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

苏轼神女庙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苏轼的《神女庙》

全文:
大江从西来,上有千仞山。
江山自环拥,恢诡富神奸。
深渊鼍鳖横,巨壑蛇龙顽。
旌阳斩长蛟,雷雨移苍湾。
蜀守降老蹇,至今带连环。
纵横若无主,荡逸侵人寰。
上帝降瑶姬,来处荆巫间。
神仙岂在猛,玉座幽且闲。
飘萧驾风驭,弭节朝天关。
倏忽巡四方,不知道里艰。
古妆具法服,邃殿罗烟鬟。
百神自奔走,杂沓来趋班。
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
茫茫夜潭静,皎皎秋月弯。
还应摇玉佩,来听水潺潺。

苏轼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苏轼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书法作品欣赏
云兴灵怪聚,云散鬼神还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云兴

(1).云起。《诗·曹风·候人》“薈兮蔚兮,南山朝隮” 毛 传:“薈、蔚,云兴貌。” 南朝 陈后主 《五言画堂良夜履长在节歌管赋诗迾筵命酒十韵成篇》:“云兴四山霾,风动万籟答。” 唐 韦应物 《答刘西曹》诗:“篇翰如云兴, 京洛 颇优游。” 宋 陆游 《舟中》诗:“云兴山叠见,海近地势坼。”

(2).趁时奋起。 晋 陆机 《辨亡论上》:“于时云兴之将带州,飇起之师跨邑。”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奋臂云兴,腾跡虎噬。”

灵怪

神奇

技亦灵怪矣。——明· 魏学洢《核舟记》

云散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

旧友云散

鬼神

(1).鬼与神的合称。《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礼记·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丧纪得其哀。” 孔颖达 疏:“鬼神得其饗者,谓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韩愈 《原鬼》:“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夫古人作书垂后……亦鉴及后人之无赖,故徐引其机,以待有心者之自为觉悟,庶不蹈妄传之戒,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灵、精气。《史记·五帝本纪》:“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张守节 正义:“鬼之灵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记·五帝本纪》:“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张守节 正义:“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云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人之精气谓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传·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见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实嘉赖之,岂唯寡君?”《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注:“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4).指形体与精灵。《礼记·礼运》:“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 孔颖达 疏:“鬼谓形体,神谓精灵。《祭义》云:‘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体精灵相会,然后物生。”

(5).古代指天地间一种精气的聚散变化。《易·繫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韩康伯 注:“尽聚散之理,则能知变化之道。” 孔颖达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为,但极聚散之理,则知鬼神之情状也。”后世哲学家多以阴阳之变、气的往来屈伸解释“鬼神”。 汉 王充 《论衡·论死》:“鬼神,阴阳之名也。阴气逆物而归,故谓之鬼;阳气导物而生,故谓之神。”《礼记·中庸》:“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程颐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迹也。 张子 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愚谓以二气言,则鬼者阴之灵也,神者阳之灵也。以一气言,则至而神者为神,反而归者为鬼,其实一物而已。”《朱子语类》卷三:“鬼神只是气,屈伸往来者气也。”

苏轼名句,神女庙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