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
历史知识
心性怎么写好看
①儒家哲学术语。指人心与人性。解说有异。孟子认为“性”根于“心”,又影响“心”。《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认为“天道”乐善,人性为天所赋予,故人性善;人心受人性主宰,故人能辨善恶,知是非。荀子认为,心是“形之君也”,能够主宰身体,节制性6*欲,改变人的本性。理学家认为理出于天,俱于心,而性亦即人心所俱之理。“程子(颐)曰:‘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也。自理而言谓之天,自禀受而言谓之性。”’(朱熹《孟子·尽心上》集注)以天理统心性,排除人欲于人性之外。王守仁认为心、性、理是一回事。《传习录上》:“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戴震反对理学家心性即是理的说法,认为仁义之心为“性之德”,耳目百体之所欲为“性之欲”。“性之欲”,原于天地造化,在天为天道,在人为人道,以论证人欲不可去。②佛教术语。解释不一。或指不变的心体,即所谓“自性清净心”。《圆觉经》:“以净觉心,知觉心性。”《起信论义记》:“所谓心性,不生不灭。”或认为心与性相同。《黄蘖传心法要》:“心性不异,即心即性。”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乘黄署
官署名。东汉太仆寺有未央厩,东汉末曹操改乘黄厩,魏晋沿置。北齐与隋、唐称乘黄署,有令及丞。唐乘黄署令秩从七品下。掌皇室车马及驾驭之法。辽南面官太仆寺亦置。
关注微信公众号:词典网,查询回复:心性历史
公众号
赞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