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箫动虚籁,弦管明歌姬

曹勋迷楼歌二首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曹勋的《迷楼歌二首》

全文:
项升出南国,技巧多淫思。
草图献天子,赏激嘉宏规。
瑰材蔽江海,斤斧城风雷。
千人扶一栋,万栋高巍巍。
飞鸿历层檐,云雨生阶墀。
五彩间金玉,百和杂涂泥。
仙葩粲楹栱,七宝装云楣。
一房百家产,万户罗东西。
龙绡开宝幄,帘幕垂珠玑。
光景艳流日,楼阁低天维。
笙箫动虚籁,弦管明歌姬
撞钟击鼓恣行乐,牙樯锦缆江堤。
天长地久有时尽,君王此乐无时衰。
讵知变故起仓卒,不悟人迷楼不迷。

曹勋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曹勋笙箫动虚籁,弦管明歌姬书法作品欣赏
笙箫动虚籁,弦管明歌姬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笙箫

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唐 曹唐 《小游仙诗》:“忽闻下界笙簫曲,斜倚红鸞笑不休。” 宋 张子野 《清平乐》词:“曲池斜度鸞桥,西园一片笙簫。”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砥志》:“那知我粉冷絮尘,脂冻桃花,不理旧时笙簫。”

虚籁

(1).空寂无声。《文选·谢庄<月赋>》:“声林虚籟,沦池灭波。” 吕延济 注:“谓风止林籟虚而不鸣。”

(2).指风。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阴壑生虚籟,月林散清影。” 杨伦 笺注:“虚籟谓风也。” 唐 唐彦谦 《咏竹》:“醉卧凉阴沁骨清,石牀冰簟梦难成。月明午夜生虚籟,误听风声是雨声。”

弦管

(1).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乐器。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此必为至乐,不可託之於瞽史,必须圣人理其弦管,尔乃雅音得全也。” 唐 崔亘 《春怨》诗:“妾有今朝恨,君无旧日情。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依乐府题以製辞,而其声不被弦管者,若 子建 、 士衡 所作是也。”

(2).泛指歌吹弹唱。 唐 李商隐 《思贤顿》诗:“内殿张弦管,中原絶鼓鼙。” 宁调元 《燕京杂诗》之一:“弦管 燕京 三月天,风沙扑面若为怜。”

絃管:亦作“ 絃筦 ”。 1.弦乐器与管乐器。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功可象於图画,德可刻於金石,声可託於絃管,名可留於竹帛。”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诸乐絃管尽备,其鸟再拜,女郎举酒,众乐具作,萧萧泠泠,杳入神仙。” 宋 韩维 《踏莎行·次韵范景仁寄子华》词:“辛夷花谢早梅开,应须次第调絃管。”

(2).指弹奏丝竹;丝竹乐声。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之一:“满楼絃管,一曲离肠寸寸断。” 宋 孔平仲 《续世说·德行》:“教以歌舞絃筦六博之艺,饰之以珠翠金玉衣服之具。” 明 谭贞良 《楼桑先主庙》诗:“枌榆存旧社,絃管尚纷纷。” 清 曹寅 《中秋西堂待月》诗:“直待满城絃管歇,渐分清影上屏山。”《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新人坐在花轿里,但听得大吹大擂,絃管喧杂。”参见“ 弦管 ”。

歌姬

宫廷、官府或私家蓄养的歌女。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三:“尽是昔日帝王处,歌姬舞女达天曙。”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蜀才妇》:“ 宋 产歌姬, 蜀 出才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曹勋名句,迷楼歌二首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