”引 王念孙 曰:“直,谓正人之过也……是邦之司直,主正人过。”淮南子·主术训:“ 汤 有司直之人。”汉书·叙传下:“ 宽饶 正色,国之司直。”南史·殷冲传:“ 淳 弟 冲 字 希远 ,位御史中丞,有司直之称。” 清 陈梦雷 西洋贡狮子赋:“譬则司直立朝,姦回志折。”2.官名。指丞相司直,
  •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操作:司法
  • 直的字典解释 直 zhí 不弯曲:直线

历史官职推荐:尤异

汉朝官制术语。凡官吏治绩最优者即称尤异,多升迁更高级职务。如昭帝时赵广汉为阳翟令,以治行尤异,遂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 汉朝考察官吏的科目之一。“尤异”指在考察中被推举为政绩最好的官,此类官多被提职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司直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官职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