杩槎

历史知识

一种导流或截流的水工建筑物。用长数米的木料绑扎成支架,多为三足鼎立状,插入河中。另在支架中部绑横木上加大石以抵御水流冲力。使用时常多个杩槎连结成长列。每个杩槎的两足在迎水面上铺小横木竹席之类,而后倾倒土石以止水。秦昭王时修都江堰即开始应用,历二千多年不变。因其施工方便,易筑易拆,在其他水利工程中也有应用。近代支架有用钢材或钢筋混凝土代替木材,在河道整治工程中得到运用。

词语分解

  • 杩槎的解释 亦作“ 榪叉 ”。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应用时以多个排列成行,每个中设平台,台上置石块,在迎水面上加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即可起挡水作用。这种建筑物,很早就用于 四川省 灌县 都江堰 工程中。人民日报1974.5.2:“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采用在分水堤附近外江河道上设置榪槎截流的办法,来调节外江、内江的水量。” 李劼人 大6*波第三部第五章一:“ 黄澜生 的口硬似刚刚斫断榪叉的 都江堰
  • 杩的字典解释 杩 (榪) mà 床前横木
  • 槎的字典解释 槎 chá 木筏:浮槎

历史知识推荐:无尽藏

佛教名词。1谓真如法性广大无边,作用于万事万物,无穷无尽。2僧伽库藏。分信、戒、惭、愧、闻、施、慧、念、持、辩十藏,故又称十无尽藏。隋开皇三年583,三阶教创始人信行被召入京,于真寂寺建无尽藏院。京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杩槎历史

公众号
纠错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电脑版 历史知识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