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六 列传第三
作者:宋濂等
◎后妃二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名唆鲁和帖尼,怯烈氏,生子宪宗、世祖,相继为帝。
至元二年,追上尊谥庄圣皇后,升祔睿宗庙。至大二年十二月,加谥显懿庄圣皇
后。三年十月,又上玉册,其文曰:“祖功宗德,称诔于天。内则阃仪,受成于
庙。行之大者名必显,恩之隆者报则丰。上以增佐定之光,下以伸遹追之孝。钦
惟庄圣皇后,英明溥博,圣善柔嘉。尊俪景襄,阴教纯被。逮事光献,妇职勤修。
勋聿著于承天,祥两占于梦日。迹圣绪洪源之有渐,知深仁厚泽之无垠。玄符肇
自涂山,顾前徽之未称;苍箓兴于文母,岂后嗣之能忘。是用参考彝经,丕扬景
铄。敷绎宝慈之谊,形容青史之规。谨遣摄太尉某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显懿
庄圣皇后。伏惟睿灵,昭垂鉴格。礼严閟宫,乐歌夷则。亿万斯年,承休无斁。”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一名阔阔真,弘吉剌氏,生顺宗、成宗。先
是世祖出田猎,道渴,至一帐房,见一女子缉驼茸,世祖从觅马湩。女子曰:
“马湩有之,但我父母诸兄皆不在,我女子难以与汝。”世祖欲去之。女子又
曰:“我独居此,汝自来自去,于理不宜。我父母即归,姑待之。”须臾果归。
出马湩饮世祖。世祖既去,叹息曰:“得此等女子为人家妇,岂不美耶!”后
与诸臣谋择太子妃,世祖俱不允。有一老臣尝知向者之言,知其未许嫁,言于世
祖。世祖大喜,纳为太子妃。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
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一日,裕宗
有病,世祖往视,见床上设织金卧褥。世祖愠而语之曰:“我尝以汝为贤,何乃
若此耶?”后跪答曰:“常时不曾敢用,今为太子病,恐有湿气,因用之。”即
时彻去。
世祖崩,成宗至上都,诸王毕会。先是,御史中丞崔彧得玉玺于木华黎国王
曾孙世德家,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上之于后,至是,后手授成宗。
即皇帝位,尊后为皇太后,册文曰:“自家而国,治道必有所先;立爱惟亲,君
德莫先于孝。况恩深于鞠我,而礼重于正名。历代以来,令仪可考。人子之职所
在,天下之母宜尊。恭惟圣母,圣善本乎天资,静专法乎地道。上以奉宗祏之
重,下以叙伦纪之常。助我前人,守《卷耳》忧勤之志;保予冲子,成《思齐》
雍肃之风。肆神器之有归,知孙谋之素定。畀付虽由于历数,规摹一出于庭闱。
是用率吁众心,章明巨度,不胜拳拳大愿。谨奉册宝,上尊称曰皇太后。伏惟长
信穆穆,周宗绵绵。备《洛书》之锡福,粲慈极之仪天。瑶图宝运,于万斯年。”
命设官属,置徽政院。后院官有受献浙西田七百顷,籍于位下,太后曰:“我寡
居妇人,衣食自有余,况江南率土,皆国家所有,我曷敢私之。”即命中书省尽
易院官之受献者。后之弟欲因后求官,后语之曰:“若欲求官耶?汝自为之,勿
以累我也。”其后,弟果被黜,人皆服后之先见。大德四年二月崩,祔葬先陵,
谥曰裕圣皇后,升祔裕宗庙。至大三年十月,又追尊谥曰徽仁裕圣皇后。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名普颜怯里迷失,弘吉剌氏,显宗居晋邸,纳为元妃,
生泰定帝。泰定元年,追尊宣懿淑圣皇后,其册文曰:“祗缵皇图,方弘仁孝之
化;追崇圣母,永怀鞠育之恩。匪建鸿名,畴彰厚德。钦惟皇妣晋王妃弘吉剌氏,
淑侔周姒,贤迈虞嫔。俪我先王,恪守肇基之地;昭其懿范,益恢正始之风。顺
坤道以承乾,炯月辉以溯日。阴功久积,衍圣绪于无疆;神器攸归,知庆源之有
自。仰徽音之如在,慨至养之莫加。聿选休辰,爰修缛典。谨遣摄太尉某奉玉册
玉宝,上尊谥曰宣懿淑圣皇后。伏惟淑灵在上,式垂鉴临,合享太宫,永锡繁祉。”
升祔皇考显宗庙。天历初,复祧显宗庙祀。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名答己,弘吉剌氏,按陈孙浑都帖木儿之女。裕宗居燕
邸及潮河,顺宗俱在侍,稍长,世祖赐女侍郭氏,后乃纳后为妃,生武宗及仁宗。
大德九年,成宗不豫,卜鲁罕皇后秉政,遣仁宗母子出居怀州。十年十二月,后
至怀州。十一年正月,成宗崩。时武宗总兵北边,右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孙阴遣使
报仁宗,与后奔还京师。后与仁宗入内哭,复出居旧邸,朝夕入奠。即遣使迎武
宗还,以五月即位。先是,太后以两太子星命付阴阳家推算,问所宜立,对曰:
“重光大荒落有灾,旃蒙作噩长久。”重光为武宗生年,旃蒙为仁宗生年。太后
颇惑其言,遣近臣朵耳谕旨武宗曰:“汝兄弟二人,皆我所出,岂有亲疏。阴阳
家所言,运祚修短,不容不思也。”武宗闻之默然,进康里脱脱而言曰:“我捍
北边十年,又胤次居长,太后以星命为言,茫昧难信。使我设施合于天心民望,
虽一日之短,亦足垂名万世。何可以阴阳家言,而乖祖宗之托哉!”脱脱以闻,
太后愕然曰:“修短之说,虽出术家,吾为太子远虑,所以深爱太子也。太子既
如是言,今当速来耳。”详见《康里脱脱传》中。
五月,武宗既立,即日尊太后为皇太后。立仁宗为皇太子。三宫协和。十一
月,帝朝太后于隆福宫,上皇太后玉册玉宝。至大元年三月,帝为太后建兴圣宫,
给钞五万锭、丝二万斤。二年正月,太后幸五台山作佛事,诏高丽王璋从之。四
月,立兴圣宫江淮财赋总管府,以司太后钱粮。三年二月,以上皇太后尊号,告
祀南郊。四月,以兴圣宫鹰坊等户四千,分处辽阳,建万户府统之。十月戊申,
帝率皇太子诸王群臣朝兴圣宫,上皇太后尊号册宝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
后。庚戌,后恭谢太庙,以皇太后受尊号,诏赦天下。四年,仁宗即位。延祐二
年三月,帝率诸王百官奉玉册玉宝,加上皇太后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全
德泰宁福庆皇太后。延祐七年,英宗即位,十二月,上尊号太皇太后,册文云:
“王政之先,无以加孝,人伦之本,莫大尊亲。肆予临御之初,首举推崇之典。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施溥博,明烛幽之微。爰自居渊潜之宫,已有母天下之望。
方武宗之北狩,适成庙之宾天。旋克振于乾纲,谅再安于宗祏。虽有在躬之历
数,实司创业之艰难。仪式表于慈闱,动协谋于先帝。莫究补天之妙,允如扶日
之升。位履至尊,两翼成于圣子;嗣登大宝,复拥佑于眇躬。矧德迈涂山,功高
文母。是宜加于四字,式益衍于徽称。谨奉玉册玉宝,加上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
昭懿寿元全德泰宁福庆徽文崇佑太皇太后。於戏!兹虽涉于强名,庶庸申于善颂。
九州四海,养未足于孝心;万岁千秋,愿永膺于寿祉。”丙辰,太后御大明殿,
受朝贺。戊辰,告太庙。太后见明宗少时有英气,而英宗稍柔懦,诸群小以立明
宗必不利于己,遂拥立英宗。及既即位,太后来贺,英宗即毅然见于色,后退而
悔曰:“我不拟养此儿耶!”遂饮恨成疾。至治三年二月崩,升祔顺宗庙配食。
后性聪慧,历佐三朝,教宫中侍女皆执治女功,亲操井臼。然不事检饬,自
正位东朝,淫恣益甚,内则黑驴母亦烈失八用事,外则幸臣失烈门、纽邻及时宰
迭木帖儿相率为奸,以至箠辱平章张珪等,浊乱朝政,无所不至。及英宗立,群
幸伏诛,而后势焰顿息焉。
睿宗显懿庄圣皇后,名唆鲁和帖尼,怯烈氏,生子宪宗、世祖,相继为帝。
至元二年,追上尊谥庄圣皇后,升祔睿宗庙。至大二年十二月,加谥显懿庄圣皇
后。三年十月,又上玉册,其文曰:“祖功宗德,称诔于天。内则阃仪,受成于
庙。行之大者名必显,恩之隆者报则丰。上以增佐定之光,下以伸遹追之孝。钦
惟庄圣皇后,英明溥博,圣善柔嘉。尊俪景襄,阴教纯被。逮事光献,妇职勤修。
勋聿著于承天,祥两占于梦日。迹圣绪洪源之有渐,知深仁厚泽之无垠。玄符肇
自涂山,顾前徽之未称;苍箓兴于文母,岂后嗣之能忘。是用参考彝经,丕扬景
铄。敷绎宝慈之谊,形容青史之规。谨遣摄太尉某奉玉册玉宝,加上尊谥曰显懿
庄圣皇后。伏惟睿灵,昭垂鉴格。礼严閟宫,乐歌夷则。亿万斯年,承休无斁。”
裕宗徽仁裕圣皇后伯蓝也怯赤,一名阔阔真,弘吉剌氏,生顺宗、成宗。先
是世祖出田猎,道渴,至一帐房,见一女子缉驼茸,世祖从觅马湩。女子曰:
“马湩有之,但我父母诸兄皆不在,我女子难以与汝。”世祖欲去之。女子又
曰:“我独居此,汝自来自去,于理不宜。我父母即归,姑待之。”须臾果归。
出马湩饮世祖。世祖既去,叹息曰:“得此等女子为人家妇,岂不美耶!”后
与诸臣谋择太子妃,世祖俱不允。有一老臣尝知向者之言,知其未许嫁,言于世
祖。世祖大喜,纳为太子妃。后性孝谨,善事中宫,世祖每称之为贤德媳妇。侍
昭睿顺圣皇后,不离左右,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一日,裕宗
有病,世祖往视,见床上设织金卧褥。世祖愠而语之曰:“我尝以汝为贤,何乃
若此耶?”后跪答曰:“常时不曾敢用,今为太子病,恐有湿气,因用之。”即
时彻去。
世祖崩,成宗至上都,诸王毕会。先是,御史中丞崔彧得玉玺于木华黎国王
曾孙世德家,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上之于后,至是,后手授成宗。
即皇帝位,尊后为皇太后,册文曰:“自家而国,治道必有所先;立爱惟亲,君
德莫先于孝。况恩深于鞠我,而礼重于正名。历代以来,令仪可考。人子之职所
在,天下之母宜尊。恭惟圣母,圣善本乎天资,静专法乎地道。上以奉宗祏之
重,下以叙伦纪之常。助我前人,守《卷耳》忧勤之志;保予冲子,成《思齐》
雍肃之风。肆神器之有归,知孙谋之素定。畀付虽由于历数,规摹一出于庭闱。
是用率吁众心,章明巨度,不胜拳拳大愿。谨奉册宝,上尊称曰皇太后。伏惟长
信穆穆,周宗绵绵。备《洛书》之锡福,粲慈极之仪天。瑶图宝运,于万斯年。”
命设官属,置徽政院。后院官有受献浙西田七百顷,籍于位下,太后曰:“我寡
居妇人,衣食自有余,况江南率土,皆国家所有,我曷敢私之。”即命中书省尽
易院官之受献者。后之弟欲因后求官,后语之曰:“若欲求官耶?汝自为之,勿
以累我也。”其后,弟果被黜,人皆服后之先见。大德四年二月崩,祔葬先陵,
谥曰裕圣皇后,升祔裕宗庙。至大三年十月,又追尊谥曰徽仁裕圣皇后。
显宗宣懿淑圣皇后,名普颜怯里迷失,弘吉剌氏,显宗居晋邸,纳为元妃,
生泰定帝。泰定元年,追尊宣懿淑圣皇后,其册文曰:“祗缵皇图,方弘仁孝之
化;追崇圣母,永怀鞠育之恩。匪建鸿名,畴彰厚德。钦惟皇妣晋王妃弘吉剌氏,
淑侔周姒,贤迈虞嫔。俪我先王,恪守肇基之地;昭其懿范,益恢正始之风。顺
坤道以承乾,炯月辉以溯日。阴功久积,衍圣绪于无疆;神器攸归,知庆源之有
自。仰徽音之如在,慨至养之莫加。聿选休辰,爰修缛典。谨遣摄太尉某奉玉册
玉宝,上尊谥曰宣懿淑圣皇后。伏惟淑灵在上,式垂鉴临,合享太宫,永锡繁祉。”
升祔皇考显宗庙。天历初,复祧显宗庙祀。
顺宗照献元圣皇后,名答己,弘吉剌氏,按陈孙浑都帖木儿之女。裕宗居燕
邸及潮河,顺宗俱在侍,稍长,世祖赐女侍郭氏,后乃纳后为妃,生武宗及仁宗。
大德九年,成宗不豫,卜鲁罕皇后秉政,遣仁宗母子出居怀州。十年十二月,后
至怀州。十一年正月,成宗崩。时武宗总兵北边,右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孙阴遣使
报仁宗,与后奔还京师。后与仁宗入内哭,复出居旧邸,朝夕入奠。即遣使迎武
宗还,以五月即位。先是,太后以两太子星命付阴阳家推算,问所宜立,对曰:
“重光大荒落有灾,旃蒙作噩长久。”重光为武宗生年,旃蒙为仁宗生年。太后
颇惑其言,遣近臣朵耳谕旨武宗曰:“汝兄弟二人,皆我所出,岂有亲疏。阴阳
家所言,运祚修短,不容不思也。”武宗闻之默然,进康里脱脱而言曰:“我捍
北边十年,又胤次居长,太后以星命为言,茫昧难信。使我设施合于天心民望,
虽一日之短,亦足垂名万世。何可以阴阳家言,而乖祖宗之托哉!”脱脱以闻,
太后愕然曰:“修短之说,虽出术家,吾为太子远虑,所以深爱太子也。太子既
如是言,今当速来耳。”详见《康里脱脱传》中。
五月,武宗既立,即日尊太后为皇太后。立仁宗为皇太子。三宫协和。十一
月,帝朝太后于隆福宫,上皇太后玉册玉宝。至大元年三月,帝为太后建兴圣宫,
给钞五万锭、丝二万斤。二年正月,太后幸五台山作佛事,诏高丽王璋从之。四
月,立兴圣宫江淮财赋总管府,以司太后钱粮。三年二月,以上皇太后尊号,告
祀南郊。四月,以兴圣宫鹰坊等户四千,分处辽阳,建万户府统之。十月戊申,
帝率皇太子诸王群臣朝兴圣宫,上皇太后尊号册宝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皇太
后。庚戌,后恭谢太庙,以皇太后受尊号,诏赦天下。四年,仁宗即位。延祐二
年三月,帝率诸王百官奉玉册玉宝,加上皇太后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昭懿寿元全
德泰宁福庆皇太后。延祐七年,英宗即位,十二月,上尊号太皇太后,册文云:
“王政之先,无以加孝,人伦之本,莫大尊亲。肆予临御之初,首举推崇之典。
恭惟太皇太后陛下,仁施溥博,明烛幽之微。爰自居渊潜之宫,已有母天下之望。
方武宗之北狩,适成庙之宾天。旋克振于乾纲,谅再安于宗祏。虽有在躬之历
数,实司创业之艰难。仪式表于慈闱,动协谋于先帝。莫究补天之妙,允如扶日
之升。位履至尊,两翼成于圣子;嗣登大宝,复拥佑于眇躬。矧德迈涂山,功高
文母。是宜加于四字,式益衍于徽称。谨奉玉册玉宝,加上尊号曰仪天兴圣慈仁
昭懿寿元全德泰宁福庆徽文崇佑太皇太后。於戏!兹虽涉于强名,庶庸申于善颂。
九州四海,养未足于孝心;万岁千秋,愿永膺于寿祉。”丙辰,太后御大明殿,
受朝贺。戊辰,告太庙。太后见明宗少时有英气,而英宗稍柔懦,诸群小以立明
宗必不利于己,遂拥立英宗。及既即位,太后来贺,英宗即毅然见于色,后退而
悔曰:“我不拟养此儿耶!”遂饮恨成疾。至治三年二月崩,升祔顺宗庙配食。
后性聪慧,历佐三朝,教宫中侍女皆执治女功,亲操井臼。然不事检饬,自
正位东朝,淫恣益甚,内则黑驴母亦烈失八用事,外则幸臣失烈门、纽邻及时宰
迭木帖儿相率为奸,以至箠辱平章张珪等,浊乱朝政,无所不至。及英宗立,群
幸伏诛,而后势焰顿息焉。
公众号
0
猜你喜欢
商书 太甲中第六
《尚书》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幻灭(中)-第二部-外省大人物在巴黎-17-小报是怎么编的
《幻灭》 柯说唐三传-第65回-梨花仙法捉宝同-神光扇软窦仙童
《说唐全传》 前言不表,那女尼里面扛出铁笼,放在殿卷一百四十六 志一百二十一
《清史稿》 ◎艺文二 史部十六类:一曰序 清乐部
《乐府杂录》 乐即有琴、瑟、云和筝——其头像云85章 天战
《百战奇略》【解析】本篇以《天战》为题,乃取“天时”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三十六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原典】 兵强者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红楼梦》 话说宝玉回至房中洗手,因与袭人商卷二百五十六 列传四十三
《清史稿》 ○蔡毓荣哈占(杭爱鄂善华善)卷一百三十七 子部四十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类书类存目一 △《圣贤群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2部-10
《安娜·卡列尼娜》 从卷九 赋戊
《文选》 ◎畋猎下 【长杨赋》(并序静中真境,淡中本然
《菜根谭》卷四百五十五 列传第二百一十四
《宋史》 ◎忠义十 ○陈东 欧阳澈卷一百五十八 志第一百十一
《宋史》 ◎选举四(铨法上) 太祖设卷十一
《水经注》 ○易水 △易水出涿郡故安县卷一百二十三 志九十八
《清史稿》 ◎食货四 △盐法 清安娜_卡列宁娜(上)-第3部-18
《安娜·卡列尼娜》 她卷十九下 列传第七下
《魏书》 ◎景穆十二王 南安王 城卷一百七十四 表十四
《清史稿》 (表略)