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还秋日光,迤逦照阡陌

强至苦雨

名句出处

出自宋代强至的《苦雨》

全文:
关辅布连岁旱,布耕地千里布赤。
官家布放租税,犹有道边瘠。
群国乞膏雨,童巫叫蜥蜴。
神听久寂寞,民意转凄恻。
天公忽瞑目,一怒乖龙殛。
雨师偃其旁,惊起振厥职。
不复计多寡,倾泻信朝夕。
入地知几犁,地上但盈尺。
渹如三峡注,那辨四檐滴。
落势曾未停,庐井反忧溺。
始知天公难,不易人愿适。
举头告风伯,速吹湿云坼。
却还秋日光,迤逦照阡陌
俾民布新种,来岁饱麰麦。

强至诗词大全

名句书法欣赏

强至却还秋日光,迤逦照阡陌书法作品欣赏
却还秋日光,迤逦照阡陌书法作品

参考注释

却还

亦作“却还”。1.退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查谈》:“会有中使至州, 琯 使 昌藻 郊外接候,须臾却还。” 清 方文 《送何元长归兴化》诗:“抆泪却还江北路,萧萧秋雨暗丹枫。”

(2).谓退还。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伏乞圣慈勒本道长吏及诸州刺史,招缉疲人,一切却还产业,庶使孤穷有託,编户再安。”《太平广记》卷三三六引《广异记·宇文觌》:“ 鍔 灵语嘆息久之,谓 覿 :‘勿令作官,何故受之,此度不能相救矣。’ 覿 云:‘今却还之,如何?’”《旧唐书·德宗纪上》:“已贮纳者仍明置簿历,各给文牒,后准元数却还。”

日光

(1) 太阳光,既无散射又无反射的太阳定向射线

(2) 白天的光亮,与夜晚的黑暗相反。太阳光加天空的光,与月光和人造光相反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迤逦

亦作“ 迤里 ”。亦作“迆邐”。1.曲折连绵貌。 南朝 齐 谢朓 《治宅》诗:“迢遰南川阳,迤邐西山足。” 宋 柳永 《凤栖梧》词之三:“玉树琼枝,迆邐相偎傍。” 丁玲 《小火轮上》:“她把眼从窗户望出去,是迤逦不断的青山。”

(2).指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春晓》套曲:“迤邐鶯啼共燕语,偏向闲庭户。”

(3).斜延貌;延伸貌。 宋 苏轼 《录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盖本处地势,自 银林堰 以西,地形从东迤邐西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边防上》:“在东北、西北,由 东三省 、内外 蒙古 迤邐而至 新疆 ,又在在与 俄 接壤。”

(4).缓行貌。《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柳七 官人别了众名姬,擕着琴剑书箱,扮作游学秀士,迤邐上路。”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余頽僵如尸,幸赖 法忍 扶余,迤邐而行。” 汪曾祺 《故里三陈》:“和这个胖女人较了半天劲,累得他筋疲力尽,他迤里歪斜走出来。”

(5).渐次;逐渐。 宋 苏轼 《与杨元素书》之八:“厥直六百千,先只要二百来千,餘可迤邐还。”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景阳鐘动,临风隐隐犹闻。”《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阮三 ﹞每夜如此,迤邐至二十日。”

阡陌

(1) 田界

田连阡陌

(2) 田间小路

阡陌交通。——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田野,垄亩

援旗誓众,奋于阡陌之上。——晋· 陆机《豪士赋》序

(4) 比喻途径、门路

(5) 草野民间

倔起阡陌之中。——汉· 贾谊《过秦论上》

强至名句,苦雨名句

公众号
0
纠错

名句推荐

诗词推荐

诗词名句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