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上书

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怎么写好看

公车上书怎么写好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梁启超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汉朝时用地方举孝廉的办法征用士人,凡被举廉,政府用公车接送入京,后人用“公车”作为入京应试举人的代称。(近年来有人认为“公车”指的是官,而不是乘公家车马应举之人,因此认为“公车上书”是指举人去官署上书请愿。清以前“公车”已指称举人。)1895年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得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义愤填膺。康有为发动广东、湖南举人签名,于3月28日(三月三日)呈上一封《上皇帝书》,表示坚决反对签约。接着十八省举人在松筠庵集会,决定联名上书皇帝,推康有为代为起草。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各省举人六百多名在万6*6*书上签名通过。在这份上书中,康有为以极其悲愤的心情,痛《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强烈主“拒和、迁都、变法”,建议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前三项为“权宜应敌之谋,非立国自强之策”,而变通旧法,才是“自强之策”,于是提出富国之法、养民之法和教民之法三项变法主张。又建议载撤冗员,紧缩机构,澄清吏治,改革官制。于每十万户举出“博古今、通中外、明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为‘议郎’供皇帝咨询”、“并准其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 “凡内外兴革大政,筹饷事宜,皆令会议于太和门”,所有人员,岁一更换, “若民心推服”,可继续任用。总之,上书的内容既包括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要求,也包括了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要求。这次上书虽被都察院拒绝,未达光绪皇帝手中,但其全文已辗转传诵,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为此刊印《公车上书记》,广事宣传。各省举人回到本省,也多少传播了这种言论,从而扩大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要求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次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的开端,康有为从此成为全国注目的维新派的袖人物。

词语分解

  • 公车的解释 1 ∶公共汽车西门町到公馆,坐公车要二十分钟2 ∶公家的车辆3 ∶汉代官署名安帝雅闻 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我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如一八6*九五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联合各省在京会试举人联名上书,即称“公车上书”
  • 上书的解释 1 ∶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2 ∶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历史事件推荐: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三藩”之乱期间,郑经曾乘势攻占福建等地,向大陆发展势力。“三藩”之乱被平定,郑经只好退回台湾。康熙二十年郑经死,长子郑克�ᘍ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公车上书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事件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