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 子部五十

作者:纪昀等

○小说家类一
张衡《西京赋》曰:小说九百,本自虞初。《汉书·艺文志》载虞初《周说》,
九百四十三篇,注称武帝时方士,则小说兴於武帝时矣。故伊尹说以下九家,班
固多注依托也。(《汉书·艺文志注》,凡不著姓名者,皆班固自注。)然屈原
《天问》,杂陈神怪,多莫知所出,意即小说家言。而《汉志》所载《青史子》
五十七篇,贾谊《新书·保傅篇》中先引之,则其来已久,特盛於虞初耳。迹其
流别,凡有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也。唐、宋而后,
作者弥繁。中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者固为不少,然寓劝戒,广见闻,资考证者
亦错出其中。班固称小说家流盖出於稗官,如淳注谓王者欲知闾巷风俗,故立稗
官,使称说之。然则博采旁蒐,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杂废矣。今甄录其近雅驯
者,以广见闻,惟猥鄙荒诞,徒乱耳目者则黜不载焉。
△《西京杂记》·六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晋葛洪撰,洪有《肘后备急方》,已著录。黄伯思《东观馀论》称此
书中事皆刘歆所说,葛稚川采之。其称余者,皆歆本文云云。今检书后有洪跋,
称其家有刘歆《汉书》一百卷。考校班固所作,殆是全取刘氏。有小异同固所不
取,不过二万许言。今钞出为二卷,名曰《西京杂记》,以补《汉书》之阙云云。
伯思所说,盖据其文。案《隋书·经籍志》载此书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汉书
·匡衡传》颜师古注称今有《西京杂记》者,出於里巷,亦不言作者为何人。至
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篇》始载葛稚川就上林令鱼泉问草木名,今在此书第
一卷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毛延寿画王昭君事,亦引为葛洪《西京杂记》。
则指为葛洪者实起於唐,故《旧唐书·经籍志》载此书,遂注曰晋葛洪撰。然
《酉阳杂俎·语资篇》别载庾信作诗用《西京杂记》事,旋自追改,曰此吴均语,
恐不足用。晁公武《读书志》亦称江左人或以为吴均依托,盖即据成式所载庾信
语也。今考《晋书·葛洪传》,载洪所著有《抱朴子》、神仙、良吏、集异等传、
《金匮要方》、《肘后备急方》并诸杂文,共五百馀卷。并无《西京杂记》之名,
则作洪撰者自属舛误。特是向、歆父子作《汉书》,史无明文。以此书所纪与班
书参校,又往往错互不合。如《汉书》载文帝以代王即位,而此书乃云文帝为太
子。《汉书》又载广陵王胥、淮南王安并谋逆zi6*杀,而此书乃云胥格猛兽陷脰死,
安与方士俱去。《汉书·杨王孙传》即以王孙为名,而此书乃云名贵。似是故谬
其事,以就洪跋中小有异同之文。又歆始终臣莽,而此书载吴章被诛事,乃云章
后为王莽所杀,尤不类歆语。又《汉书·匡衡传》匡鼎来句,服虔训鼎为当,应
劭训鼎为方,此书亦载是语,而以鼎为匡衡小名。使歆先有此说,服虔应劭皆后
汉人,不容不见,至葛洪乃传,是以陈振孙等皆深以为疑。然庾信指为吴均,别
无他证。段成式所述信语,亦未见於他书,流传既久,未可遽更。今姑从原跋,
兼题刘歆、葛洪姓名,以存其旧。其书诸志皆作二卷,今作六卷。据《书录解题》,
盖宋人所分,今亦仍之。其中所述虽多为小说家言,而摭采繁富取材不竭。李善
注《文选》,徐坚作《初学记》,已引其文。杜甫诗用事谨严,亦多采其语,词
人沿用数百年,久成故实,固有不可遽废者焉。
△《世说新语》·三卷(内府藏本)
宋临川王刘义庆撰,梁刘孝标注。义庆事迹具《宋书》。孝标名峻,以字行,
事迹具《梁书》。黄伯思《东观馀论》谓《世说》之名肇於刘向,其书已亡,故
义庆所集名《世说新书》。段成式《酉阳杂俎》引王敦澡豆事,尚作《世说新书》
可证,不知何人改为《新语》,盖近世所传。然相沿已久,不能复正矣。所记分
三十八门,上起后汉,下迄东晋,皆轶事琐语,足为谈助。《唐·艺文志》称刘
义庆《世说》八卷,刘孝标《续》十卷,《崇文总目》惟载十卷。晁公武谓当是
孝标《续》义庆元本八卷,通成十卷。又谓家有详略二本,迥不相同。今其本皆
不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作三卷,与今本合。其每卷析为上下,则世传陆游
所刊本已然,盖即旧本。至振孙载汪藻所云《叙录》二卷,首为考异,继列人物
世谱,姓字异同,末记所引书目者,则佚之久矣。自明以来,世俗所行凡二本,
一为王世贞所刊,注文多所删节,殊乖其旧;一为袁褧所刊,盖即从陆本翻雕者,
虽板已刓敝,然犹属完书。义庆所述,刘知几《史通》深以为讥,然义庆本小
说家言,而知几绳之以史法,拟不於伦,未为通论。孝标所注特为典赡,高似孙
《纬略》亟推之,其纠正义庆之纰缪,尤为精核。所引诸书,今已佚其十之九,
惟赖是注以传,故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
同为考证家所引据焉。
△《朝野佥载》·六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唐张鷟撰。鷟有《龙筋凤髓判》,已著录。此书《新唐书·艺文志》
作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佥载》二十卷,又《佥载补遗》三卷。《文献
通考》则但有《佥载补遗》三卷。此本六卷,参考诸书皆不合。晁公武《读书志》
又谓其分三十五门,而今本乃逐条联缀,不分门目,亦与晁氏所记不同。考莫休
符《桂林风土记》,载鷟在开元中,姚崇诬其奉使江南,受遗赐死,其子上表请
代,减死流岭南。数年起为长史而卒。计其时尚在天宝之前,而书中有宝历元年
资阳石走事,宝历乃敬宗年号。又有孟宏微对宣宗事,时代皆不相及。案尤袤
《遂初堂书目》亦分《朝野佥载》及《佥载补遗》为二书,疑《佥载》乃鷟所作,
《补遗》则为后人附益。凡阑入中唐后事者,皆应为《补遗》之文。而陈振孙所
书本三十卷,此其节略者,当即此本。盖尝经宋人摘录,合《佥载》、《补遗》
为一。删并门类,已非原书,又不知何时析三卷为六卷也。其书皆纪唐代故事,
而於谐噱荒怪,纤悉胪载,未免失於纤碎,故洪迈《容斋随笔》讥其记事琐屑擿
裂,且多媟语。然耳目所接,可据者多,故司马光作《通鉴》亦引用之。兼收博
采,固未尝无裨於见闻也。
△《唐国史补》·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唐李肇撰。肇有《翰林志》,已著录。此书其官尚书左司郎中时所作也。书
中皆载开元至长庆间事,乃续刘餗小说而作。上卷、中卷各一百三条,下卷一
百二条,每条以五字标题。所载如谓王维取李嘉祐水田白鹭之联,今李集无之。
又记霓裳羽衣曲一条,沈括亦辨其妄。又谓李德裕清直无党,谓陆贽诬于公异,
皆为曲笔。然论张巡则取李翰之传,所记左震、李汧、李廙、颜真卿、阳城、归
登、郑絪、孔戣、田布、邹待徵妻、元载女诸事,皆有裨於风教。又如李舟天堂
地狱之说,杨氏、穆氏兄弟宾客之辨,皆有名理。末卷说诸典故及下马陵相府莲
义,亦资考据。馀如摴蒱卢雉之训,可以解刘裕事,剑南烧春之名,可以解李商
隐诗。可采者不一而足。自序谓言报应,叙鬼神,徵梦卜,近帷箔,则去之;纪
事实,探物理,辨疑惑,示劝戒,采风俗,助谈笑,则书之。欧阳修作《归田录》,
自称以是书为式,盖於其体例有取云。
△《大唐新语》·十三卷(内府藏本)
唐刘肃撰。《唐书·艺文志》载此书三卷,注曰元和中江都主簿,此本结衔
乃题登仕郎守江州浔阳县主簿,未详孰是也。所记起武德之初,迄大历之末,凡
分三十门,皆取轶文旧事有裨劝戒者。有自序,后有总论一篇,称昔荀爽纪汉事
可为鉴戒者,以为汉语,今之所记,庶嗣前修云云。故《唐志》列之杂史类中。
然其中谐谑一门,繁芜猥琐,未免自秽其书,有乖史家之体例。今退置小说家类,
庶协其实。是书本名《新语》,《唐志》以下诸家著录并同。明冯梦祯、俞安期
等因与李垕《续世说》伪本合刻,遂改题曰《唐世说》,殊为臆撰。商刻入《稗
海》,并於肃自序中增入世说二字,益伪妄矣。《稗海》又佚其卷末总论一篇,
及政能第八之标题,亦较冯氏姚氏之本更为疏舛。今合诸本参校,定为书三十篇。
总论一篇,而复名为《大唐新语》,以复其旧焉。
△《次柳氏旧闻》·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唐李德裕撰。德裕事迹具《唐书》本传。是书所记皆玄宗遗事,凡十七则。
前有德裕自序,大略谓史官柳芳,上元间徙黔中。高力士时亦徙巫州,相与周旋。
因得闻禁中事,记为一书,曰问高力士。太和中诏求其书,宰相王涯等向芳孙度
支员外郎璟索之不获。而德裕父吉甫及与芳子吏部郎中冕游,尝闻其说,以告德
裕,德裕因追忆录进。《旧唐书·文宗本纪》载太和八年九月己未,宰臣李德裕
进《御臣要略》及《柳氏旧闻》三卷,盖即其事。惟卷数与今本不合,殆二书共
为三卷欤?中如元献皇后服药张果饮堇汁、无畏三藏祈雨、吴后梦金甲神、兴庆
池小龙、内道场素黄文事,皆涉神怪。其姚崇、魏知古相倾轧及乳媪以他儿易代
宗事,亦似非实录。存以备异闻可也。柳珵常侍言旨(案:此书无别行之本,
此据陶宗仪《说郛》所载。)首载李辅国逼胁玄宗迁西内事,云此事本在朱厓太
尉所续《桯史》第十六条内,盖以避时事,所以不书也。考德裕所著,别无所
谓《桯史》者,知此书初名《桯史》,后改题今名。又知此书本十八条,删
此一条,今存十七。至其名《桯史》之义,与所以改名之故,则不可详矣。
△《刘宾客嘉话录》·一卷(内府藏本)
唐韦绚撰。绚字文明,京兆人。《唐书·艺文志》载韦绚《刘公嘉话录》一
卷。注曰:绚,执谊子也。咸通义武军节度使刘公万禹也。《宋史·艺文志》则
载绚《刘公嘉话》一卷,又《宾客嘉话》一卷。《刘公嘉话》当即此书,《宾客
佳话》则诸家著录皆无之。当由诸书所引或称《刘公嘉话》,或称《刘宾客嘉话》,
故分为二书,又误脱刘字耳。诸史艺文志未有荒谬於《宋史》者,此亦一徵矣。
此本载曹溶《学海类编》中。前有大中十年绚自序,称为江陵少尹时,追述长庆
元年在白帝城所闻於刘禹锡者。末有乾道癸巳卞圜跋,称《新唐书》多采用之,
而人罕见全录,家有旧本,因鋟版於昌化。则此本当从宋刻录出。然赵明诚《金
石录》引此书中所载武氏碑失其龟首,及灭去武字事,力辨其妄,而此本无此条。
考《太平广记》一百四十三卷引此事,云出《戎幕闲谈》,或明诚以是书亦韦绚
所作,偶然误记。(案:《续说郛》载《戎幕闲谈》亦有此条,知为明诚误记,
非《太平广记》之误。)至所载昭明太子胫骨一条,人腊一条,卢元公病疸一条
(案:此本删去卢字,直作元公),蜀王琴一条,李勉百衲琴一条,碧落碑一条,
狸骨方一条,张憬藏书台字一条,张嘉祐改忻州一条,王廙《书画》一条,《戏
场刺猬》一条,《汲冢书》一条,牡丹花一条,王僧虔书一条,陆畅《蜀道易》
一条,魏受《禅碑》一条,张怀瓘《书断》一条,灊山九井一条,虎头致雨一条,
五星浮图一条,宝章集一条,紫芝殿一条,王次仲化鸟一条,李约葬商胡一条,
杨汝士说项斯一条,蔡邕《石经》一条,借船帖一条,飞白书一条,章仇兼琼镇
蜀日女童为夜义所掠一条,寒具一条,昌黎生改金根车一条,辨迁莺字一条,谢
太傅碑一条,《千字文》一条,郑虔《三绝》一条,郑承嘏遇鬼一条,尧女冢一
条,白居易补银佛像一条,谢真人上升一条,皆全与李绰《尚书故实》相同,间
改窜一二句,其文必拙陋不通。盖《学海类编》所收诸书,大抵窜改旧本,以示
新异。遂致真伪糅杂,炫惑视听。幸所搀入者尚有踪迹可寻,今悉刊除,以存其
旧。中昌黎生改金根车一条,王楙《野客丛书》引之,辨迁莺字一条,黄朝英
《缃素杂记》引之,亦均作刘禹锡《嘉话》,或一事而两书互见。疑以传疑,姑
并存之。虽残阙之馀,非复旧帙,然大概亦十得ba6*九矣。
△《明皇杂录》·二卷、《别录》一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唐郑处诲撰。处诲字延美,荥阳人。宰相馀庆之孙。太和八年登进士第。官
至检校刑部尚书,宣武军节度使。事迹附见《旧唐书·郑馀庆传》。是书成於大
中九年,有处诲自序。案史称处诲为校书郎时,撰次《明皇杂录》三篇,行於世。
晁公武《读书志》则载《明皇杂录》二卷,然又曰《别录》一卷,题补阙所载十
二事。则史并别录数之,晁氏析别录数之也。叶梦得《避暑录话》曰:郑处诲
《明皇杂录记》张曲江与李林甫争牛仙客实封,时方秋,上命高力士以白羽扇赐
之。九龄惶恐,作赋以献,意若言明皇以忤旨将废黜,故方秋赐扇以见意。新书
取以载之本传。据《曲江集》赋序曰:开元二十四年盛夏,奉敕大将军高力士赐
宰相白羽扇,九龄与焉。则非秋赐。且通言宰相则林甫亦在,不独为曲江而设也。
乃知小说记事,苟非耳目亲接,安可轻书耶云云。则处诲是书亦不尽实录。然小
说所记,真伪相参,自古已然,不独处诲。在博考而慎取之,固不能以一二事之
失实,遂废此一书也。《避暑录话》又曰,卢怀慎好俭,家无珠玉锦绣之饰,此
固善事。然史言妻子至寒饿,宋璟等过之,门不施箔,风雨至,引席自障,则恐
无此理。此事盖出郑处诲《明皇杂录》,而史臣妄信之云云。今本无此一条,然
则亦有所有佚脱,非完帙矣。
△《因话录》·六卷(内府藏本)
唐赵璘撰。璘字泽章。据《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南阳赵氏,后徙平原。
璘即德宗时宰相宗儒之从孙,而昭应尉伉之子也。开成三年进士及第。大中七年
为左补阙,后为衢州刺史。并见本书及《唐书·艺文志》。明商濬刻此书入《稗
海》,题为《员外郎》,未详所据也。其书凡分五部:一卷宫部,为君,记帝王;
二卷、三卷商部,为臣,记公卿百僚;四卷角部,为人,凡不仕者咸隶之;五卷
徵部,为事,多记典故,而附以谐戏。六卷羽部,为物,凡一时见闻杂事无所附
丽者,亦并载焉。璘家世显贵,又为西眷柳氏之外孙,能多识朝廷典故。《东观
奏记》载唐宣宗索科名记,郑颢令璘采访诸家科目记,撰成十三卷上进,是亦娴
於旧事之明徵。故其书虽体近小说,而往往足与史传相参。其间如记刘禹锡徙播
州刺史一条,称柳宗元请以柳易播,上不许,宰相裴度为言之,始改连州。司马
光《通鉴考异》以为宗元墓志乃将拜疏而未上,非已上而不许。又禹锡除播州时,
裴度未尝入相,所记皆失事实。又记大中七年诏来年正月一日御含元殿,以太阳
当亏,罢之。今考《通鉴》是年文宗实以风疾不视朝,日食在二月朔,不应预罢
朝贺,所载亦不免於缘饰。然其他实多可资考证者,在唐人说部之中。犹为善本
焉。
△《大唐传载》·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记唐初至元和中杂事。唐、宋艺文志俱不载。前有自序,称
八年夏,南行岭峤,暇日泷舟传所闻而载之。考穆宗以后,惟太和、大中、咸通
乃有八年,此书不著其ji6*元之号,所云八年者,亦不知其在何时也。所录唐公卿
事迹言论颇详,多为史所采用。间及於诙谐谈谑及朝野琐事,亦往往与他说部相
出入。惟称贞元中郑国、韩国二公主加谥为公主追谥之始,而不知高祖女平阳昭
公主有谥已在前。又萧颖士逢一老人,谓其似鄱阳王,据《集异记》乃发冢巨盗,
而此纪之以为异人。如此之类,与诸书多不合。盖当时流传互异,作者各承所闻
而录之,故不免牴牾也。
△《教坊记》·一卷(内府藏本)
唐崔令钦撰。是书《唐书·艺文志》著录,又总集类中载令钦注庾信《哀江
南赋》一卷,然均不言令钦何许人,盖修《唐书》时其始末已无考矣。所记多开
元中猥杂之事,故陈振孙讥其鄙俗。然其后记一篇,谆谆於声色之亡国,虽礼为
尊讳,无一语显斥玄宗,而历引汉成帝、高纬、陈叔宝、慕容熙,其言剀切而著
明。乃知令钦此书,本以示戒,非以示劝。《唐志》列之於经部乐类,固为失当,
然其风旨有足取者。虽谓曲终奏雅,亦无不可,不但所列曲调三百二十五名足为
词家考证也。
△《幽闲鼓吹》·一卷(内府藏本)
唐张固撰。固始末未详。是书末有明顾元庆跋,称共二十五篇,与晁公武
《读书志》所言合。今检此本乃二十六篇,盖误断元载及其子一条为二耳。元庆
又称固在懿、僖间采摭宣宗遗事,则殊不然。书中元和、会昌间事不一而足,非
仅记宣宗事也。又称姚文公《唐诗鼓吹》序谓宋高宗退居德寿宫,尝纂《唐宋遗
事》为《幽闲鼓吹》。其言不知何据,元庆亦以为疑。今考《唐书·艺文志》,
小说家有张固《幽闲鼓吹》一卷,则出自唐人,更无疑义。纵高宗别有《幽闲鼓
吹》,亦书名偶同,不得以此本当之矣。固所记虽篇帙寥寥,而其事多关法戒,
非造作虚辞,无裨考证者,比唐人小说之中,犹差为切实可据焉。
△《松窗杂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案此书书名,撰人诸本互异。《唐志》作《松窗录》一卷,不著撰人。《宋
志》作《松窗小录》一卷,题李濬撰。《文献通考》作《松窗杂录》一卷,题韦
濬撰。历代小史则书名与《通考》同,人名与《宋志》同。盖传刻舛讹,未详孰
是。此本为范氏天一阁旧抄,书名、人名并与历代小史同,今姑从以著录,亦三
占从二之义也。其文与历代小史所刻大概相同,惟多中宗召宰相一条及姚崇姨母
卢氏一条,以司马光《通鉴考异》证之,其中宗一条实原书所有,知小史为佚脱
矣。书中记唐明皇事颇详整可观,载李泌对德宗语论明皇得失亦了若指掌。《通
鉴》所载泌事,多采取李蘩《邺侯家传》,纤悉必录,而独不及此语,是亦足以
补史阙。惟谓中宗召宰相苏环、李峤子进见,二子皆童年,因令奏所通书。颋应
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峤子亦进曰:斮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上曰:
苏瑰有子,李峤无儿云云。案颋於则天长安二年已为御史,瑰为相时,颋为中书
舍人,父子同掌枢密,并非童年。故司马光深斥其说,颇不免於诬妄云。
△《云溪友议》·三卷(内府藏本)
唐范摅撰。摅始末未详。《唐书·艺文志》注称为咸通时人。而书中李涉赠
盗诗一条,称乾符己丑岁客於霅川,亲见李博士手迹。考乾符元年为甲午,六年
为己亥,次年庚子改元广明,中间无己丑。己丑实为咸通十年,疑书中或误咸通
为乾符,否则误己亥为己丑,然总之僖宗时人矣。摅自号五云溪人,故以名书。
五云溪者,若耶溪之别名也。其书世有二本。一分上、中、下三卷,每条各以三
字标题,前有摅自序。一为商濬《稗海》所刻,作十二卷,而自序及标题则并佚
之。案陈振孙《书录解题》已称《唐志》三卷,今本十二卷,则南宋已有两本矣。
《宋史·艺文志》作十一卷,则刊本误二为一也。此为泰兴季振宜家所藏三卷之
本,较商氏所刻为完善,所录皆中唐以后杂事。其中如记安禄山生於邓州南阳,
与姚汝能禄山事迹所记生於营州阿轧荦山者不同,殆传闻之误。记李白蜀道难为
房琯、杜甫厄於严武而作,宋萧士赟李诗补注已驳之。他如陈子昂为射洪令段简
所杀在武后时,章仇兼琼判梓州事在天宝以后,时代迥不相及。杀王昌龄者闾邱
晓,杀闾邱晓者张镐,与高适亦不相关。乃云章仇大夫兼琼为陈拾遗雪狱,高适
侍郎为王江宁申冤,殊不可解。陈拾遗句xia6*注曰陈冕字子昂,亦与史不符。又周
德华唱贺知章杨柳枝词一篇,今本据韦縠《才调集》,《才调集》又据此书。然
古词但有月节折杨柳歌,其杨柳枝一调,实兴自中唐白居易诸人,郭茂倩《乐府
诗集》班班可考,知章时安有是题?皆委巷流传,失於考证,至於颂于頔之宽仁,
诋李绅之狂悖,毁誉不免失当。而李群玉黄陵庙诗一条,侮谑古圣,尤小人无忌
之谈,皆不足取。然六十五条之中,诗话居十之七八,大抵为孟棨《本事诗》所
未载。逸篇琐事,颇赖以传。又以唐人说唐诗,耳目所接,终较后人为近,故考
唐诗者如计有功《纪事》诸书,往往据之以为证焉。
△《玉泉子》·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唐代杂事,亦多采他小说为之。如开卷裴度一条,全
同《因话录》,韩昶金根车事,先载《尚书故实》,不尽其所自作也。案《宋·
艺文志》载《玉泉子见闻真录》五卷,与此本卷数不符,似别一书。《书录解题》
作《玉泉笔端》三卷,称前有中和三年序,末有跋,称出於淮海相公之孙扶风李
昭德家,此本皆无之。然中和乃僖宗年号,而书中有昭宗之文,时代不符,则亦
决非此本。《书录解题》又云别一本号《玉泉子》,比此本少数条,而多五十二
条,无序跋。录其所多者为一卷。此本共八十二条,或即陈振孙所录之一卷,而
《书录解题》讹八字为五字耶。三者之中,此犹约略近之矣。
△《云仙杂记》·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旧本题唐金城冯贽撰。贽履贯无可考。其书杂载古人逸事。如所称戴逵双柑
斗酒往听黄鹂之类,诗家往往习用之,然实伪书也。无论所引书目皆历代史志
所未载。即其自序称天复元年所作,而序中乃云天祐元年退归故里。书成於四年
之秋,又数岁始得终篇,年号先后,皆复颠倒,其为后人依托,未及详考明矣。
案陈振孙《书录解题》有冯贽《云仙散录》一卷,亦有天复元年序。振孙称其记
事造语如出一手,疑贽为子虚乌有之人。洪迈《容斋随笔》、赵与旹《宾退
录》所说亦皆相类,然不能指为何人作。张邦基《墨庄漫录》云,近时传一书,
曰《龙城录》,乃王性之伪为之。又作《云仙散录》,尤为怪诞。又有李歜注
杜甫诗,注东坡诗,皆性之一手,殊可骇笑。然则为王铚所作无疑矣。惟陈振
孙称《云仙散录》一卷,此乃作《云仙杂记》十卷,颇为不同。然孔传《续六帖》
所引散录,验之皆在此书中,其为一书无疑。卷数则陈氏误记,书名则后人追改
也。此本为叶盛菉竹堂所刊,较《说郛》诸书所载多原序一篇。其书未经删削,
较他本独为完备,今据以著录焉。
△《唐摭言》·十五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五代王定保撰。旧本不题其里贯。其序称王溥为从翁,则溥之族也。陈振孙
《书录解题》谓定保为吴融之壻,光化三年进士,丧乱后入湖南。《五代史·
南汉世家》称定保为邕管巡官,遭乱不得还,刘隐辟置幕府,至刘僣号之时尚
在,其所终则不得而详矣。考定保登第之岁,距朱温篡唐仅六年。又序中称溥为
丞相,则是书成於周世宗显德元年以后,故题唐国号不复作内词。然定保生於咸
通庚寅,至是年八十五矣,是书盖其暮年所作也。同时南唐乡贡士何晦亦有《唐
摭言》十五卷,与定保书同名。今晦书未见,而定保书刻於商氏《稗海》者删削
大半,殊失其真。此本为松jiang6*宋宾王所录,末有跋语,称以汪士鋐本校正,较
《稗海》所载特为完备。近日扬州新刻,即从此本录出。惟是晁公武《读书志》
称是书分六十三门,而此本实一百有三门,数目差舛,不应至是,岂商濬之前已
先有删本耶?是书述有唐一代贡举之制特详,多史志所未及。其一切杂事,亦足
以觇名场之风气,验士习之淳浇,法戒兼陈,可为永鉴,不似他家杂录但记异闻
已也。据定保自述,盖闻之陆扆、吴融、李渥、颜荛、王溥、王涣、卢延让、杨
赞图、崔籍若等所谈云。
△《中朝故事》·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南唐尉迟偓撰。偓履贯未详。书首旧题朝议郎守给事中修国史骁骑赐紫金鱼
袋臣尉迟偓奉旨纂进,盖李氏有国时偓为史官,承命所作。李昪自以为出太宗之
后,承唐统绪,故称长安为中朝也。其书皆记唐宣、懿、昭、哀四朝旧闻。上卷
多君臣事迹及朝廷制度,下卷则杂录神异怪幻之事。中间不可尽据者,如宣宗为
武宗所忌,请为僧,游行江表一事,司马光《通鉴考异》已斥其鄙妄无稽,又路
岩欲害刘瞻,赖幽州节度使张公素上疏申理一事,考是时镇幽州者乃张允伸,非
张公素,所记殊误。又郑畋鬼胎一事,与唐人所作《齐推女传》首尾全同,而变
其姓名,尤显出蹈袭。然其时去唐未远,故家文献所记,亦往往足徵。如崔彦昭、
王凝相雠一事,司马光《考异》虽摘其以彦昭代凝领盐铁之误,而其事则全取之。
与正史分别参观,去讹存是,固未尝不足以资参证也。
△《金华子》·二卷(永乐大典本)
南唐刘崇远撰。崇远家本河南,唐末避黄巢之乱,渡江南徙。仕李氏为文林
郎,大理司直。尝慕皇初平之为人,自号金华子,因以为所著书名。崇远有自序
一篇,颇具梗概。序末题名,具官称臣,不署年月。而书中所称烈祖高皇帝者,
乃南唐先主李昪庙号,又有昇元受命之语,亦南唐中主李景纪年,晁公武《读书
志》乃以为唐人,陈振孙《书录解题》则泛指为五代人,宋濂《诸子辨》则并谓
其人不可考。诸说纷纭,皆未核其自序而误也。其书《宋·艺文志》作三卷,世
无传本,惟散见《永乐大典》者蒐辑尚得六十馀条。核其所记,皆唐末朝野之故
事,与晁氏所云录唐大中后事者相合。其中於将相之贤否,藩镇之强弱,以及文
章吟咏,神奇鬼怪之事,靡所不载,多足与正史相参证。观《资治通鉴》所载宣
宗对令狐綯,李景让禀母训、王师范拜县令、王式驭乱卒诸事,皆本是书,则司
马光亦极取之。惟其纪刘鄩袭兖州一条以兖帅为张姓,而考之五代欧、薛二史,
则当时兖帅实葛从周,不免传闻异词。然要其大致,可信者多,与《大唐传载》
诸书摭拾委巷之谈者,相去固悬绝矣。胡应麟《九流绪论》乃以鄙浅讥之。考应
麟仍以崇远为唐人,不纠晁氏之误,知未见其自序。又取与刘基《郁离子》、苏
伯衡《空同子》相较,是并不知为记事之书,误侪诸立言之列。明人诡薄,好为
大言以售欺,不足信也。谨裒缀编次,分为二卷,而以崇远原序冠之简端,以存
其略焉。
△《开元天宝遗事》·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五代王仁裕撰。仁裕字德辇,天水人。唐末为秦州节度判官,后仕蜀为翰林
学士。唐庄宗平蜀,复以为秦州节度判断。废帝时以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晋高
祖时为谏议大夫。汉高祖时复为翰林学士承旨,迁户部尚书,罢为兵部尚书,太
子少保。周显德三年乃卒。事迹具《五代史·杂传》。晁公武《读书志》曰:蜀
亡,仁裕至镐京,采摭民言,得《开元天宝遗事》一百五十九条,分为四卷。洪
迈《容斋随笔》则以为托名仁裕,摘其中舛谬者四事:一为姚崇在武后时已为宰
相,而云开元初作翰林学士;一为郭元振贬死后十年,张嘉贞乃为宰相,而云元
振少时,宰相张嘉贞纳为壻;一为张九龄去位十年,杨国忠始得官,而云九龄
不肯及其门;一为苏颋为宰相时,张九龄尚未达,而云九龄览其文卷,称为文陈
雄师。所驳诘皆为确当。然苏轼集中有读《开元天宝遗事》四绝句,司马光作
《通鉴》亦采其中张彖指杨国忠为冰山语,则其书实在二人以前,非《云仙散录》
之流,晚出於南宋者可比。盖委巷相传,语多失实,仁裕采摭於遗民之口,不能
证以国史,是即其失。必以为依托其名,则事无显证。刘义庆《世说新语》,刘
孝标注往往摘其牴牾,要不以是谓不出义庆手也。故今仍从旧本,题为仁裕撰焉。
△《鉴戒录》·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蜀何光远撰。光远字辉夫,东海人。孟昶广政初,官普州军事判官。其书多
记唐及五代间事,而蜀事为多,皆近俳谐之言。各以三字标题,凡六十六则。赵
希弁《读书后志》以为辑唐以来君臣事迹可为世鉴者,似未睹其书,因其名而臆
说也。旧本前有刘曦度序,亦见希弁志。《宋史·艺文志》遂以刘曦度《鉴戒录》
三卷、何光远《鉴戒录》三卷分为二书,益舛误矣。书中间有夹注,如判木夹一
条云,此答木夹书,元是胡曾与路岩相公镇蜀日修之,非为高骈相公也。何光远
误述危乱黜一条云,据《禅月诗集》中此诗自哭涪州张侍郎,非张拾遗,何光远
错举证也。四公会一条云,此篇元在《本事诗》中,叙说甚详。何光远重取论说,
又加改易,非也。皆驳正光远之说,不知出自何人。此本析为十卷,有朱彝尊跋,
称从项元汴家宋本影写,则犹宋人所分也。今观所记,如徐后事一条所载王承旨
诗,《后山诗话》以为花蕊夫人作。蜀门讽一条所载向瓒嘲蒋炼师诗,《南唐近
事》以为庐山道士,其语大同小异犹可曰传闻异词。鉴冤辱一条,全剽袭殷芸小
说,东方朔辨怪哉虫事(案:小说已佚,此条见《太平广记》四百七十三),已
为附会;鬼传书一条,不知《水经注》有梁孝直事,更属粗疏。至逸士谏一条,
称昭宗何后荒於从禽,考《新唐书·后妃列传》,昭宗奔播岐、梁间,后侍膳,
无须臾去。《旧唐书》亦云,后於蒙尘薄狩之中,尝侍膳御,不离左右,安得有
畋游之事?且昭宗寄命强藩,不能自保,又安能纵后畋游,恒至六十里外?殊为
诬诞。灌铁汁一条,称秦宗权本不欲叛,乃太山神追其魂,以酷刑逼之倡乱,是
为盗贼藉口,尤不可以训。特以其为五代旧书,所载轶事遗文,往往可资采掇,
故仍录之小说家焉。
△《南唐近事》·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郑文宝撰。文宝有《江表志》,已著录。是书前有自序,题太平兴国二年
丁丑,盖犹未仕宋时所作。《宋史·艺文志》作《南唐近事集》,名目小异,未
详何据,然《宋史》多舛谬,集字盖误衍也。其体颇近小说,疑南唐亡后,文宝
有志於国史,蒐采旧闻,排纂叙次,以朝廷大政入《江表志》,至大中祥符三年
乃成。其馀丛谈琐事,别为缉缀,先成此编。一为史体,一为小说体也。中如控
鹤致毙一诗,先见蜀何光远《鉴戒录》,乃女冠蒋炼师事,而此以为庐山九空使
者庙道士,似不免於牵合附会。又如韩偓依王审知以终,未见南唐之平闽,乃记
其金莲烛跋事,亦失断限。然文宝世仕江南,得诸闻见,虽浮词不免,而实录终
存,故马令、陆游《南唐书》采用此书几十之五六,则宋人固不废其说矣。书中
以庆王宏茂作王宏,严可求作严求,刘存中作刘存忠,所记姓名多与他书不合。
又此书之杜业,《江表志》作杜光邺,尤自相违异。殆传抄者有所讹漏,不尽旧
本欤。
(案:偏霸事迹,例入载记。惟此书虽标南唐之名,而非其国记,故入之小
说家。盖以书之体例为断,不以书名为断,犹《开元天宝遗事》,不可以入《史
部》也。)
△《北梦琐言》·二十卷(内府藏本)
宋孙光宪撰。光宪字孟文,自号葆光子。《十国春秋》作贵平人,而自题仍
称富春。考光宪自序,言生自岷峨,则当为蜀人。其曰富春,盖举郡望也。仕唐
为陵州判官,旋依荆南高季兴为从事。后劝高继冲以三州归宋,太祖嘉之,授黄
州刺史以终。《五代史·荆南世家》载之甚明。旧以为五代人者,误矣。所著有
《荆台集》、《橘斋集》、《笔佣集》、《巩湖集》、《玩蚕书》、《续通历》
等书,自宋代已散佚,惟是书独传於后。其曰《北梦琐言》者,以《左传》称田
於江南之梦,而荆州在江北,故以命名,盖仕高氏时作也。所载皆唐及五代士大
夫逸事,每条多载某人所说,以示有徵,盖用《杜阳杂编》之例。其记载颇猥杂,
叙次亦颇冗沓,而遗文琐语,往往可资考证。故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多采
其文。晁公武《读书志》载光宪《续通历》十卷,辑唐及五代事以续马总之书,
参以黄巢、李茂贞、刘守光、阿保机、吴、唐、闽、广、吴越、两蜀事迹。太祖
以所记多不实,诏毁其书。而此书未尝议及,则语不甚诬可知矣。世所行者凡二
本,一为明商濬《稗海》所刻,脱误殆不可读。近时扬州新刻,乃元华亭孙道明
所藏,犹宋时陕西刊版,差完整有绪。故今以扬州本著录,不用商氏本云。
△《贾氏谈录》·一卷(永乐大典本)
宋张洎撰。洎字思黯,改字偕仁,全椒人。初仕南唐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入
宋为史馆修撰翰林学士,淳化中官至参知政事。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乃洎
为李煜使宋时录所闻於贾黄中者,故曰《贾氏谈录》。前有自序,题庚午岁,为
宋太祖开宝三年。《宋史·贾黄中传》载黄中官左补阙在开宝初,与此序合,盖
其时为洎馆伴也。又序末称贻诸好事,而晁公武《读书志》乃称南唐张洎奉使来
朝,录贾黄中所谈,归献其主。殆偶未检此序欤?史称黄中多知台阁故事,谈论
亹亹,听者忘倦,故此录所述皆唐代轶闻。晁氏称原书凡三十馀事,明陶宗仪
《说郛》所载仅九事,宋曾慥《类说》所载亦仅十七事,惟《永乐大典》所载
较曾、陶二本为详。今从各韵蒐辑,参以《类说》,其得二十六事。视洎原目,
盖已及十之九矣。原叙一篇,《说郛》、《类说》及《永乐大典》皆佚之,惟
《说郛》有其全文,今仍录冠卷首,以补其阙。是书虽篇帙无多,然如牛李之党,
其初肇衅於口语,为史所未及,而《周秦行纪》一书,晁公武亦尝据此录以辨韦
瓘之诬。他如兴庆宫、华清宫、含元殿之制,淡墨题榜之始,以及院体书、百衲
琴、澄泥研之类,皆足以资考核,较他小说固犹为切实近正也。
△《洛阳缙绅旧闻记》·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张齐贤撰。齐贤字师亮,曹州人,徙居洛阳。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官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司空致仕。卒谥文定。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前题乙巳
岁,乃真宗景德二年齐贤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皆述梁、唐以还洛城旧事,
凡二十一篇,分为五卷。《书录解题》目次与此本合,独晁氏《读书志》作十卷。
今按自序,明言五卷,而检《永乐大典》所载此书之文,亦无出此本外者,则
《读书志》字误明矣。书中多据传说之词,约载事实以为劝戒。自称凡与正史差
异者,并存而录之,亦别传外传之比。然如衡阳周令妻报应、洛阳染工见冤鬼、
焦生见亡妻诸条,俱不免涉於语怪。又如李少师贤妻一条,称契丹降王东丹,朝
廷密害之,非命而死,契丹已知之,李肃奉命护丧柩送归,忧沮不知其计云云。
案《通鉴》、《五代史》,东丹即辽太祖长子,太宗之兄,奔唐为昭信节度使,
赐名赞华。因太宗助石晋起兵,潞王遣宦者秦继旻、皇城使李彦绅杀之於其第。
是东丹之死,实缘潞王以兵败逞忿,旋即灭亡。晋高祖后为之备礼送归。时隔两
朝。在晋人本无密害之事,又何所疑嫌而遽形忧沮?此事殆出传闻之讹,殊不可
信。至如纪张全义治洛之功,极为详备,则旧史多采用之。其他佚事,亦颇有足
资博览者,固可与《五代史阙文》诸书同备读史之考证也。
△《南部新书》·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宋钱易撰。旧本卷首题篯后人,盖以《姓谱》载钱氏出篯铿也。易字希白,
吴越王倧之子。真宗朝官至翰林学士。是书乃其大中祥符间知开封县时所作。
皆记唐时故事,间及五代,多录轶闻琐语,而朝章国典,因革损益,亦杂载其中。
故虽小说家言,而不似他书之侈谈迂怪,於考证尚属有裨。晁公武《读书志》作
五卷,焦竑《国史经籍志》作十卷。今考其标题,自甲至癸、以十干为记则作十
卷为是。公武所记,殆别一合并之本也。世所行本,传写者以意去取,多寡不一。
别有一本,从曾慥《类说》中摘录成,帙半经删削,阙漏尤甚。此本共八百馀
条,首尾完具,以诸本兼校,皆不及其全备,当为足本矣。
△《王文正笔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王曾撰。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咸平五年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
官至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谥文正。事迹具
《宋史》本传。此乃所记朝廷旧闻,凡三十馀条,皆太祖、太宗、真宗时事,其
下及仁宗初者,仅一二条而已。曾练习掌故,所言多确凿可据,故李焘作《通鉴
长编》,往往全采其文。如记李沆为相,王旦参知政事,羽书边奏无虚日,旦以
为忧,沆谓他日天下宁晏,未必端拱无事。及北鄙和好,登封行庆,旦疲於赞导,
始服李之深识云云。司马光《涑水纪闻》亦载其事,则谓和好既成,而沆独忧之。
李焘《考异》谓沆卒於景德元年七月,至十二月和议始成,光盖偶未及考,当以
曾说为长。此类皆为能得其实。惟景德改元在其年正月,而曾於王继忠一条乃谓
兵罢改元,亦未免有误。又继忠兵败降辽,不能死国,反为所任用,殊亏臣节,
虽有启导和好之力,殊不足自赎。曾乃以尽忠两国许之,褒贬尤为失当矣。
△《儒林公议》·二卷(内府藏本)
宋田况撰。况字元均,其先京兆人,徙居信都。举进士,又举贤良方正。为
太常丞,辟陕西经略判官,入为右正言。历帅秦、蜀,擢枢密使。以观文殿学士
提举景灵宫,卒。事迹具《宋史》本传。所著有《奏议》三十卷,久佚不传。是
编记建隆以迄庆历朝廷政事及士大夫行履得失甚详,五代十国时事亦间附以一二
条。盖杂录而成,故前后多未诠次。其记入阁会议诸条,明悉掌故,皆足备读史
之参稽,其持论亦皆平允。《东都事略》称况尝作好名、朋党二论,极以为戒。
而是编内范仲淹、欧阳修诸条亦拳拳於党祸所自起,无标榜门户之私,公议之名,
可云无忝矣。又况曾为夏竦幕僚,好水川之役,况上疏极论之,竦不出师,盖用
况之策。书中虽於竦多恕词,而於富弼诸人竦所深嫉者,仍揄扬其美,绝无党同
伐异之见,其心术醇正,亦不可及。盖北宋盛时,去古未远,儒者犹存直道,不
以爱憎为是非也。此本末有嘉靖庚戌阳里子柄一跋,不知何许人,论此书颇详,
今仍录存之。商濬刻《稗海》,以此跋为宋无名氏作,殊为疏舛。今据旧本改正
焉。
△《涑水记闻》·十六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司马光撰。光有《易说》,已著录。是编杂录宋代旧事,起於太祖,讫於
神宗,每条皆注其述说之人,故曰记闻。或如张咏请斩丁谓之类,偶忘名姓者,
则注曰不记所传,明其他皆有证验也。间有数条不注者,或总注於最后一条,以
括上文,或后来传写不免有所佚脱也。其中所记国家大政为多,而亦间涉琐事。
案《文献通考·温公日记》条下引李焘之言曰:文正公初与刘道原共议取实录、
国史,旁采异闻,作《资治通鉴后纪》。今所传记闻及日记,朔记,皆后纪之具
也。光集有与范梦得论修《通鉴长编》书,称妖异有所警戒,诙谐有所补益,并
告存之。大抵《长编》宁失於繁,毋失於略云云。此书殆亦是志欤。至於记太祖
时宋白知举一事,自注云疑作陶穀。记李迪、丁谓斗阋一事,前一条称上命翰林
学士钱惟演草制,罢谓政事,惟演乃出迪而留谓;后一条称诏二人俱罢相,迪知
郓州,明日谓复留为相。种世衡遣王嵩反间一事,前一条云间旺荣,后一条云间
刚朗。凌招抚保州乱兵一事,前一条云田况,后一条云郭逵。闻见异词,即两存
其说,亦仍《通鉴考异》之义也。王明清《玉照新志》曰:元祐初修《神宗实录》,
秉笔者极天下之文人,如黄、秦、晁、张是也。绍圣初,邓圣求、蔡元长上章指
为谤史,乞行重修。盖旧文多取司马文正公《涑水记闻》,如韩、富、欧阳诸公
传及叙刘永年家世,载徐德占母事,王文公之诋,永年、常山,吕正献之评曾南
丰,安简借书多不还,陈秀公母贱之类,取引甚多,於是《裕陵实录》皆以朱笔
抹之,尽取王荆公《日录》以删修焉,号朱墨本。是光此书实当曰是非之所系,
故绍述之党务欲排之。然明清所举诸条,今乃不见於书中,殆避而删除欤?陈振
孙《书录解题》亦曰:此书行世久矣,其间记吕文靖数事,吕氏子孙颇以为讳。
盖常辨之为非温公全书,而公之曾孙侍郎伋遂从而实之,上章乞毁版。识者以为
讥,知当时公论所在不能以私憾抑矣。其书《宋史·艺文志》作三十卷,《书录
解题》作十卷。今所传者凡三本。其文无大同异而分卷,则多寡不齐。一本十卷,
与陈氏目录合。一本二卷,不知何人所并。一本十六卷,又补遗一卷,而自九卷
至十三卷所载往往重出,失於刊削。盖本光未成之稿,传写者随意编录,故自宋
以来,即无一定之卷数也。今参稽厘订,凡一事而详略不同,可以互证者,仍存
备考。凡两条复见,徒滋冗赘者,则竟从删定。著为一十五卷。其补遗一卷,或
疑即李焘所谓日记。案《书录解题》载《温公日记》一卷,司马光熙宁在朝所记。
凡朝廷政事,臣僚迁除,及前后奏对,上所宣谕之语,以及闻见杂事皆记之,起
熙宁元年正月至三年十月出知永兴而止。此书虽皆记熙宁之事,然无奏对宣谕之
语,且所记至熙宁十年,与止於三年亦不符,其非日记明甚。今仍并入此书,共
为一十六卷。以较旧本卷数虽殊,要於光之原书无所阙佚也。
△《渑水燕谈录》·十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宋齐国王辟之撰。《宋·艺文志》作王关之,盖以辟关形近而误。
《通考》引晁、陈二家书目并作王辟。案魏野《东观集》有赠王衢、王辟同登第
诗,则北宋实有其人。然野当真宗之时,与此书年不相及,盖传写脱之字也。
《山东通志》载辟之字圣涂,青州人。《书录解题》称其为治平四年进士。《读
书志》称其从仕四方,与贤士大夫燕谈,有可取者,辄记,久而得三百六十馀事。
今考此书皆记绍圣以前杂事,分十五类。帝德十七条,谠论十一条,名臣五十条,
知人四条,奇节十二条,忠孝八条,才识十二条,高逸二十条,官制二十条,贡
举二十一条,先兆十七条,歌咏十八条,书画八条,事志三十二条,杂录三十五
条,共二百八十五条,与《读书志》所载之数不合。盖此本为商濬《稗海》所刻,
明人庸妄,已有所删削矣。所记诸条,多与史传相出入。其间如谁传佳句到幽都
一诗,乃苏辙使辽时寄其兄轼之作,而误以为张舜民;又如柳永以夤缘中官,献
醉蓬莱词,为仁宗所斥,而以为仁宗大悦之类,亦间有舛讹。然野史传闻,不能
尽确,非独此书为然。取其大致之近实可也。
△《归田录》·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欧阳修撰。多记朝廷轶事及士大夫谈谐之言。自序谓以唐李肇《国史补》
为法,而小异於肇者不书人之过恶。陈氏《书录解题》曰:或言公为此录未成,
而序先出,裕陵索之。其中本载时事及所经历见闻,不敢以进,旋为此本,而初
本竟不复出。王明清《挥麈三录》则曰:欧阳公《归田录》初成未出,而序先传,
神宗见之,遽命中使宣取。时公已致仕在颍州,因其间所记有未欲广布者,因尽
删去之。又恶其太少,则杂记戏笑不急之事,以充满其卷帙,既缮写进入,而旧
本亦不敢存。二说小异。周煇《清波杂志》所记,与明清之说同。惟云原本亦尝
出,与明清说又不合。大抵初稿为一本,宣进者又一本,实有此事。其旋为之说
与删除之说,则传闻异词耳。惟修归颍上在神宗时,而录中称仁宗立今上为皇子,
则似英宗时语。或平时劄记,归田后乃排纂成之,偶忘追改欤?其中不试而知制
诰一条,称宋惟杨亿、陈尧叟及修三人。费衮《梁谿漫志》举真宗至道三年四月
以梁周翰夙负词名,令加奖擢,亦不试而知制诰,实在杨亿之前,纠修误记。是
偶然疏舛,亦所不免。然大致可资考据,亦《国史补》之亚也。
△《嘉祐杂志》·二卷(内府藏本)
宋江休复撰。休复字邻几,开封陈留人。举进士。充集贤校理,谪监蔡州税。
复官历刑部郎中,修起居注。事迹具《宋史·文苑传》。休复有《文集》二十卷,
今佚不传。惟此书存。《文献通考》及《宋史·艺交志》皆作三卷,而《稗海》、
《唐宋丛书》皆不分卷。明胡应麟《笔丛》云,《江邻几杂志》宋人极推之,今
不传。略见《说郛》。然《说郛》所载止十页,而《稗海》、《唐宋丛书》与此
抄本皆三倍於《说郛》,应麟殆偶未见也。欧阳修作休复墓志云,休复殁於嘉祐
五年。而是书屡记己亥秋冬之事,即休复未殁之前一年,年月亦皆相应。惟书中
记其奉使事,《宋史·本传》与墓志皆不载,又刻本皆题云临川江休复,而史与
墓志皆云陈留人,颇为舛异。然诸家引用其说,无不称江邻几者,而晁公武《读
书志》亦以为《嘉祐杂志》即《江邻几杂志》。盖休复奉使雄州未尝出境,不过
馆伴之常事,故墓志本传皆不书。而刻本标题,又后人所妄加尔。其书皆记杂事,
故《宋志》列之小说家。姚宽《西溪丛语》摘其象胆随四时一条,误以《酉阳杂
俎》为《山海经》。朱翌《猗觉寮杂记》摘其压角一条,误以丞相为直阁,以坐
於榻为立於褥。是诚偶误。然休复所与交游,率皆胜流,耳濡目染,具有端绪,
究非委巷俗谈可比也。
△《东斋记事》·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范镇撰。镇字景仁,华阳人。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据其自序,乃元
丰中作。《宋·艺文志》作十二卷,《文献通考》作十卷,旧本久佚,未能考其
孰是。今采辑《永乐大典》所收,以类编次,厘为五卷。又江少虞《事实类苑》、
曾慥《类说》亦多引之。今删除重复续为补遗一卷。虽未必镇之完书,然以
《宋志》及《通志》所载卷数计之,几於得其强半矣。王得臣《麈史》载是书为
镇退居时作,故所记蜀事较伙,晁公武《读书志》称崇观间以其多及先朝故事,
禁之。今观其书多宋代祖宗美政,无所谓诽讪君父,得罪名教之语。特以所记诸
事皆与熙宁新法隐然相反,殆有寓意於其间。故镇入党籍,而是书亦与苏、黄文
字同时禁绝。迨南渡以后,dang6*禁既解,其书复行。是直蔡京以王安石之故,恶其
异议耳,非真得罪於朝廷也。今所存诸条句下,如张绘,注曰京版作张纶之类,
凡有数处,是当时刊本且不一而足矣。镇与司马光相善,惟论乐不合,此书所记
尚龂龂相争。而於阴瑗、阮逸,词气尤不能平,盖始终自执所见者。他如记蔡襄
为蛇精之类,颇涉语怪;记室韦人三眼,突厥人牛蹄之类,亦极不经;皆不免稗
官之习,故《通考》列之小说家。然核其大纲,终非《碧云騢》、《东轩笔录》
诸书所能并论也。
△《青箱杂记》·十卷(内府藏本)
宋吴处厚撰。处厚字伯固,邵武人。皇祐五年进士,初为将作丞。以王珪荐,
授馆职,出知汉阳军。后擢知卫州,卒。其书皆记当代杂事,亦多诗话。晁公武
《读书志》谓所记多失实,又讥其记成都置交子务,误以寇瑊为张咏。案处厚以
干进不遂,挟怨罗织蔡确车盖亭诗,骤得迁擢,为论者所薄,故公武恶其人,并
恶其书。今观所记,如以冯道为大人之类,颇乖风教不但记录之讹。然处厚本工
吟咏,《宣和画谱》载其题王正升隐景亭诗一首,《剡史》载其自诸暨抵剡诗二
首,皆绰有唐人格意。故其论诗往往可取,亦不必尽以人废也。
△《钱氏私志》·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或题钱彦远撰。或题钱愐撰,或题钱世昭撰。钱曾《读书敏求记》定
为钱愐。其说曰,愐为彭城王第三子,昭陵之甥,故记熙宁尚主玉仙求嗣事
独详。其称大父宝谟阁知台州回者,乃冀国公讳暄,字载阳,以父荫累官驾部郎
中,知抚州,移台州进少府监,权盐铁副使时也。彭城王讳景臻,字道邃,冀国
公第九子,建炎二年追封,故称先王。俗子以为起居舍人彦远之笔,不知彦远乃
忠逊之孙,翰林学士易之子,与彭城为再从叔侄。世次犁然,安得反有先王之称?
所辨良是。然此书末有钱世昭序,谓叔父太尉昭陵之甥。凡耳目之所接,事出一
时,语流千载者,皆广记而备言之。世昭敬请其说,得数万言,叙而集之,名曰
《钱氏私志》。据此,则是书固非彦远所为,亦非尽愐所纂。盖愐尝记所闻
见,而世昭序而集之尔。序称叔父太尉,则世昭愐之犹子也。《宋史·秦鲁国
大长公主本传》,主为仁宗第十四女,以景祐五年封庆寿,即是书中所云钱某可
尚庆寿公主。而《通考》前列秦鲁国大长公主适钱景臻,后列庆寿公主而不言所
适,则以庆寿公主与秦鲁国大长公主分为二人,证以是书,与《宋史》相合,可
知《通考》之误。惟其以《五代史·吴越世家》及《归田录》贬斥钱氏之嫌,诋
欧阳修甚力,似非公论。然其末自称皆报东门之役,则亦不自讳其挟怨矣。
△《龙川略志》·十卷、《别志》·八卷(内府藏本)
宋苏辙撰。辙有《诗传》,已著录。案晁公武《读书志》载《龙川略志》六
卷,《别志》四卷。称辙元符二年夏居循州,杜门闭目,追惟平昔,使其子远书
之於纸。凡四十事,其秋复纪四十七事。此本《龙川略志》作十卷,《别志》作
八卷,《略志》凡三十九事,较晁公武所记少一事。《别志》则四十八事,较晁
公武所记又多一事。盖商维濬刻本,离析卷帙,已非其旧。又误窜《略志》中一
事入《别志》中,并辙序所称十卷之文亦维濬所追改也。《略志》惟首尾两卷,
纪杂事十四条,馀二十五条皆论朝政,盖是非彼我之见,至谪居时犹不忘也。然
惟记众议之异同,而不似王安石、曾布诸日录动辄归怨於君父。此辙之所以为辙
欤。《别志》所述,多耆旧之馀闻。朱子生平以程子之故,追修洛、蜀之旧怨,
极不满於二苏,而所作《名臣言行录》,引辙此志几及其半。则其说信而有徵,
亦可以见矣。
△《后山谈丛》·四卷(内府藏本)
宋陈师道撰。师道字无己,后山其别号也。彭城人。以荐为棣州教授。徽宗
时官至秘书省正字。事迹具《宋史·文苑传》。陆游《老学庵笔记》颇疑此书之
伪,又以为或其少时作。然师道《后山集》前有其门人魏衍附记,称《谈丛》、
《诗话》别自为卷,则是书实出师道手。又第四卷中记苏轼卒时太学诸生为饭僧,
考轼卒於徽宗建中jing6*国元年六月,师道亦以是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从祀南郊,感寒
疾卒。则末年所作,非少年所作审矣。洪迈《容斋随笔》议其载吕许公恶韩范富
一条,丁文简陷苏子美以撼杜祁公一条,丁晋公赂中使沮张乖厓一条,张乖厓买
田宅自污一条,皆爽其实。今考之良信。然迈称其笔力高简,必传於后世,不云
他人所赝托。迈去师道不远,且其考证不草草,知陆游之言未免失之臆断也。
△《孙公谈圃》·三卷(内府藏本)
宋临江刘延世录所闻於孙升之语也。升字君孚,高邮人。元祐中官中书舍人。
绍圣初谪汀州。延世父时知长汀,得从升游,因录为此书。升为元祐党籍,多述
时事。观其记王安石见王雱冥中受报事,则不满於安石。记苏轼以司马光荐将登
政府,升言轼为翰林学士,其任已极,不可以加。如用文章为执政,则赵普、王
旦、韩琦未尝以文称。王安石在翰林为称职,及居相位,天下多事。若以轼为辅
佐,愿以安石为戒。又记轼试馆职,策题,论汉文帝宣帝及仁宗、神宗。升率傅
尧俞、王嵒叟言,以文帝有弊,则仁宗不为无弊,以宣帝有失,则神宗不为无失。
则又不满於轼。记争吊司马光事,亦不满程子。殆於党籍之中,又自行一意者欤?
王楙《野客丛书》曰:临汀刊《孙公谈圃》三卷,近时高沙用临汀本复刊於郡斋。
余得山阳吴氏建炎初录本校之,多三段。其后二段,乃公之甥朱稕所记。并著
於此,庶几异时好事者取而附之卷末云云。今考此本,亦无此三条。盖楙虽有是
说,而刊版迄未补入。谨据楙所录增入卷末,成完书焉。(案:三段载《野客丛
书》第五卷第十五条。)
△《孔氏谈苑》·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旧本题宋孔平仲撰。平仲有《珩璜新论》,已著录。是书多录当时琐事,而
颇病丛杂。赵与旹《宾退录》尝驳其记吕夷节、张士逊事。谓以宰相押麻不
合当时体制,疑为不知典故者所为,必非孔氏真本。今考其所载,往往与他书相
出入。如梁灝八十二为状元一条,见於《遯斋闲览》,钱俶进宝带一条,王禹
玉上元应制一条,见於《钱氏私志》。宰相早朝上殿一条,见於《王文正笔录》。
上元燃灯一条,诏敕用黄殿一条,见於《春明退朝录》。寇莱公守北门一条,见
於《国老谈苑》。其书或在平仲前,或与平仲同时,似亦摭拾成编之一证。至於
王雱才辨傲狠,新法之行雱实有力,而称之为不慧,殊非事实。至张士逊死入地
狱等事,尤诞幻无稽,不可为训。与旹所论未可谓之无因。姑以宋人旧本,
存备参稽云尔。
△《画墁录》·一卷(内府藏本)
宋张舜民撰。舜民字芸叟,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邠州人。中进士第,
为襄乐令。累官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坐元祜党籍,谪商州。复集贤殿修撰,卒。
事迹具《宋史》本传。舜民所著《诗文名画墁集》,是书乃所作笔记,亦以画墁
为名。中多载宋时杂事,於《新唐书》、《五代史》均屡致不满之词。盖各有所
见,不足为异,其说不妨并存。至徐禧於永乐死事,朝廷赠恤之典,见於史册甚
详。而舜民乃云徐禧不知所归,人无道者,或曰有人见之夏国,疑亦有之。是直
以禧为屈节偷生,殊为诬妄。舜民尝从高遵裕西征,喜谈兵事,殆因恶禧之失策,
故丑其词欤?其他载录,亦颇涉琐屑。以一时典故,颇有藉以考见者,故存以备
宋人小说之一种云尔。
△《甲申杂记》·一卷、《闻见近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两淮
马裕家藏本)
并宋王巩撰。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莘县人,同平章事旦之孙,工部尚
书素之子。尝倅扬州,坐与苏轼游,谪监筠州盐税,后官至宗正丞。所记杂事三
卷,皆纪东都旧闻。《甲申杂记》凡四十二条,甲申者,徽宗崇宁三年也。故所
记上起仁宗,下讫崇宁,随笔记载,不以时代为先后,《闻见近录》凡一百四条,
所记上起周世宗,下讫宋神宗,而太祖、太宗、真宗、仁宗事为多。《随手杂录》
凡三十三条,中惟周世宗事一条,南唐事一条,吴越事一条,馀皆宋事,止於英
宗之初。二书事迹在崇宁甲申前,而原本次《甲申杂记》后,盖成书在后也。卷
末有其从曾孙从谨跋,称先世著书散佚,隆兴元年乃得此三编於向氏抄录合为一
帙。前有张邦基序,言得其本於张由仪,由仪则少从其父得於巩家敝箧中。末题
甲寅五月,为高宗绍兴三年,盖向氏之本又出於张氏。当时亲传手迹,知确为巩
撰,非依托矣。三书皆间涉神怪,稍近稗官,故列之小说类中。然而所记朝廷大
事为多,一切贤奸进退,典故沿革,多为史传所未详,实非尽小说家言也。《甲
申杂记》中李定称苏轼一条,费衮《梁溪漫志》驳其失实。今考衮谓轼诗自熙宁
初始多论新法不便,至元丰二年有乌台诗案,前后不过十年,定云二三十年所作,
文字殊不相合,其说是也。至谓能记二三十年作文之因,则人皆能之,似不足为
东坡道,则其说未然。书中所载定语,乃云所作文字诗句引证经传,随问即答,
无一字差舛。则是指其所引之书,非指其作诗之故。衮殆未审其语欤?
△《湘山野录》·三卷、《续录》·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宋僧文莹撰。文莹字道温,钱塘人。《文献通考》引晁公武《读书志》以为
吴僧,今案《读书志》实无吴字,《通考》误也。其书成於熙宁中,多记北宋杂
事。以作於荆州之金銮寺,故以湘山为名。《读书志》作四卷,《通考》则《续
录》亦作三卷,皆与今本不同,未详孰是。厉鹗《宋诗纪事》称文莹及识苏舜钦,
欲挽致於欧阳修,文莹辞不往。今考录中欧阳公谪滁州一条,称文莹顷持苏子美
书荐谒之,迨还吴蒙见送云云,与鹗所言正相反。岂别据他说,未及考此书耶?
《续录》中太宗即位一条,李焘引入长编,启千古之论端,程敏政《宋纪受终考》,
诋之尤力。然观其始末,并无指斥逆节之事,特后人误会其词,致生疑窦,是非
作者本意,未可以为是书病也。吴开《优古堂诗话》,论其以阳郇伯妓人入道诗
误为陈彭年送申国长公主为尼诗;朱翌《猗觉寮杂记》,论其载琴曲贺若一条,
误贺若夷为贺若弼;姚宽《西溪丛语》,论其记宋齐邱事失实。盖考证偶疏未为
大失。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论其载王钦若遇唐裴度事,小说习径,亦不足
深求。惟朱弁《曲洧旧闻》曰:宇文大资言,文莹尝游丁晋公门,晋公遇之厚,
野录中凡记晋公事,多佐佑之。人无董狐之公,未有不为爱憎所夺者。然后世岂
可尽欺,是则诚其一瑕耳。
△《玉壶野史》·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僧文莹撰。据晁公武《读书志》,文莹《湘山野录》,作於熙宁中。此书
则作於元丰中,在《野录》之后。前有自序云,收国初至熙宁间文集数千卷,其
间神道、墓志、行状、实录、奏议之类,辑其事成一家,盖与《野录》相辅而行。
玉壶者,其隐居之地也。《文献通考》载文莹《玉壶清话》十卷,诸书所引亦多
作《玉壶清话》,此本独作《野史》,疑后人所改题。然元人《南溪诗话》已引
为《玉壶野史》,则其来已久矣。若曹溶《学海类编》摘其中论诗之语,别名曰
《玉壶诗话》,则杜撰无稽,非古人所有也。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尝驳其记
王禹偁事之讹;赵与旹《宾退录》,亦诋其误以梁固之弟为固之子;王楙
《野客丛书》,又摘其误以庞籍对仁宗事为梁适。盖不无传闻失实者,然大致则
多可考证云。
△《东轩笔录》·十五卷(内府藏本)
宋魏泰撰。泰字道辅,襄阳人,曾布之妇弟也。《桐江诗话》载其试院中因
上请忿争,殴主文几死,坐是不得取应。潘子真《诗话》称其博极群书,尤能谈
朝野可喜事。王铚跋范仲尹墓志,称其场屋不得志,喜伪作他人著书,如《志
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尽假名武人张师正。又不能自抑,作《东轩
笔录》,用私喜怒诬蔑前人。最后作《碧云騢》,假作梅尧臣,毁及范仲淹。
晁公武《读书志》称其元祐中记少时所闻成此书,是非多不可信。心喜章惇,数
称其长,则大概已可见。又摘王曾登甲科,刘翚为翰林学士相戏事,岁月差舛,
相去几二十年,则泰是书宋人无不诋諆之。而流传至今,则以其书自报复恩怨
以外,所记杂事亦多可采录也。
上一篇:卷一百三十九 子部四十九
下一篇:卷一百四十一 子部五十一
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评论发表评论

电脑版 文学名著
词典网 m.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