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姓在新百家姓排名:第258位
一、
姓氏源流
燕(Y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
后代,以国名为氏。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召公派大
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
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
2、出自姞姓,以国名为氏。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3、出自古代北方鲜卑族有燕氏。
得姓始祖:召公奭。我国的燕氏
家族,是以国为姓氏,而燕国又因燕山而得名。根据历史学家的考据,距今3000多年以前,周天子大封
诸侯,把有功于周室的大臣召公奭封在蓟地,召公
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
秀丽的燕山所
吸引,就把自己的
国家取名为“燕”。燕国一直传到战国末年才被秦始皇所灭,从此,燕国的公族就以故国号为姓,世称燕氏。燕氏的得姓,
大约有2200多年的历史。燕氏的源流,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记载,燕氏出自纂姓,是《史记》上记载的召公奭的后代,是周的同姓,被分封于燕国,传国一共四
十二世,至王喜这一代为秦国所灭,后世子孙就以国为氏。汉代有
功臣宜城侯燕仓,后汉有中郎将燕瑗,望族
出于上谷、范阳。故燕姓后人奉召公奭为燕姓的得姓始祖。
二、
迁徙分布
(缺)燕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得
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爽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西部一带)为王。后来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而姬爽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姓。还有一支燕姓可以
追溯到商朝时候。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省延津县一带),建立了燕国。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今天燕姓的另一个来源。古代,燕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需要说明的是,在周朝
实际上有两个燕国,上述传自召公的燕国史称北燕,另外还有一个南燕,位于河南省汲县的西方,是黄帝一支后裔的封国。先秦时候的南燕和北燕,是两个
不同的国家,一个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后代子孙世代相传,一个则是传自黄帝
轩辕氏。
但是他们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不过,南燕没有北燕的
时间长,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召公奭的后代以国为氏,又有黄帝的后裔,这个国先
灭亡,
也是以国为氏。望族居于范阳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汲县一带。燕姓人登上历史舞台后,就表现得比较突出。春秋时,孔子弟子中有一位燕及,曾被后世追赠为渔阳伯;汉朝有首先发现上官桀谋反,后被封为宣城侯的功臣燕仓;后汉时有被封为折寻奸侯的大迁徙,燕姓自此南迁,使突这个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我国南方也
渐渐强大起来,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今属江苏)人。北魏镇远
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肛大将燕宋,宋代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燕文贵、计量
发明家燕肃等,均是燕姓中的名士。
三、历史名人
燕 伋 :字思,孔子七十二贤
之一。周景王姬贵十四年(
公元前541年),出生于今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据燕氏家谱记载,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有
祖父、祖母、父亲和母亲。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燕伋的祖父名公胜,父亲名公滕。当时,孔子在山东曲阜办学受徒,声名远扬,世人共仰。燕伋的父亲早就想让儿子远去山东求学。但因儿子年幼,
路途遥远,
未能成行。燕伋18岁取妻壤氏,贤而知礼。19岁到20岁时,
不幸父母相继去世。22岁那年,他遵照父亲的遗愿,负笈千里,到山东曲阜
参与“杏坛”笔者拜师求学。23岁时跟随老师孔子及同学
南宫敬叔、仲由等人,
周游列国,考察周
社会的吏制和
道德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问礼”。因为周王朝是周公姬旦辅佐期兄建立的国家。孔子领众多学生到周,一是问礼、学礼,二是
传播儒家学说和齐鲁
文化。燕伋在孔子门下读书,周游考察,
经过5年,27岁回故里。有家过了8年耕读
生涯,35岁时又去齐国,跟随老师孔子读书考察。随孔子至齐国。
浏览了齐桓公庙,
瞻仰了一朝霸主齐桓公的画像,
受到齐桓公雄才大略、英风豪气的熏染,
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
增长了见识与学问,较全面的接受了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洗礼。这次,他在鲁住了5年,40岁回到了千阳。燕伋第二次从鲁
游学归来,
开始在渔阳(千阳古称)办学教书(当时在西关裴家台),正式传授儒家学说。他在渔阳办学18年,直妻周敬王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因孔子的儿子伯鱼去世,他第三次去鲁,留住四年,正欲返回时,不幸又逢尊师去世,又留鲁,与众同学为尊师治办丧事,戴孝守灵三年,辞鲁归里。其时年高65岁。在家一年就因病去世。
燕 达:字逢辰,开封人。为儿时,与侪辈戏,辄为军陈
行列状,长老异之。既长,容体
魁梧,善骑射。以材武隶禁籍,授内殿崇班,为延州巡检,戍怀宁砦。夏人三万骑薄城,战竟日不决,达所部止五百人,跃马奋击,所向披靡。擢鄜延都监,数帅兵深入敌境,九战皆以胜归。啰兀之弃走,遣达援取戍卒
辎重,为贼所邀,且战且南,失亡颇多。神宗以达孤军遇敌,所全亦不为少,累迁西上阁门使、领英州刺史,为秦凤副总管。讨破河州羌,遂降木征。迁东上阁门使、副都总管,真拜忠州刺史、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燕 肃:为宋代
礼部侍郎,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
进士,性
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
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
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
非常准确。
燕文贵:北宋画家,吴兴(今属浙江省)人。他擅画山水、草木、人物。所作山水画
富有变化,人称“燕家景致”,现存画作有《溪山楼观图》、《烟岚水殿图》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后置上谷郡,治所为沮阳(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
范阳郡:三国时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涿县及北京市昌平县、房山县一带。
2、堂号
召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想要
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
许多贤士从
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燕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燕国启姓;
范阳
阀阅。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燕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用兵先爱;
抚民以宽。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燕达,字逢辰,
行伍出身,善于骑射,
喜欢读书,哲宗时官武信军节度使。神宗曾问他用兵以什么当先,他说应以爱为先。神宗又问:“爱超过威可以吗?”他答道:“威
不是不可以,但要以爱为先。”
深受神宗
赞赏。下联典指明代江西德化人燕善,永乐年间举人,官武陵令,宽以待民,以循良著称。后官太仆寺丞。
官荣亲卫;
业授圣门。
上联典指宋·燕达善骑射,以材武选隶亲卫。下联典指春秋·燕伋,孔子弟子。
兰征业梦;
莲漏按时。
上联典指春秋·郑文公之妾燕姞梦天授以兰而生穆公。下联典指宋·燕肃造莲花漏计时,分刻不差。
〖燕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春秋圣门列高弟;
永乐德化有循良。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孔子的
得意弟子有燕伋,字思。下联典指明代永乐举人燕善,授武陵令,以循良称、擢太仆寺丞。
挥毫成就渡海图;
聚贤为筑黄金台。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宋代
著名画家燕文贵,吴兴人。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有“燕家景致”之称。古籍上称其所绘《
船舶渡海图》,“大不盈尺,舟如叶,人如麦,而樯帆槔橹,指呼奋踊,尽得情状。
至于岛屿相望,蛟蜃杂出,
咫尺千里,尤为物妙。”下联典指战国时燕昭王的事典。燕为齐破,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为郭隗筑黄金台,师事之。士争趋燕,国以富强。
刻木牍而除追扰;
作莲漏以寂晨昏。
——佚名撰燕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宋代礼部侍郎燕肃,计量发明家。山东益都人。举进士,性精巧,造指南、记里工鼓,计算方向和里程,十分精密。又创造莲花漏法以计时,非常准确。
【
中国人民解放军燕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燕文龙少将
燕文龙(1942.2-——),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交口村人。1959年加入中国 * 党,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在沁水县南阳乡参加工作,先后在土沃公社、张村公社任
通讯员。1959年至1960年在沁水县法院任法院警察。1960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60年至1970年在陆军196师任战士、文书、保密员、
政治部干事。1970年至1980年在 * 司令部办公室任
秘书、副科长。1980年至1990年在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任秘书、政治部副秘书长、群工部部长。1990年至2000年在总参测绘学院、炮兵指挥学院任政治部主任、副院长。2000年12月离职休养。
1993年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