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日还家稍安稳,杖藜相过莫嫌频

李若水又次韵司空彦修送行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李若水的《又次韵司空彦修送行》

全文:
仆夫已饭车已巾,再拜别君愁始新。
一事未成双鬓秃,百年能几半生贫。
云山不断駸駸暮,花柳无边在在春。
它日还家稍安稳,杖藜相过莫嫌频

李若水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李若水它日还家稍安稳,杖藜相过莫嫌频书法作品欣赏
它日还家稍安稳,杖藜相过莫嫌频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它日

以后的某一天。 唐 无名氏 《迷楼记》:“它日,倭民 王义 上奏。” 明 何景明 《祭李默庵先生文》:“所自就立者,已弗若公所望见者也。即它日又有能自就立,公又安能知耶?”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入其室,金玉斕然盈目。其人恣取以出,而不觉遗其引。它日,内库失金,守藏吏以闻。引有人姓名,曰必此人所盗也。”

还家

(1).回家。《后汉书·臧洪传》:“ 中平 末,弃官还家,太守 张超 请为功曹。” 唐 韩愈 《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闕短,指日亲晨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行至 汴梁 中牟 地方,有个族人在那里做主簿,打点去与他寻些盘费还家。”

(2).归还农家。 陈残云 《南大门风光·河畔飘起红旗》:“土改的锣鼓声,和贫苦农民‘土改还家’的欢笑声,震荡了 深圳 南岸劳苦者的心声,有些人回到家乡,分到了土地,安居乐业搞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六:“咱们挖地主财宝是要咱们的血汗帐,是财宝还家。”

(3).指把农作物收获回来。 刘澍德 《拔旗》:“附带还有一条:注意不要抛撒,保证颗粒还家。”

安稳

(1) 安全而稳当

她丢了那安稳的职务,情愿到这里来冒险,这一份精神,多么可爱!——茅盾《锻炼》

(2) 安定平稳

船走得很安稳

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相过

(1).谓太阳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半。《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 杜预 注:“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长短极,故相过。” 杨伯峻 注:“ 谈迁 《国榷》引 明 李天经 曰:‘太阳行黄道中线,迨二分而黄道与赤道相交,是为同道。二至则过赤道内外各二十三度,是谓相过。’”

(2).互相超越。《管子·治国》:“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万物一齐无由相过。” 宋 苏轼 《儒者可与守成论》:“德既无以相过,则智胜而已矣。”

(3).互相往来。《商君书·兵守》:“故曰慎使三军无相过,此盛力之道。” 汉 张衡 《西京赋》:“若夫 翁伯 、 浊 、 质 、 张里 之家,击钟鼎食,连骑相过, 东京 公侯,壮何能加!” 唐 韩愈 《长安交游者赠孟郊》诗:“亲朋相过时,亦各有以娱。”

李若水名句,又次韵司空彦修送行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